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行业的早期亏损,几乎成为一条难以跨越的必经之路,巨额研发投入与商业化爬坡期的漫长博弈成为了技术驱动型产业的普遍宿命。然而,亏损表象之下常隐藏着价值跃升的密码。作为冲刺港股IPO的AIoT领军企业,特斯联的实际经营效益正经历快速优化,其核心业务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动能。
特斯联成立于2015年,目前围绕空间智能聚焦AIoT领域模型、AIoT基础设施,及AIoT智能体三大战略方向。其中,特斯联的AI产业数智化业务在2024年迎来爆发,收入从6.24亿元猛增162.9%至16.4亿元,成为核心驱动力。
在总客户数上,特斯联从2022年的224家跃升至2024年的342家,在这三年内,特斯联每年新签约客户分别达175家、193家及194家,实现了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末,特斯联的智能解决方案已落地全球超160座城市,项目近万,服务客户超800家,触角延伸至中东、东南亚、澳洲等广阔市场。
客户基础的持续积累,令特斯联迎来了营收规模的爆发。在2022-2024年间,特斯联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营收“三级跳”:从7.38亿元、10.06亿元一路飙升至2024年的18.43亿元,同比增速高达83.2%。这使其三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惊人的58%,领跑AIoT赛道。
即使与已上市的10亿级营收AI企业横向对比,特斯联的增速亦堪称耀眼。2024年,商汤科技(10.8%)、地平线(53.6%)、优必选(23.6%)、第四范式(25.1%)的增速均被其甩在身后,特斯联已然跻身行业增长最快阵营。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联的账面亏损中,相当比例源于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等非现金项目。这类“纸面亏损”恰恰成为资本市场持续提升其估值的反向印证。剥离这些因素,特斯联的实际经营效益正经历快速优化,其核心业务展现强劲动能。
亮眼的财务数据,令资本市场对特斯联的认可与日俱增。2025年,D++轮融资为特斯联注入6.5亿元资金,投后估值高达216.19亿元。若成功登陆港股,以其当前估值体量,特斯联极有可能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AI公司IPO,超越同期递表的AI企业。据悉,此次IPO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技术护城河的加深——强化TacOS、绿色智算体及领域大模型的研发;同时加速商业化进程,包括拓展四大核心应用场景、壮大国内外销售力量、完善全球生态布局。
目前,在《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中,特斯联高居北京115家独角兽第24位、AI类企业第5位;胡润《2025全球独角兽榜》更见证其全球排名飙升374位至第384位,位列中国AI独角兽第一阵营(全球AI第36位,中国第80位)。此外,特斯联还荣登2024年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及重庆独角兽名单,彰显多元认可。
对于特斯联等优质科技企业赴港上市的前景,市场观察人士指出,中国科技资产目前仍处于全球资本价值重估的早期阶段,其长期向上的产业趋势不可逆转。特斯联此次IPO,不仅是一次企业里程碑,更可能成为提升港股在全球市场中科技板块吸引力的关键落子,为价值发现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