财联社9月3日讯(记者 赵昕睿)据上市券商2025年半年度投行业务数据显示,投行业务显现回暖趋势,少数券商靠股权业务实现亮眼增长,债券业务则成为推动行业整体发展主力。
从营收全貌来看,42家券商上半年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合计达155.30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131.49亿元同比增长18.11%。收入分布的“马太效应”突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与中信建投稳居头部阵营前五,且净收入均突破10亿元,占据行业总营收的核心份额。反观行业另一端,有13家券商净收入未达1亿元。
投行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来看,华安证券、国联民生、西部证券、中银证券依次跻身增幅榜前列,涨幅均在100%以上。与此同时,14家券商同比均呈下滑趋势,占比为33%。其中,中原证券、太平洋证券及中泰证券下滑幅度最为明显,分别达77.89%、55.57%和47.75%。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券商收入下滑背后与合规及政策环境紧密相关。华西证券受 2024 年 4 月金通灵项目所涉暂停保荐业务资格处罚影响,今年上半年未完成任何股权融资项目;太平洋证券因债券业务在地方债务风险管控趋严影响下,城投债发行规模显著收缩,叠加云南区域债券业务需求减弱,公司债券承销业务承压,整体承销规模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可见,合规与政策适应性已成为券商投行业务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除业绩分化外,2025 年上半年上市券商投行业务的战略转型与趋势升级同样值得关注。当前,“建设一流投行” 已成为多数券商的核心目标,而 “以客户为中心” 的服务模式不再局限于财富管理转型,正加速渗透至投行业务全链,从以项目为中心的传统投行业务模式加速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
投行业务能力建设方面,头部券商在品牌影响力与市场份额上竞争激烈,中小券商依托集团或股东背景,并结合自身禀赋优势在细分领域寻求发展机遇。具体来看,中小券商多以 “股债联动” 为核心策略,通过拓展债券发行与并购重组业务增强多元创收能力;IPO 业务中,北交所与新三板市场成为重点发力方向,多家机构在此领域储备了充足项目;并购业务则呈现 “传统产业整合 + 硬科技并购” 并行格局。
债券业务多点开花,仅个别股权业务涨势突出
2025 年上半年券商投行业务的分化态势,可从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两大核心维度清晰洞察。多数券商聚焦债券市场政策机遇实现业务突破,而少数券商则凭借股权业务的强劲增长,成为行业成长动能的突出代表。
从债权融资业务来看,政策红利下的品种创新与区域深耕成为券商破局的关键。上半年,多数券商积极把握科创债券等政策机遇,加大科技创新债开拓力度,同时将金融债、小微企业债、乡村振兴债等专项债券品种作为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向,推动债券业务呈现 “多点开花” 的格局,多家券商在此领域交出亮眼答卷:
申万宏源各品种债券主承销金额及家数增长明显,债券全口径主承销规模和家数均创历史新高,其中主承销家数441只,同比增长37.38%。
长江证券主承销债券规模只数创近 10年同期新高,主承销债券89只,同比增长71.15%,规模235.58 亿元,同比增长87.64%,主承销规模排名同比提升7 位。
财达证券债券承销业务规模与排名再创历史新高,银行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分销业务成功起步,累计分销规模达60.25亿元。债券承销业务稳固河北省内居首排名基础上,实现多省份业务全面发展。
西部证券发行公司债同比增长116.28%,市场份额稳居省内第一;科创债承销规模68.94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发力显著。同时,公司加快债券市场一二级市场联动机制落地。
第一创业上半年完成债权融资项目70单,总承销金额252.74亿元,同比增长296.64%。
山西证券则深耕山西,公司债承销金额排名券商第1。
与债券业务的 “群体性增长” 不同,股权融资业务的亮眼表现则集中在少数券商身上,成为这类机构投行业务的核心成长动力:
