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投资人正成为驱动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他们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的投资逻辑,精准捕捉新兴产业的潜力项目,成为推动国内科技产业升级与行业生态优化的关键力量。凭借对技术趋势的深度研判,他们聚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行业领域,通过资本布局助力前沿技术实现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挖掘明星案例,陪伴企业共同成长,推动科技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崭露头角。其投资策略注重技术壁垒与商业价值的平衡,契合国家战略需求,强调长期主义,助力构建有序健康的创投生态,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创业邦持续关注青年创投群体。2013年起,创业邦连续13年推出 “40岁以下投资人” 评选活动,旨在寻找活跃在创投前沿、稳立浪尖的资本伯乐。过去12年,总计有297位优秀青年投资人上榜(不含重复上榜)。从历届 “40岁以下投资人” 榜单评选来看,源码资本的曹毅、真格基金的方爱之、IDG资本的牛奎光、创新工场的汪华、经纬创投的王华东、纪源资本的吴陈尧和红杉中国的郑庆生等投资人,都曾多次上榜。
今年3月创业邦正式启动2025年度 “40岁以下投资人” 榜单报名,本次评选活动结合申报人在综合影响力、投资业绩和退出业绩三大维度的表现进行评审,最终评选出 “40岁以下投资人” 榜单。
通过调研发现,今年40位获奖投资人具体画像如下:
个人背景:获奖投资人平均年龄37.5岁,其中最小32岁;合伙人及以上职级者占比60%;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比高达近九成,其中博士有5位;
投资年限:22位投资人的投资年限在5-10年,4位投资人的投资年限在15年及以上;
关注领域:72.5%获奖投资人关注智能制造、67.5%关注人工智能;
投资阶段:早期和成长期依旧是青年投资人重点关注阶段,72.5%投资人聚焦早期项目,82.5%投资成长期企业;
投资业绩:获奖投资人在2024年的平均投资案例数量为7个;
退出业绩:获奖投资人近三年退出案例的平均回报倍数为11.7。
数据分析
平均年龄37.5岁,近九成是硕士及以上学历
根据调研发现,今年获奖的40位投资人平均年龄37.5岁,其中最小年龄是32岁,90后获奖投资人有6位。85%投资人是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有5位是博士。他们主要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
今年获奖人的籍贯分别有6位在北京和浙江,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和广东,分别有4位。投资经历方面,有22位投资人的投资年限在5-10年;有14位投资人的投资年限在11-14年;4位投资人的投资年限在15年及以上。
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赛道是重点关注领域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40位获奖投资人中,73%投资人将智能制造列为重点关注领域,68%关注人工智能赛道;同期有38%和33%的投资人分别聚焦硬件与材料领域。随着算力升级及AI技术加速渗透各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持续拓展,该领域已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核心赛道,本次获奖人的代表案例包括MiniMax、无问芯穹、月之暗面等人工智能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具身智能作为打通数字智能与物理世界交互闭环的关键技术,其与人形机器人组成的产业链企业正吸引投资机构系统性布局。
在投资阶段选择上,“投早、投小、投科技” 依然是青年投资人的核心策略,其投资组合更倾向于配置处于早期及成长期的科技企业,凸显对技术原始创新与产业转化效率的双重关注。
获奖投资人近三年业绩平稳,平均退出回报倍数11.7倍
根据调研发现,投资业绩方面,获奖人从2022年到2024年,平均投资案例数量有所回落,进入到2024年,平均案例数量是7起,平均单笔投资金额规模达到近三年的最高值--6153.51万元。退出业绩方面,40位获奖投资人在2024年平均退出案例数量为4个,近三年退出案例的平均回报倍数为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