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静悄悄的财富迁徙: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的新趋势
时间来到2025年,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正在中国家庭的资产配置中悄然发生:曾经安稳地躺在银行账户里的巨额资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涌向更加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这一变化,如同一条无形的河流,改变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格局,也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的财富命运。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央行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金融数据。这份报告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这一趋势:居民存款余额增速明显放缓,同比去年下降了2.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股市、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等投资渠道的资金规模却在迅速扩张。曾经“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传统观念,似乎正在被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理财意识所取代。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居民存款余额定格在118.7万亿元,同比增长仅3.2%,创下近十年来的最低增速。更为引人注意的是,二季度居民定期存款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净减少高达4217亿元。这意味着,成千上万的家庭正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资产配置策略,寻找新的财富增长点。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这场“财富迁徙”发生?首当其冲的,便是持续走低的银行存款利率。2025年上半年,主要商业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平均利率已降至1.85%,与2023年的2.5%相比,降幅明显。若扣除2.1%的CPI通胀率,实际收益已然为负。换句话说,把钱存在银行里,不仅无法增值,反而会面临缩水的风险。这无疑促使人们主动寻找收益更高的替代品。
那么,这些从银行流出的资金,究竟都去了哪里呢?
A股市场的“掘金”热潮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新增个人投资者账户数量高达1387万户,同比增长32%。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分别上涨19.7%和28.3%,远超全球大多数市场。这样的亮眼表现,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资金净流入约9800亿元,其中超过70%来自个人投资者。注册制全面推行,以及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也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
银行理财的“新装”亮相
转型后的银行理财产品,也迎来了新一轮增长。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31.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8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已达95%以上,平均年化收益率约4.2%,明显高于存款利率。中国银行业协会的调查显示,有62%的存款减少者选择了银行理财作为资金去向。
公募基金的“吸金”魅力
公募基金的吸金能力同样不容小觑。截至2025年6月底,公募基金规模达到32.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8%。其中,权益类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增长尤为迅速,上半年合计净申购超过7000亿元。基金投资门槛低、专业管理、流动性好等特点,使其成为普通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特别是指数基金和ETF产品,因其费率低、透明度高,年内规模增长超过25%。
楼市“小阳春”的暖意
2025年一季度以来,随着房地产政策持续优化,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交易量有所回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3%,销售额增长9.5%。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量同比增长超过15%。尽管整体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但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的释放,带动了部分存款流向房地产市场。
消费市场回暖的动力
2025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8万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升级类消费增长明显,如文化旅游支出同比增长23.5%,医疗健康消费增长18.7%,教育培训支出增长12.3%。经历了疫情后的压抑期,消费需求正在释放。特别是今年暑期旅游热潮明显,全国重点监测的300家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超过30%,旅游总收入突破1.2万亿元。
这场资金流动的背后,反映的是居民财富管理意识的提升。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65%的城市居民已经形成了多元化资产配置的意识,不再简单地将存钱作为唯一的理财方式。90后、00后年轻群体,对投资理财的接受度更高,更愿意尝试多样化的理财渠道。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这种资金流向的变化也传递出积极信号。资金从银行体系向实体经济流动,有利于激活市场活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特别是A股市场和公募基金的资金增长,有助于提升直接融资比例,优化金融结构。
那么,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普通家庭又该如何科学配置资产呢?财经分析师张明建议,家庭资产配置应当遵循现金、固收、权益、实物的多元化策略,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流动性需求,合理分配比例。
与此同时,金融专家也提醒,虽然银行存款收益率下降,但仍是保障资金安全的重要工具,不应完全放弃。特别是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老年人群体,仍应保持适当比例的银行存款。投资者在选择其他金融产品时,应充分了解产品特性和风险,避免盲目跟风。
回顾这些资金流向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存款流出银行,更反映了中国居民财富管理方式的升级和转型。从单一存款到多元配置,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管理,这种变化背后是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金融意识的深刻变革。
面对这一趋势,银行业也在积极转型,从单纯吸收存款向综合财富管理服务提供商转变。多家大型银行已经推出专业的财富管理APP和综合服务平台,试图留住客户资金。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在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投资渠道。这种良性竞争,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消费者。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个时代既充满机遇也伴随挑战。在资金配置上,既要考虑收益性,也要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根据个人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