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大内卷 AI功能竟成为“皇帝的新装”
创始人
2025-07-19 08:51:26
0

“留给国产数据库厂商的时间不多了。

信创产业正在上演一场“生死时速”,距离最后的大限还剩不到两年的时间。

“国资发79号文件”明确要求2027年底前,实现所有中央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安全可靠的信创替代。

数据库,作为底层核心组件之一,更是信创产业的关键一环。全国几百家企业几乎都涌入国产替代的赛道中,把行业推向了一个空前内卷的局面,这种内卷有一种分布式的美感。卷技术、卷成本、卷噱头,终于在卷无可卷的情况下,大家不约而同的卷起了“AI”。然而,喧嚣背后,AI究竟是真刀真枪的生产力,还是皇帝的新衣?

国产数据库向金融的核心业务进发

据统计,国内目前拥有数据库企业近300家。如果把国产数据库市场比作一场百团大战,参战方可清晰分为三大阵营——学院派、巨头系和创业新势力。学院派的代表有达梦数据、电科金仓、南大通用、神舟通用,这是国产数据库的开路先锋,他们“根正苗红”,或出身国家队或脱胎于高校,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攻关,在众多央企/国企和政府背景的行业中积累了较多的客户;巨头系的代表有OceanBase、腾讯云、华为GaussDB,很多产品都是从厂商的内部系统孵化出来的,初期只是大厂内部系统的“备胎”,在双十一、微信红包、运营商计费等极端场景里经过了千锤百炼;创业新势力这边有海量数据、星环、亚信、万里数据库等企业,他们没有历史包袱,技术嗅觉灵敏,是市场的活跃力量。

三大流派之外,还有很多区域型、行业型、垂直型小厂,靠着一两个省分行、地市政务云或者大厂的外包,勉强度日。

这是数据库产业的基本态势,让我们把视角换到市场一侧。

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比国产替代确定性更强的生意了。客户在哪、市场多大、需要什么产品,在很多行业这些都是“要命题”,对数据库行业而言,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摆在眼前,他们拿到手的是一道 “送分题”。

金融业是数据库的最大客户,占据了市场的五分之一,而且场景多、应用深。毫不夸张地说,“得金融者得天下”,数据库企业只有在金融领域实现突破,才有资格在未来占据主导权。无论是行业大哥还是新兴力量,都铆足了劲,势必要在这块兵家必争之地上插旗。

(数据引自网络公开资料)

保障金融系统的安全,实现自主可控,其重要性不需要过多赘述。

数据库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IBM公司开发出世界首个大型商用数据库系统。70年代SQL语言问世,Oracle等商业关系型数据库成为主流。进入90年代,开源数据库如MySQL和PostgreSQL开始出现。

长期以来,国内金融机构的数据库产品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尽管近年来,国产数据库加速向金融领域渗透,但在核心业务上一直进展缓慢。

(国产数据库在各行业的应用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银行领域的非核心系统中,国产数据库替换比例已经突破50%,然而在核心系统中替换比例在15%左右。证券和保险,核心系统的替换比例也不到20%。

这组数据反应出三个问题:一、金融市场仍有巨大的存量空间;二、越往核心走,替换难度挑战越大;三、金融机构对数据库厂商仍存在疑虑。

银行、保险和证券是整个大金融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又以银行“分量”最重。随着国产替代进入到核心领域,数据库厂商正在遇到哪些新的挑战?

☆银行——稳定压倒一切

银行无小事,对银行来说,数据库的稳定性压倒一切,所有指标都要服从于它。

金融业数据库国产化替换基本沿着“先外围后核心,先局部后整体”的策略推进。

2020年是大行信创选型的关键节点,不论是国有六大行还是12家股份制银行还是千余家城商行,均开始对数据库等产品进行大规模的招标和测试。从2023年开始,这些银行系统的改造进入建设和交付期。到了2025年,系统的改造全面进入到核心业务领域。

什么是银行的核心业务。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大家在银行的存款、贷款等交易型业务。此前,国有大行的“存贷汇”核心应用,基本采用IBM的DB2数据库,一些渠道类等次核心业务采用Oracle。

