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光大银行50亿元分红“股权登记日”前夕,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金融资产”)完成0.92%股份增持。
7月23日,光大银行(601818.SH)公告显示,收到中信金融资产通知,获悉其于1月20日至7月22日期间,增持该行A股和H股合计占总股本的0.92%,持股比例由7.08%增加至8.00%。此外,6月中信金融资产还同步加仓中国银行H股,持股比例升至18.02%。
盘面上来看, 7月24日,上证指数再度突破3600点整数关口,上涨0.65%,但银行板块出现回调,上证银行指数微跌1.49%。其中,光大银行A股微跌0.72%,H股跟跌0.12%。
值得一提的是,光大银行2024年年度A股分红派息的股权登记日为7月23日,此次增持可让中信金融资产锁定超2240万元A股股息。
今年以来,银行板块表现亮眼,吸引资产管理公司(AMC)加速布局优质银行股。中信金融资产年内6次增持中国银行H股,信达资产通过债转股增持浦发银行,长城资产携董事席位入局民生银行。同时,也有部分AMC加速清仓中小金融机构股权。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向时代财经表示,在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风险防控背景下,AMC增持业绩稳定的中大型银行股,成为优化资产配置、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选择。AMC增持中大型银行股成为双赢选择:对AMC而言,既能获得稳定财务回报,改善盈利结构、降低资金闲置率、分散风险,又能深化与银行的合作,增强在不良资产处置等领域的竞争力;对银行来说,AMC的增持彰显了对其长期发展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金融资产增持光大银行、中国银行,是其在2024年11月公布的503亿元投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投资额度还未达到该投资计划额度上限,未来或将继续加码这两家银行股份。
图源:图虫创意
中信金融资产增持光大银行超0.9%,锁定A股2240万股息红包
中信金融资产近期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不断加码银行股。
根据光大银行最新公告,2025年1月20日至7月22日期间,中信金融资产增持该行A股2.64亿股、H股2.79亿股,合计占该行总股本的0.92%,合计持股比例由7.08%提升至8.00%,触及1%的整数倍变动线。此次权益变动属于增持,不触及要约收购,不会导致该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7月22日,中国银行港股公告显示,中信金融资产于2025年6月27日增持该行H股5.93亿股,持股比例由17.32%升至18.02%。
值得关注的是,光大银行此次增持时机精准锁定分红窗口。根据光大银行2024年年度A股分红派息实施公告,该行实施每股0.085元(含税)的现金分红方案,股权登记日定为2025年7月23日,共计派发50.22亿元红利。中信金融资产在股权登记日前完成增持,仅A股便能锁定超过2240万元股息收益。
作为中国四大AMC转型样本,中信金融资产前身为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下称“华融资产”),2022年3月划归中信集团管理,并于2024年1月完成更名。目前,中信资产金融主要股东包括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财政部、中保融信私募基金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等重量级机构。
中信金融资产对光大银行的布局始于2023年3月。彼时,其将持有的1.4亿张光大银行可转债转换为41.85亿股A股普通股,接着以7.08%的持股比例跃居第三大股东。
2024年11月8日,中信金融资产抛出503亿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投资配置的议案》,其中两项为拟以不超过260亿元进一步购买中国银行股份、以不超过40亿元锁定光大银行股份增持,该投资计划还包括增持中信股份及设立信托投资等,旨在优化投资路径、加大投资力度。该议案在2024年11月29日临时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实施期限为12个月。
图源:中信金融资产公告
监管层面也为中信金融资产的增持计划“亮绿灯”。2025年1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中信金融资产增持光大银行股份,额度不超过40亿元(不超过总股本2%);3月26日再批复其可通过二级市场交易方式增持中国银行A/H股合计不超过58.88亿股。随后后,增持计划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时代财经根据港交所披露易梳理,截至7月23日,中信金融资产年内已6次增持中国银行H股,累计购入41.08亿股,每股平均成本介于4.39-4.66港元,持股比例从年初13.11%升至18.2%。
值得关注的是,以光大银行年内A股最高收盘价4.44元/股、H股最高收盘价4.09港元/股计算,中信金融资产当前增持规模离40亿元额度相距甚远。根据投资计划时间表,涉及中行、光大银行的合计不超过300亿元的增持资金需在2025年11月29日前完成部署。这意味着未来四个月,中信金融资产或将继续在资本市场增持中国银行、光大银行股份。
银行板块年内全线飘红, AMC机构加速布局优质银行股
2025年A股银行板块展现出较强韧性,多只银行股股价屡创新高。截至7月24日,A股42家上市银行年内股价全线上扬,其中浦发银行、厦门银行等2家机构涨幅超过30%;另有8家机构涨幅突破20%。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向时代财经表示,银行股的上涨,一方面是其低估值、高分红率吸引了大量资金关注;另一方面,各大机构提高了权益配置比例,而银行股作为低估值高股息板块,成为加仓的重点方向,推动银行股股价创新高。
“随着稳经济增长政策逐步落地,经济增长预期改善,银行股作为经济复苏受益板块,也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对其盈利增长的信心。”杨德龙表示。
市场热度背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正掀起新一轮银行股投资潮,通过可转债转股、二级市场增持等方式加速布局。
6月27日,信达资产旗下信达投资将持有的1.18亿张浦发转债全部转股,获得浦发银行9.12亿股,持股比例达3%,跻身前十大股东。
此外,在近期民生银行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长城资产副总裁郑海阳被提名为民生非执行董事。而根据《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持有3%以上的股东有权提出董事候选人。这意味着,长城资产成为民生银行的新股东。
与战略增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MC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加速出清。7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发布公告称,同意四川银行入股长城华西银行9.43亿股股份,入股完成后持股比例为40.92%。而这一股权的出让方为长城资产。
长城资产出让长城华西银行股权,延续了近年四大AMC的战略调整路径。此前,华融资产已清仓华融湘江银行、华融证券等金融牌照,信达资产亦转让天津农商行、哈尔滨银行等中小银行股权,紧跟“瘦身健体、回归主业”的监管导向。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向时代财经指出,目前大型AMC入股、增持上市银行,主要是基于财务投资。AMC资金量大且对投资回报率要求高,因此投资决策相对审慎。在此背景下,股息率高且业绩稳定的中大型银行是较为契合的投资标的。“这并非意味着AMC会普遍入股或控股银行。当前AMC对银行的投资多以增加收入为目的,且正加速聚焦主责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