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楼市新政释放积极信号 多维度优化购房环境 助力城市能级提升
创始人
2025-08-28 12:16:39
0

文/王海

(2025年8月25日,上海)在全国房地产市场结构性调整的关键节点,上海市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政策措施的通知》,自8月26日起实施涵盖限购、公积金、信贷、税收四大领域的政策组合拳。此次新政以“精准施策、激活内需、提升品质”为核心逻辑,不仅回应了居民对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需求,更通过政策创新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展现出上海作为全球城市在住房治理领域的前沿探索。

一、精准施策激活市场活力:外环外限购松绑重塑区域价值格局

新政最引人注目的调整是对外环外购房限制的全面解除。根据政策,符合条件的沪籍家庭及连续缴纳社保/个税满1年的非沪籍家庭,在外环外购买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均不限套数,同时成年单身人士购房资格与家庭单位等同 。这一举措打破了长期以来的“环线限购”思维,与上海“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发展战略形成深度呼应。

从市场数据看,当前上海外环外区域房价呈现显著分化:嘉定、松江等近郊板块新房价格较峰值回落10%-15%,而临港新片区、青浦新城等政策重点扶持区域逆势上涨5%-8%。政策松绑后,外环外有望成为承接中心城区外溢需求的“主战场”,尤其利好多子女家庭、新上海人等群体。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指出,外环外不限购将加速人口、产业向新城集聚,推动“职住平衡”目标落地,同时带动周边商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升级 。

值得关注的是,新政同步优化非沪籍购房条件:外环内购房社保年限从5年缩短至3年,临港等重点区域进一步降至1年 。这一调整与上海近期放宽落户政策(如社保基数降至11396元/月、缩短居转户年限)形成政策共振,预计将吸引更多长三角人才落户置业,为城市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二、金融杠杆撬动居住品质升级:公积金改革赋能绿色生活与普惠安居

在住房金融领域,新政通过“提额、降负、创新”三重机制提升居民购房能力。其中,公积金政策调整力度空前:购买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的家庭,首套贷款额度从160万元提升至184万元,多子女家庭最高可贷216万元;二套贷款额度同步上浮至149.5万元 。这一政策设计巧妙融合了绿色发展理念——上海绿色建筑市场规模已达3.4万亿元,新政将进一步推动节能建材、装配式建造等产业链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另一项突破性举措是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缴存人完成网签备案后,可直接提取账户余额支付首付,且不影响后续贷款额度计算 。这一“又提又贷”机制显著降低购房资金门槛,尤其利好首次置业的年轻群体。以一套总价500万元的外环外新房为例,购房者可提取夫妻双方公积金账户余额(假设合计50万元)支付首付,剩余450万元通过公积金+商贷组合融资,月供压力较传统模式降低约15%。

三、信贷改革重构市场逻辑:利率市场化激发长期消费潜力

商业贷款政策的调整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政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再区分首套与二套房贷利率,转而根据客户风险状况差异化定价 。结合当前LPR水平(5年期3.5%),上海首套房贷利率已降至3.05%,二套降至3.45%,处于历史低位 。这一调整将直接降低置换型买家的资金成本——以贷款300万元、期限30年计算,二套房贷月供可减少约800元,总利息支出节省近30万元。

对银行而言,利率市场化机制考验其风险定价能力。专家指出,此举将推动金融机构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通过优化客户分层、创新金融产品(如与绿色建筑挂钩的专项贷款)提升竞争力。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灰犀牛”风险已显著降低,政策重心正转向构建“租购并举、品质优先”的新发展模式。

四、税收优化助力人才安居:房产税新政释放制度红利

在税收调节层面,新政创新性地将房产税减免与人才政策衔接:非沪籍家庭购买首套房暂免征税,二套及以上住房给予人均60平方米免税面积 。这一政策直接降低外来人才置业成本,以一个三口之家购买总价800万元的二套房为例,可享受180平方米免税面积,实际应税面积大幅减少,年纳税额预计降低40%-50%。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设计体现了对“居住属性”的尊重。税务部门将通过动态评估家庭住房需求,避免“一刀切”式调控。专家认为,这一调整与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高度契合,有助于提升城市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五、城市治理的上海范式:政策协同引领高质量发展

