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号,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向中国发出“30天限期令,要求中国30天内取消稀土出口管制,否则冯德莱恩就不来了。
这话一出,欧洲媒体嗨成一锅粥,标题清一色“最后通牒”。
可仔细一听,我觉得是味儿不对。
稀土是听着土,其实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
电动车没它,电机转不动;导弹没它,导航瞎;风机没它,扇叶只能当摆设。
欧盟自己算过账,重稀土九成八靠中国,库存只够撑二十一天。
德国大众已经因为磁钢缺货,停了萨克森州一条生产线,工人直接放假。
就这,还敢放狠话?
网友先炸了。
有人说拿访华当威胁,跟拿停水吓唬鱼有啥区别?
还有的网友更直白:欧洲人说我们机票都没订,先别自嗨。
我翻了翻欧盟过去十年的操作,差点笑出声。
2011年他们就喊“稀土自主”,矿山批文盖了章,环保组织一纸诉状,项目原地躺平。
美国那边更绝,特朗普时期加税喊得震天响,转头就和中国签备忘录,稀土照买不误。
轮到欧盟,还在硬凹去风险。
搞笑的是,冯德莱恩一边喊脱钩,一边把月底访华行程挂嘴边。
这不就是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中方回应也干脆。
没吵架,没解释,只干了两件事。
一是把原定两天的峰会压成一天,砍掉商界圆桌;二是让六大稀土集团上交技术骨干名单,出口继续,审批更细。
翻译成人话:门没关,就是不想惯着插队的人。
更牛的是,海关数据刚更新,6月稀土出口量环比降了11%,但单价涨了18%。
少卖多赚,谁吃亏谁心里清楚。
欧洲企业先慌了。
荷兰ASML发内部邮件,提醒供应链“做好长期紧平衡准备”。
法国雷诺更直接,派高管连夜飞赣州,蹲在矿山门口等配额。
这时候再看冯德莱恩的“最后通牒”,像极了小学生吵架:“不给我糖,我就不去你家玩!”
关键是中国真不缺这一个客人。
上半年德国总理、西班牙首相、波兰总统排着队来,连朔尔茨都学会了进门先谈合作再聊人权。
欧盟这套把戏,去年对光伏用过,结果中国直接把硅片价格抬了30%,欧洲装机量暴跌。
伤疤还没好,又忘了疼。
现在球踢回欧洲。
峰会门票在中国手里,稀土阀门也在中国手里。
冯德莱恩月底来不来,决定权不在布鲁塞尔,而在赣州矿山的审批表上。
要我说,欧盟这次最大的失误,是把“求合作”玩成了“小学生绝交”。
当筹码拿得动,才叫筹码;拿不动,就是段子。
接下来就看欧洲企业能撑几天,看欧盟内部谁先吵崩。
反正中国不急。
稀土矿山在江西晒太阳,审批窗口正常上班。
谁着急,谁知道。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阅读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