国联民生证券在合并带来的品牌效应下,主要业务排名领先,股权主承销额1253.16亿元,同比增长1315.8%,市场份额18.6%。
华泰证券股权主承销数量14单,主承销金额人民币490.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IPO主承销规模行业排名第二。
招商证券上半年A股股权主承销金额为244.38亿元,同比增长371.50%,IPO和再融资承销家数排名也均同比提升。
投行国际业务集中在两大维度
在投行业务全球化布局加速的背景下,“境内外业务协同” 已成为券商开展国际投行服务的核心策略,通过打通内地与境外市场的业务壁垒实现资源整合。其中,中信建投国际提出 “持续推进内地和香港投行一体化工作”,并计划依托该模式覆盖中概股回归、港股私有化、跨境收购等多元产品。而从行业整体实践来看,境内外协同的落地又呈现两大显著特征。
其一,以香港市场为核心支点,同步拓展多元境外阵地,成为多数券商的共性选择。头部及中型券商普遍将香港作为跨境业务的枢纽,在此基础上延伸服务半径:中信建投国际、招商证券、光大证券等机构以香港为核心推进一体化运营,满足企业跨市场融资需求;东吴证券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至东南亚市场,通过东吴香港与东吴新加坡形成 “香港 + 新加坡” 双据点,构建多区域跨境融资服务网络,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更适配的境外市场选择。
其二,聚焦全球化服务能力建设与客户覆盖升级,成为行业共同目标。无论是头部券商还是中型券商,均将 “提升全球化服务能力、拓展全球客户” 作为核心目标。中信证券表示将拓展全球客户市场,意图通过全球化布局扩大客户基数;招商证券则聚焦“提升‘A+H’双向服务能力”,针对企业跨境融资需求强化服务颗粒度;华安证券虽未明确具体区域布局,但也提及 “境内外投行协同初见成效”,显示已启动全球化服务能力的建设,整体呈现 “从区域协同向全球服务进阶” 的共同趋势。
下半年券商投行发力图谱
随着 2025 年上半年收官,券商投行业务的下半年布局方向逐渐清晰。综合多家券商披露的业务规划来看,行业在服务国家战略、强化业务协同等维度已形成共性趋势,但基于自身资源禀赋与市场定位的差异,不同机构在股权、债券业务的具体发力点及创新方向上,呈现出 “整体趋同、局部多元” 的分化特征。
相同点方面,部分券商将服务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试图通过股权融资、债券融资以及并购重组等业务,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例如,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第一创业等都明确提及助力科技创新相关规划。
同时,不少券商注重业务协同联动,涵盖股权与债券业务联动、境内外业务联动以及内部各业务条线间的协同,像东兴证券、东吴证券、东方证券等在规划中均有所体现。此外,拓展项目储备、提升业务能力也是普遍目标,无论是在股权融资项目扩充,还是债券承销规模提升,或是北交所业务、公募 REITs项目的推进上,众多券商都积极布局。
在共性之外,不同券商的业务侧重点差异显著:
区域特色型券商持续强化本地优势。国联民生深度挖掘无锡等重点区域市场潜能;长江证券深耕湖北区域布局;财通证券将投行服务重心与浙江 “415X” 产业集群深度绑定,并推动 AI 技术落地。
赛道聚焦型券商则瞄准特定领域攻坚。国金证券重点增加科创板、创业板项目申报,同步扩大北交所项目储备,东方证券聚焦科技与能源赛道开展股权融资与并购重组,第一创业着重通过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并强化未盈利企业 IPO 储备,东兴证券在股权融资上关注新质生产力领域,同时强调北交所业务与境外业务联动,债券业务则凭借特定牌照打造特色优势。
业务差异化布局上,招商证券以 “加速现代投行转型” 为核心,重点拓展央国企债券承销业务;光大证券股权端侧重项目储备积累,债券端着力打造标杆项目;东吴证券则以 “孵化 - 上市 - 并购” 全周期服务升级为目标,突出香港、新加坡境外业务与总部的协同联动;长城证券聚焦并购重组、再融资及北交所业务,同时在科创债、绿色金融债领域发力;山西证券将重心放在拓展债券品种与加快公募 REITs 项目申报上;中银证券推动以公司债为核心的债券业务创收转型。
整体来看,2025年下半年券商投行业务将呈现 “战略层面高度协同、执行层面各有侧重” 的格局,头部券商依托综合实力抢占主流赛道,中小券商则通过区域深耕、赛道聚焦或牌照赋能寻找破局点,行业分化态势或将进一步延续。
(财联社记者 赵昕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