为了保障安全和可控,核心交易系统只能以本地化方式部署,对分布式事务型数据库的建设标准要求更高。目前银行核心系统的市场被五大国产数据库厂商主导,包括腾讯云TDSQL、蚂蚁OceanBase、华为GaussDB、以及中兴GoldenDB。但并没有哪家是绝对的带头大哥。

银行核心系统的数据库迁移,牵一发而动全身,要面临迁移稳定性、性能、灾备、服务器性能、数据一致性和核心系统改造等方方面面挑战。整个改造过程还要确保零宕机、零数据丢失,随时可回退,其难度不亚于在一架高速飞行的飞机上换发动机。

“银行核心业务数据规模大、并发高、延迟要求低,但数据库使用场景相比而言是简单的。” 某行业领先的数据库厂商资深从业者对数据猿介绍说。

国产数据库在库内计算(存储过程、函数)及特性能力(如视图),较Oracle数据库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实际上,性能上的差距,反而是最小的。

“国产数据库的性能对比Oracle有很多不足,但是性能上的差异,是可以通过应用端的优化进行弥补的。” 该从业者分析道,“在兼容性和个性化方面国产数据库做得更好,但是我们会发现国外数据库有一个重要优势——几乎不需要复杂的调优,用起来特别简单。国外产品出了问题,可能百度一下就知道怎么处理。而国内产品出现告警,需要厂商派出多名工程师驻场现场处理。虽然大量的堆人、堆时间,最终也能保障业务的运行,但是整个过程就显得很‘狼狈’。更不用说由于产品问题,或者修复BUG的行动过于迟缓,导致影响银行业务正常运行,这样的重大事故发生。”

“国产数据库易用性不够好。这是很多银行客户的直观感受。”他直言不讳地说道。之所以在易用性上有较大的差距,其核心不仅在于性能,还来自于生态。国产数据库监控、备份恢复、迁移工具、性能诊断等周边生态与Oracle等国外产品有较大的差距。

而且,数据库不是孤立存在的“单品”,还涉及到与国产CPU及服务器的适配;需要为上层应用提供标准统一的接口协议,让BI报表、门户网站、移动App等都能灵活调用数据资源;需要能对接完善的运维监控平台,能实时采集数据库的各项健康指标;还需要周边工具链如备份、容灾、审计、迁移等,则为数据库保驾护航.....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横亘在国产数据库前面的拦路虎。

当前,国外数据库在银行核心系统占比仍在80%以上,巨大的存量市场将在未来几年内快速释放,且不说还有不断增加的增量市场。

腾讯云副总裁胡利明表示,“前两年,信创落地主要集中在头部金融机构,尤其是头部银行,去年开始,一些区域性银行开始加速国产化改造,而今年,明显感觉到证券和保险机构也在加速。”

保险和证券业务形态,跟银行相比有很多不同。

我们先来看保险领域,其业务有以下三个特点:

·业务复杂性:保单生命周期长达数十年,涉及核保、理赔等高频状态变更。

·非结构化数据:医疗影像、扫描件等管理挑战大。

·生态整合:需对接医院、车厂、再保公司等外部系统,协议碎片化。

保险行业大量核心系统基于IBM大型机(如z/OS DB2)或老旧集中式架构,迁移难度远高于开放平台系统。

“保险的数字化系统相较于银行不够完备,使得国产数据库的部署和适配变得更加困难。对银行而言,适配某个业务可能只需要写几百行代码就可以运行,但是保险却需要写一万行。” 数据库厂商资深从业者说。

再来看证券行业。证券核心交易系统对高并发、低延迟、强一致性、高可用性的要求近乎苛刻。股市买入与卖出的响应时间要达到微秒级。去年10月8日,国投证券、银河证券等多家券商交易软件一度崩溃宕机,这样的事件历历在目。

“国产数据库在这些极端场景下的稳定性和性能仍面临着巨大考验。”

为了分散风险,不管是银行、保险还是证券,一般上了一定规模的机构,不会集中采购单一的厂商,所以数据库市场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数据库属于粘性极高的TO B业务,一般来说,只要能成功进入到客户的系统中,完成了应用的适配,就会自动成为客户的“关系”型数据库。除非出现非常重大的技术问题,否则3、5年内不会轻易的更换。多技术路线,多流派的厂商长期共存的局面会持续一段时间。

但市场终归是有限的,跑马圈地运动总有一天会结束,所以现在数据库厂商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挤进客户的“采购单”中。国产替代表明上看替代的是外国产品,但同样也变向替代了其他国内厂商。随着高价值的金融、保险、证券等客户不断被瓜分,那些在金融领域没有夺取一定份额的数据库厂商,未来的生存能力将大幅降低。所有人都认识到这个事态的紧迫性,所以我们看到数据库厂商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以至于到了“内卷”的程度。

数据库“内卷”究竟有多惨烈?

