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贺泓源 实习生李晴
编辑丨张伟贤
蜜雪集团的咖啡生意进入狂奔期。
该公司在2025年初定下了年内旗下咖啡品牌幸运咖规模突破万店的目标。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今年二季度,幸运咖新签门店同比增长164%。7月以来,加盟咨询量环比增长超过300%,且来自一线城市的加盟咨询电话激增。
目前,幸运咖门店数超7000家,覆盖全国超300个城市。按照门店规模,幸运咖是中国第四大现磨咖啡品牌。
“今年整体发展符合预期,不过在加盟商筛选上,幸运咖仍然是严要求,特别看重那些能亲自参与门店经营的加盟商,而非单纯投资型加盟商。”接近幸运咖人士称。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了解到,近期幸运咖迎来销售高峰。譬如,7月12日,幸运咖店均营业额达到5732元。当天, 外卖订单量环比提升258%,当日单店外卖最高单量3095单。
如此销售额主要推力,大概率来自疯狂的外卖补贴,或也与幸运咖主动营销策略有关。
但幸运咖则对外卖补贴采取审慎态度。该品牌提到,无论怎么补贴,都要保证门店利润,不能伤害加盟商和品牌。“一旦触发这个机制,会即刻叫停。对于幸运咖来说,外卖只是辅助,基本盘在线下。”幸运咖内部达成了类似共识。
眼下,幸运咖正重点布局高势能城市,已验证在一线城市是盈利的,也在持续打磨门店模型。比如,在一线城市的门店面积集中在20~30平方米大小,进一步降低加盟商经营成本。同时,幸运咖也在推出一系列加盟商扶持政策。
而这,只是幸运咖奔向万店的部分推力。
图源:本报记者 贺泓源 摄
万店目标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蜜雪做幸运咖,是奔着第二曲线目标去的。
这代表着,一开始对幸运咖的规划就不低。
这在供应链投入上就有所体现。譬如,在近期新投产的大咖海南工厂,咖啡豆烘焙线年产能超2万吨。此前大咖温县工厂,咖啡豆烘焙线年产能就在8000吨规模。
在蜜雪位于郑州东站附近的集团总部,耸立着蜜雪冰城标志性的“雪王”和“雪妹”CP形象。楼下蜜雪冰城总部旗舰店,人流络绎不绝。在一楼餐厅,甚至出现“排队半小时,只为一口冰淇淋”的消费盛况。在二楼IP衍生品空间,雪王粉丝们像逛泡泡玛特一样陶醉在蜜雪冰城。
而蜜雪冰城总部旗舰店旁边,便是幸运咖旗舰店。这里有着超大玻璃窗,棕色色调,装修舒适,代言人王俊凯的立牌正向人们推荐着新款果咖。很难想象,如此格调下的门店,主要产品价格带只在6元~8元区间。
某种程度上,幸运咖总部旗舰店寄托了蜜雪对该品牌的完整定位。开在蜜雪冰城总部旗舰店旁边,本身也代表了幸运咖的战略位置。
眼下,为了扩张,幸运咖做出了种种让利。
比如,为了实现万店,幸运咖降低了加盟门槛。2023年8月,幸运咖的加盟要求投资预算为35万元以上,现在门店投资预算为25万元以上。同期,在年龄要求方面,幸运咖加盟商也由25~45岁降低到20~40岁。
在今年6月~7月,幸运咖还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天津等六大城市,推出单店总减免3.4万元的特定城市加盟扶持政策。
此外,为了让一线城市加盟商获利,幸运咖在一线城市的定价要贵上1块钱。
在供应链方面,依托蜜雪在现制饮品全产业链的优势,幸运咖也试图为加盟商制造盈利空间。譬如,该品牌向加盟商供货的价格不到70元/公斤,作为对比,行业平均价格在100元以上。这在咖啡价格战的当下,非常难得。
效果是,加盟幸运咖毛利不低。以5.9元的现磨美式为例,该产品毛利率在50%以上。
增长也可期。截至7月初,幸运咖的椰椰拿铁单品销售额超2亿元,有多款新品销售额突破1亿元。幸运咖对外披露,近期有一家门店月营业额突破50万元,还有3~4家突破40万元,超过30家突破30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万店规模扩张,幸运咖已经做足准备。今年5月,蜜雪集团跟巴西签署40亿元的采购意向大单,其中大多数是咖啡豆。
如此规模采购单,也可能要求蜜雪集团加快咖啡市场的扩张。
市场红利
还要看到,幸运咖在今年扩张背后是,咖啡市场熟了。
据灼识咨询,从人均饮用杯数来看,中国的人均咖啡杯数已由2016年的9杯提升至2023年的16.74杯。
此种态势,客观上有着瑞幸们的营销推动。
有国际性头部餐饮品牌高管就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举例,瑞幸前期仅营销投入就是10亿元级别。“请了正确的明星(汤唯、张震,后期正当红的刘昊然),能够快速吸引流量,塑造品牌调性。又把所有的楼宇广告包下来,再通过免费优惠券裂变。整套打法精准,却对资本消耗非常大。别人凭什么相信你?这在商业实践上甚至是不可想象的。”他感慨道。
库迪的全场9.9元战略更将咖啡进一步普及。
此种模式风险并不低。库迪邀请了王一博代言,巨资构建自己的供应链,对加盟店海量补贴。好在,库迪赌赢了。据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从2024年5月份开始,库迪公司已经实现盈利。截至7月,库迪门店数已超1.5万家。
而瑞幸们只是点燃了咖啡市场,行业红利刚刚开始。
一方面,人均咖啡杯数依旧有提升空间。譬如,北欧国家每日咖啡饮用达到2~3杯的高频频次。
同时,咖啡市场连锁化空间巨大。
据久谦数据,截至2025年4月,国内咖啡门店CR5为27.5%,低于茶饮的46.9%。对比美国市场亦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Statista,2023年按终端销售额计,美国咖啡行业CR5集中度为67.6%,其中龙头星巴克的份额为46.2%;按门店数量计,美国咖啡行业CR5集中度为37.3%,星巴克的份额为21.7%。
各家的经营状况也在说明此种趋势。
除上文提及的库迪盈利外,瑞幸保持着高增速。该公司财报显示,在今年第二季度,瑞幸咖啡营收为123.59亿元,同比增长47.1%;归母净利润为12.51亿元,同比增长44%。在门店运营方面,瑞幸中国市场净增2085家门店,门店总数达26117家。
回到幸运咖来看,其拥有蜜雪集团的供应链优势,但在品牌力上,离瑞幸、库迪们似乎依旧有着距离。
截至目前,咖啡依旧有着浓郁的“中产”饮料属性,瑞幸们都是从高线城市往低线市场扩张。这在品牌扩张上,存在着一定优势。
幸运咖则相反,呈现出“农村包围城市”趋势。
对此,幸运咖也有着看法。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幸运咖内部共识是,坚持“高质平价”定位,不会刻意高端化。同期,随着规模扩张,也会加大营销投放规模。
某种程度上,幸运咖在一线城市的盈利,以及加盟咨询电话激增已经说明了前述路线的可持续性。
回头来看,如若幸运咖获得市场成功,或许这也代表了咖啡在中国市场的再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