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出品 文|彭程 编|孟帅
8月25日晚间,海底捞(6862.HK)披露了上半年的中期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上半年,海底捞斩获营收207.03亿元,同比下降3.7%;实现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下降13.7%。与此同时,海底捞上半年的翻台率和客流量同比也都出现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海底捞的外卖业务表现颇为亮眼,营收同比实现近六成的增长。不过,就在财报发布之际,海底捞外卖服务却卷入了“女子询问海底捞换配菜被开黄腔辱骂”的舆论风波。
在此前发布的《2025新财富杂志500创富榜》中,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夫妇今年的身家达597.2亿元,但较2021年巅峰时期的2175.7亿元缩水1578.5亿元,跌幅超70%。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海底捞近年来多次对管理层进行调整。2022年,有着“最牛服务员”之称的杨利娟出任公司CEO,其带领公司出色完成“啄木鸟”和“硬骨头”计划。
时隔两年多后,苟轶群于去年6月接过海底捞CEO的重任。不过,从近期的财报来看,海底捞再度换帅后交出的答卷并不算十分亮眼。
营收净利润双下滑,翻台率客流量齐走低
今年上半年,海底捞的业绩整体经营承压。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07.0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14.91亿元减少3.7%;同期公司实现净利润17.5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0.33亿元减少13.7%。
对于利润下降的情况,海底捞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受翻台率下降,以及产品、场景等创新模式方面的初期调整影响。
雷达财经注意到,上半年,海底捞自营餐厅的整体翻台率为3.8次/天,较2024年同期的4.2次/天减少0.4次/天。
与此同时,海底捞的顾客流量也有所下滑。上半年,海底捞餐厅接待顾客总数近1.9亿人次,而2024年同期海底捞餐厅接待顾客总数超2.09亿人次。
对于报告期内翻台率及客流量下降的情况,海底捞表示,这主要是由于餐饮市场竞争加剧,顾客消费需求变化等影响。
不过,海底捞的人均消费略有提升,从2024年同期的97.4元上升至97.9元。但客单价的微弱增长,在翻台率与客流量同步下滑的冲击下,未能有效填补营收缺口,最终仍无法完全抵消二者下滑对营收造成的拖累。
截至上半年末,海底捞共经营1363家火锅餐厅,其中自营餐厅1322家、加盟餐厅41家。上半年,海底捞持续进行门店网络优化,新开自营餐厅25家、加盟餐厅3家。
然而,因持续落实“啄木鸟计划”,海底捞上半年主动关停了一些经营表现不达预期、增长潜力不足的餐厅,另有部分餐厅因其他商业原因停止营业,共关闭33家餐厅。
雷达财经了解到,坚持多品牌运营策略的海底捞,旗下除海底捞火锅外,还运营着包括“焰请烤肉铺子”、“从前印巷”、“小嗨爱炸”在内的14个餐饮品牌。
财报显示,截至上半年末,这些品牌共计拥有126家餐厅。其中,“焰请烤肉铺子”在报告期内新开46家门店,总门店数量达到70家。
上半年,公司涵盖“焰请烤肉铺子”等品牌在内的其他餐厅斩获收入5.97亿元,同比增长227%。
海底捞透露,下半年,公司现有品牌将聚焦单店模型优化,重点孵化的品牌将完成原型店的打造。公司将定期对旗下创业品牌进行评估与筛选,集中资源扶持具有潜力的项目,以强化多品牌间的协同效应。
外卖业务营收大涨,却陷客服开黄腔辱骂顾客争议
就在发布中报业绩同期,海底捞还因一则负面舆情陷入舆论漩涡。
8月24日,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发帖称,8月23日其通过外卖平台在海底捞火锅呼和浩特(五塔寺小学店)下单“单人肥牛尊享套餐”后,向商家咨询“能不能把肥牛和蟹棒换成蔬菜”,却收到“换个鸡毛给你”及其他带有侮辱性词汇的回复。