国产数据库“卷”是多方面的。

技术是首当其冲的。根据墨天轮的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4月,中国市场上已有的数据库产品种类已经超过280种。OLTP数据库、OLAP数据库、HTAP数据库、图数据库、GIS数据库、时序数据库、向量数据库、融合数据库、AI数据库.....几乎所有场景需求的产品应有尽有。

有主打性能的、主打安全的还有主打稳定性的,但最核心的还是兼容性,SQL兼容性(尤其是Oracle兼容模式) 是国产厂商重点投入方向。这个不难理解,兼容性在国产替代的过程中,对于客户来说是成本最低、顾虑最小的方案。

可能有人会说,大家拼命卷技术、拼研发不是好事一件吗?

事情没那么简单,数据库是一个重投入、长周期还出慢活的领域,短时间内任何“重磅”的技术突破大抵都是有点水分的。

大部分数据库厂商对外标榜的产品性能,都是在“实验室”的理想环境下跑出来的。到了生产环境,性能打个7折都算是良心厂家了。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为了拿单,在招标环节一些厂商在测评中会“耍心眼”。我们知道数据库不仅体现在性能这单一维度上,安全、稳定、调优等功能同样重要。但在测试环节,厂商为了保证某一单一性能的优势,就偷偷关闭其他功能,比如关闭安全机制,让某一性能的分数飙升。在真正的生产环境这样的操作是绝对禁止的,因为可能会导致重大生产事故。

我们也不能让所有的锅都让厂商来背,一旦出现了全行业的“内卷”,那么其成因一定是来自多方面的。

客户一侧的态度也加剧了这种“卷”势。很多金融机构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预算充足,尤其近两年随着利率不断走低,银行的预算也在不断缩减。今年北银金科的裁员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就是一个缩影。

客户压价,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数据库厂商主动降价,在两种力量的合力下,数据库被打成了白菜价,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2024年数据库上市公司中,仅有达梦数据、电科金仓等两三家盈利,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

而且面对一些城商行客户,如果是第一次合作,为了打开当地的市场,很多数据库厂商基本上会免费赠送。甚至还要搭上大量的工程师驻场,部署、调试、改bug、处理事故,从落地到跑通业务,整个周期走上一两年都算是短的。

有时候,为了“讨好”客户,厂商还不得不干点数据库以外的工作,比如说国产软硬件的业务适配工作。但即便这样,客户还是颇有微词。

“内卷”之下AI功能成为了“皇帝的新衣”

虽然整个数据库产业已经是卷中卷的状态了,但是剩者为王的行业特性,决定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愿意还是不愿意,各家必须得继续卷下去。而AI就这样成为了内卷新“标的”。

在当下,还有比AI更火,噱头更足的技术吗?在传统领域拉不开差异性,加点AI的功能,包装一下产品,提出一些新概念。跟友商们的差异性不就来了嘛。

所以我们看到,2023年以后70%的数据库厂商都标榜了自己的AI属性。现在数据库厂商见客户不带AI功能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但是我们不得不客观的指出,目前AI功能的噱头大于实际,在真实的生产环境,数据库身上的那些AI功能,并不是必需品。

厂商:“我们的数据库支持AI驱动优化!”

银行:“所以它能自动修好半夜崩掉的集群吗?”

