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重庆监管局就员工违规销售外部产品一事,向天风证券营业部发出警示函。回溯重庆监管局的一系列处罚案例,能够清晰勾勒出执法全貌,更为洞察下一阶段监管重点提供了重要视角。
梳理重庆监管局公开信息,据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7月以来,重庆监管局针对券商及其从业人员共发布14张罚单,这一数据直观展现监管的治理逻辑,也折射出证券行业合规隐患存在的普遍性。
责任穿透:“机构—个人”并重的追责机制
“双罚制”的实施形成了有力震慑,一方面,针对违规从业人员进行处罚,像对无证执业、代客操作等行为,采取警示函、罚款乃至市场禁入等措施;另一方面,对涉事机构同步追责。例如,财信证券重庆新溉大道证券营业部因员工陈逸、邓波的执业瑕疵被出具警示函;天风证券某营业部也因对廖禄林违规销售外部产品失察而承担连带责任。这种“双罚”安排将合规责任从个人延伸至机构,促使券商加强内部治理和风险前置管理。
行为导向:关键环节的重点监控
在监管重点上,重庆监管局把从业人员执业合规性当作核心抓手,严厉查处资格造假、利益冲突及不当获利等问题,体现了对关键环节的重点监控。比如,对替考取得证书、虚构履历等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同时对私下接受客户委托、违规销售非公司产品等利益输送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信用延伸:诚信档案制度的长期惩戒效应
信用延伸是通过诚信档案制度来实现惩戒效应的长期化。除了责令改正与罚款,多数处罚会同步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这对个人执业和机构展业形成了持续约束。华龙证券营业部负责人牛阳、重庆穿石私募等主体都因此面临后续业务审批与声誉管理的额外成本,进而放大了单次监管的后续影响。
从监管逻辑来看,重庆监管局通过“个人与机构双罚、资格与行为双查、经济与信用双惩”的多维手段,构建了一套覆盖全面、层次分明的监管体系。
券商应强化内控,压实管理责任,严格审核从业人员资质,杜绝无证执业与利益输送;规范业务流程,严禁代客操作与违规销售;加强信息披露,确保透明合规;重视诚信档案,定期自查整改。唯有主动适应监管,将合规融入经营,才能规避风险、稳健发展。合规是底线,更是竞争力。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