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争一开始,网络上一些天真的网友认为,美国对白宫的老盟友们施压时,这些国家或许会选择站在中国背后,共同抗衡美方。然而,事实证明,无论美国如何过分,欧盟、加拿大等国家的态度总是如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虽然在遭遇美国的打压后,依旧渴望能够与美国重归于好,寻求和解。
加拿大作为“五眼联盟”的成员之一,早在2024年就与美国配合,对中国的电动汽车领域征收了关税,直到今年8月,加拿大依旧没有表现出任何整改的意图。面对这种态度,中国决定采取类似美国的强硬手段。结果不久后,加拿大总理卡尼紧急表示希望与中国对话,意识到反华的代价已经远远超过了加拿大可以承受的范围。
卡尼政府或许没想到,在他上任后,加拿大居然接连遭遇来自华盛顿和北京的双重打击。8月12日,中国商务部宣布,经过调查发现加拿大对中国出口的油菜籽存在倾销行为。因此,从8月14日起,中国将依据《反倾销条例》,对所有加拿大公司征收75.8%的保证金。这一举措实际上就是在变相封锁加拿大油菜籽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在这一关键时刻——8月正是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和萨斯喀彻温省的油菜籽丰收季节,中国这一动作让加拿大的油菜籽期货价格暴跌了6.5%。
这次操作的背景是,回敬加拿大在2024年8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行为。虽然卡尼上任后,中国给予了一定的时间让其进行整改,但加拿大不仅没有采取措施,反而在7月16日宣布将从7月底开始对中国钢材及相关产品加征25%关税。作为全球最大钢铁出口国之一,中国的反应非常迅速,虽然这一举措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大,但象征意义却十分重大。
更让加拿大政府尴尬的是,早在6月6日,中国总理与卡尼通话时,曾释放出希望与加拿大加强合作的善意。但既然加拿大不珍惜这个机会,中国也没有任何理由再对其保持善意。在征收油菜籽保证金后,中国还对加拿大的豌豆淀粉进行反倾销调查,并认定加拿大卤化丁基橡胶存在倾销问题。这一系列的动作,让加拿大政府不得不紧急应对。尽管加拿大农业部长麦克唐纳在接受《环球邮报》采访时试图坚持表示,会在得到更多信息后采取合适的方式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但萨斯喀彻温省省长莫伊已经按捺不住,公开呼吁卡尼政府立即采取行动。毕竟,中国的这一举措对加国农业的打击是巨大的。
实际上,早在3月,莫伊就公开呼吁政府与中国进行妥善沟通,尽快解决争端,并表示给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决定不合理。毕竟,相比于加拿大的钢铁、铝材、汽车制造等行业,农业在就业和经济收益上占据的比重要小得多。莫伊不禁质疑,为了迎合美国,卡尼政府是否已经失去了自身的理智。
对于加拿大来说,不仅对美国没有反抗,甚至为了讨好美国,反而把气撒到中国身上,这无疑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实际上,加拿大一直自诩推行“价值观外交”,然而,其对华政策实际上是作为与美国交换合作的筹码。对于美国而言,特朗普政府实行“美国优先”的新杰克逊主义,不论加拿大如何讨好,都不会获得特殊待遇。
此外,加拿大高估了美国对其支持的力度,同时低估了中国的反制能力。早在特朗普上台后,就曾提到过希望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这一言论让人质疑加拿大是否能在美国的压力下保持独立性。即便加方曾在3月12日宣布会通过降息和对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进行反制,但加拿大很快就因承受不起压力而向美国退让了。
对于中国而言,尽管加拿大在今年2月宣布对中国的76个实体实施制裁,并在6月要求中国海康威视停止运营,但中国始终选择忍让和包容。直到8月12日,中国对加拿大采取了更为严厉的反制措施。无论是油菜籽的关税还是豌豆淀粉的调查,这一系列动作警示了加拿大,如果继续对中国采取敌对姿态,后果将不堪设想。
不仅如此,欧盟也在7月宣布对部分中国企业进行制裁,理由是与俄乌冲突相关。对此,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和解,并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反制措施。结果,8月13日,中国批准了对欧盟两家金融机构进行制裁,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紧张局势。
加拿大和欧盟等国家,在对待中美贸易冲突时,不仅选择站在美国一边,甚至主动对中国进行制裁。然而,在遭遇中国反制后,他们或许会意识到,自己做出的决策不仅对本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加剧了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最终,他们可能会明白,在这场中美贸易战中,选择站队是个需要深思熟虑的决定,过度干涉只会带来更多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