事件曝光后,“女子询问海底捞换配菜被开黄腔辱骂”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截至发稿,该话题在微博阅读量超4700万。
该消费者透露,涉事门店经理已在8月25日登门道歉,并携带水果、牛奶作为补偿,并为该笔订单进行了免单处理。门店经理表示,门店的账号在23日被非法登录,门店直至当天晚上才发现异常。
8月25日,海底捞官方客服表示,已启动专项调查并对其中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报警处理。海底捞将彻查全貌,对任何涉嫌违规操作、损害顾客权益的行为,坚决追究相关责任。
雷达财经注意到,上半年,在公司整体业绩承压的背景下,海底捞外卖业务的营收却迎来大涨。得益于产品、产能、流量三个维度的协同发力,海底捞上半年外卖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近60%。
除了传统火锅外卖,“下饭菜”外卖增长迅速,2025年上半年贡献超过55%的外卖收入,并且呈增长趋势。
海底捞在财报中表示,未来将整合多品牌、多品类资源,打造海底捞外卖超级厨房,探索卫星店新模式,驱动收入与利润双增长。同时,公司将打通三方平台与会员体系,搭建私域运营体系,进一步提升用户黏性与运营效率。
张勇夫妇身家较高点暴跌3/4,二度换帅成效尚不明显
天眼查显示,海底捞关联企业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创始人张勇。
在不久前揭晓的《2025新财富杂志500创富榜》中,张勇、舒萍夫妇以597.2亿元的身家位列第49名。
然而,若与2021年巅峰时期的2175.7亿元相比,张勇、舒萍夫妇今年的身家缩水1578.5亿元,暴跌近3/4。
事实上,张勇夫妇的身家变化,与海底捞在资本市场上的股价表现密切相关。截至8月27日收盘,海底捞股价报14.04港元/股,较76.421港元/股(前复权)的历史高点下跌超八成。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近几年来,海底捞曾多次对管理层进行调整。时间回拨至2022年3月,被外界誉为“最牛服务员”的杨利娟接下海底捞CEO的重任。
据了解,早在九十年代,杨利娟便已加入海底捞。从服务员一路晋升至管理层的她,曾带领海底捞在全国市场进行扩张,并主导了海底捞品牌的出海进程,打下集团目前在国际市场的经营基础。
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杨利娟还曾带领海底捞达到且超出预期地成功及时完成了“啄木鸟”和“硬骨头”计划。
转眼时间来到去年6月,海底捞发布公告称,杨利娟辞任执行董事及CEO职务,自同年7月1日起生效。
卸下海底捞的旧职后,杨利娟将担任特海国际(一家在海外运营海底捞餐厅业务并分别在纳斯达克与港交所上市的公司)的执行董事及CEO职务。
而从杨利娟手中接过海底捞CEO接力棒的人选为苟轶群,其自2000年起便加入公司,曾担任公司首席财务官、信息技术负责人、供应链及採购管理负责人等职务。
据海底捞介绍,在苟轶群的主导下,公司设立了创业创新委员会及数字化运营委员会。
其中,创业创新委员会旨在开发新型创新模式与激励机制,引领公司未来朝多层级及多品类方向发展,为多元化业务模式奠定基础,推动本集团各层面的创新工作。
数字化运营委员会则借助人工智能等在内的数字技术,提升管理效率,为多管店及双管店管理制度等运营模式提供支持。
雷达财经注意到,苟轶群接任CEO的2024年,海底捞录得营收427.55亿元,但3.14%的增速不及上年的33.55%。利润方面,海底捞去年实现净利润47亿元,但4.56%的增速同样不及上年的227.36%。
从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中报来看,苟轶群上任后尚未交出亮眼的成绩单,这意味着海底捞此番针对管理层的调整,其预期的“化学反应”暂未显现。
在此次发布的中报中,海底捞也提到,公司认为,这一阶段业绩下滑反映出管理层在管理能力方面存在不足,管理层将继续努力并进行改善。
有关海底捞的后续发展,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