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亏主要靠新一代电池技术BC产品的产能提升。到今年底,BC产品占隆基总产能的比重将超过60%
文|《财经》记者 徐沛宇
编辑|马克
光伏产业的全行业亏损仍在持续,但龙头企业隆基绿能(601012.SH,下称“隆基绿能”)提出了扭亏时间表。
9月1日,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2025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主营业务将在2025年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
光伏主要产品售价都跌破了成本线,隆基绿能也继续亏损。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司营业收入328.13亿元,同比下降14.83%;净亏损25.69亿元,但较上年同期减亏26.61亿元。减亏的原因主要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大幅下降,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减少。
隆基绿能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同比下降37%和23%,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减少26天。资产减值从去年上半年的57.8亿元,降低到今年上半年的11.7亿元。
钟宝申表示,公司销售费用等相关费用已经下降到了平稳水平,继续降低的空间有限。接下来的重点是提升毛利率,这主要通过提升BC(Back Contact背接触电池技术,是新一代的光伏电池技术)产品的占比来实现。
今年以来,隆基BC产品产能逐渐提升,上半年BC产品占该司总产量的比重约为20%。隆基绿能半年报称,预计2025年末,BC第二代电池产品产能占公司总产能的比重将超过60%。
由于今年下半年光伏发电将全面进入市场化交易,电站业主收益不确定性较大,因此上半年光伏装机同比增长106%,第二季度还出现了抢装潮。在此背景下,隆基绿能2025年第二季度的业绩优于第一季度。
隆基绿能董事会秘书刘晓东在业绩交流会上说,今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6亿元,环比增长约40%,净亏损11.33亿元,亏损收窄21%,并实现了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和综合毛利率双转正。
据光伏市场资讯机构InfoLink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前十组件供货商总出货量约247.9GW(吉瓦),同比增10%。晶科能源以微弱优势居首,隆基绿能位列第二。财报显示,隆基绿能2025年上半年组件出货量 39.57GW(吉瓦)。同期,晶科能源光伏组件出货41.84GW(吉瓦)。
全球前五大光伏组件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共亏损159.31亿元,隆基绿能的亏损额在这五家公司里最低,最高的是通威股份,亏损49.55亿元;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均亏损超过29亿元。
在2025年年初的年度业绩交流会上,隆基管理层曾预计今年三季度或者四季度可以实现主营业务扭亏。如今,钟宝申预计该目标会在四季度实现,推迟的原因之一是BC产品的金属成本下降慢于预期。
钟宝申表示,金属成本降低的总体进展是顺利的,但因为一些装备设施的原因,降本目标预计将在明年一、二季度实现。
银浆成本是光伏电池片最大的非硅成本,占非硅成本的30%以上。隆基管理层今年初预计,到今年底,BC产品银耗量会大幅下降。相比银浆,使用贱金属(除金、银、铂等贵金属外的其他金属)替代可大幅减少成本。2025年以来,国际银价大涨,年内累计涨幅32.9%,7月价格创下2012年以来最高。
当前光伏市场占比更大的是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电池,晶科能源等公司主要以TOPCon技术为主。BC产品目前价格更高,组件功率更高。
钟宝申对比了BC和TOPCon的性价比。他说,隆基BC组件目前主流的功率大概在650瓦到655瓦之间,与当前TOPCon主流产品相比有30瓦的优势。未来TOPCon产品采用更多的新工艺之后,组件功率会有一定的提升,但这会使得TOPCon的投资成本与BC持平。同时,新一代的BC产品还可以对TOPCon保持20瓦的优势。
除了提升BC产品产能,钟宝申认为公司扭亏的另一个路径是提升场景化产品占比。
场景化产品是指适用更多场景的光伏产品。隆基绿能半年报称,随着建筑光伏、海上光伏、阳台光伏等多元应用场景蓬勃发展,以及光储融合、零碳园区等新型业态不断丰富,光伏行业发展逐步走向精细化、多样化,围绕场景的产品创新将为企业打开差异化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