此次新政的另一大亮点是政策工具的协同效应:限购松绑激活市场流动性,公积金改革降低购房门槛,利率市场化优化资金配置,房产税调整实现精准调控。这种“组合拳”式改革既延续了上海在住房政策领域的创新传统,又为全国超大城市房地产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从城市发展维度看,新政将加速上海住房市场的“品质革命”。绿色建筑贷款额度上浮、外环外不限购等政策,将推动开发商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催生更多低能耗、智能化、社区友好型产品。同时,政策引导人口向新城流动,有助于缓解中心城区压力,实现全域均衡发展。正如《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新增600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 。

结语

上海此次政策调整并非简单的“救市”之举,而是通过制度创新重塑住房市场生态。从外环外限购松绑到绿色建筑激励,从公积金“又提又贷”到房产税精准减免,每一项政策都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及对城市长远竞争力的深度思考。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上海有望在住房保障、产业升级、城市治理等多维度实现突破,为全球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范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英伟达Q2营收467亿美元,同... 8月27日,英伟达公布2026财年第2财季(截至2025年7月27日)财报。 财报显示,英伟达该财季...
港股红利ETF博时:8月27日... 证券之星消息,8月27日,港股红利ETF博时(513690)融资买入485.72万元,融资偿还149...
奶粉市场释放回暖信号!健合、澳... 近期以来,奶粉企业密集披露2025年半年报,多数企业的奶粉业务逆势回升,合生元母公司健合集团、佳贝艾...
紫金矿业:8月27日融券卖出2... 证券之星消息,8月27日,紫金矿业(601899)融资买入4.11亿元,融资偿还5.33亿元,融资净...
市场调整,牛市未尽:你的基金该... 在近期股市的持续攀升中,沪指成功突破近十年来的新高点,然而,这一波势不可挡的涨势在今天遭遇了较为显著...
中信百信银行2025年上半年总... 近日,中信银行披露了旗下中信百信银行2025年上半年业绩。2025年,中信百信银行聚焦国家重要战略决...
英伟达CEO黄仁勋:AI繁荣远... 英伟达CEO黄仁勋周三驳斥了人们对人工智能芯片支出热潮结束的担忧,并预计未来五年人工智能芯片的市场规...
涉及消费贷贴息、电动自行车新国... 注意!2025年9月起 将有一批新规施行 涵盖社保、租房等多个热点话题 快看看哪些将影响你我生活 ↓...
上海楼市新政释放积极信号 多维... 文/王海 (2025年8月25日,上海)在全国房地产市场结构性调整的关键节点,上海市六部门联合发布《...
美对印输美商品关税加至50% ... 美对印输美商品关税加至50% 印度划“红线”捍卫利益 2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到访的印度总理...
多空拉锯金价逼近3400关口,... 汇通财经APP讯——金价周三(8月27日)在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双重影响下,呈现出相对...
上海家化:打造敏捷组织,拿回品... 李彦丨作者 木鱼丨编辑 壹览商业丨出品 进入8月,全球日化巨头陆续披露半年报,整体数据普遍承压。 宝...
信息技术:8月27日融资买入6... 证券之星消息,8月27日,信息技术(159939)融资买入688.61万元,融资偿还523.45万元...
【机构调研记录】民生加银基金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8月27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民生加银基金近期对3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
古茗CEO:外卖补贴大战对于加... 图片来源:CFP 8月27日晚间,古茗(01364.HK)召开2025年上半年业绩说明会。今年夏季由...
“空调二哥”之争,格力、小米又... 澎湃新闻记者 周玲 一个礼拜过去了,围绕“谁是线上空调第二名”格力和小米依然口水不断,谁也不服谁! ...
静水流深!康冠科技“不寻常”的... 作为国内最早投身显示终端领域的企业之一,康冠科技已走过30个春秋,成长为行业翘楚。2024年,康冠科...
芯鑫租赁:耕耘产融十年路 本报记者 金婉霞 自2015年成立以来,芯鑫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芯鑫租赁”)始终以服务中...
山西高速(000755.SZ)... 2025年8月28日,山西高速(000755.SZ)发布2025年中报。 公司营业总收入为7.30亿...
安得智联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 【8月27日,香港】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得智联”)今日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