真实的银行诉求,是系统别崩,用户转账能秒到账就行。至于AI不AI的,那不是现在最紧要的事。

同时,由于厂商包装AI,向量数据库的“行情”水涨船高。向量数据库的使用场景确实随着AI的发展有了大幅提高,但是从市场份额来说,与当前的舆论声量是不成比例的。

根据信通院去年的统计,国内规模上千人的数据库企业仅有3家,大部分数据库企业并不大,研发资源很有限。把有限的研发资源投入到AI领域,实际上会拖累企业的真实竞争力。

AI之于当前的数据库并没有那么重要,这件事数据库企业知道,金融客户也知道,但是必须说得非常重要。

PostgreSQL、MySQL之所以受欢迎,靠的不是“炫技”,而是简单实用、稳定可靠,这才是赢得市场的硬道理。

我们不是要宣扬AI无用论,只是站在2025年这个时间节点上。AI对数据库而言,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事实上,AI与数据库的技术融合一直在发展中。其功能性主要体现在查询优化、自治运维、数据备份等环节。

华为闪存存储领域总裁谢黎明表示,过去很复杂的人工任务,如今可以由AI来完成。“比如海量的日志更新,靠人工来分析性能问题是很难的。大模型则能够完成,还可结合业务情况、负载情况进行非常复杂的配置。”

在信息管理、数据备份等方面,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首席架构师沈刚表示“数据库需要大量的管理员队伍,有了AI技术后,有望让数据库像驾驶汽车一样自动管理。比如,AI根据系统情况自动设置最适合的参数,并且随着数据库的运行,不断地自主学习并进行调整,智能判断系统的情况,进行数据备份等操作。当遇到大规模高并发时,数据库可以自动完成空间的回收,并结合运行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提升运行效率。”

不论是AI FOR DB还是DB FOR AI,AI与数据库的融合之路绝非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这种变革在短期内,未必是人们所期盼的那种轰轰烈烈,改天换地的程度。

国产替代注定是一场艰难而又伟大的战役。迷茫和痛苦,无奈和挣扎,激情和梦想,各种复杂的情绪将始终伴随其间。越往核心走去,这种情绪就越浓烈。客户不满意,厂商也委屈。但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一个又一个项目成功上线。2027年对国产数据库而言,是一个开始的结束,更是一个结束的开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连续多年财务造假,这家公司将终... 连续多年财务造假,退市锦港将终止上市。 退市锦港(SH600190,股价0.63元,市值12.61亿...
申驰股份由父子三人控股超九成,... 瑞财经 王敏 7月18日,上海申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驰股份”)披露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
商务部:从实际购买力看,中国社... 来源:国际商报 超大规模市场体量更大、“以旧换新”换出品质生活、LABUBU风靡全球、“中国购”魅力...
手握全球80%钒电解液市场!大... 近日,国投证券披露了大连融科储能集团上市辅导进展。本期辅导时间为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6月3...
澳房产破到不能住人还卖出$14... RealEstate网站7月18日报道,澳洲一套在市场上挂牌了18个月且“无法住人”的房 产最终以1...
原创 保... 保定楼市那些事儿:房价持续下跌,普通人该怎么办? 这是冬冬冬的第958篇原创文章 这几年,保定的房...
美团京东饿了么被约谈背后:外卖...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理性参与竞争。 最近几个周末,点外卖...
603389,数次停牌核查,下... 暴涨近83%,这只ST股即将复牌。 7月18日盘后,*ST亚振发布关于股票交易停牌核查结果暨复牌的...
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王兴兴控... 国产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要上市了。 7月18日,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开启...
数据库大内卷 AI功能竟成为“... “留给国产数据库厂商的时间不多了。 信创产业正在上演一场“生死时速”,距离最后的大限还剩不到两年的时...
“关键先生”:产业链上的山东品... 记者 种昂 2025年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下称“链博会”)在北京举行...
中加基金新掌门要啃下权益“硬骨... 在基金行业高管变动频繁的当下,又一家公募基金公司迎来了董事长的更迭。 7月16日,中加基金发布高管变...
原创 7... 今天(7月19日),星期六,本周进入双休假期!距离2025年7月29日24时,今年第15次调价,时间...
摩根基金管理(中国):贾建国接... 2025年7月17日,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此次变更涉及首席信息官岗...
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股东及... 本公司董事会、全体董事及相关股东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
宇树科技启动上市辅导,会持续到... 具身智能领域备受关注的宇树科技在浙江证监局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并上市辅导备案,这个消息对于...
合规纳税小课堂丨建制度强审计,... 合规经营、依法纳税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与声誉保障。近年来,广大经营主体主动将税务合规纳入公司经营管...
工大科雅:关于变更持续督导保荐... 证券日报网讯 7月17日晚间,工大科雅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保荐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
上市公司动态 | 中国船舶合并... 重点要闻 长城汽车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0.22%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923.67亿元,同比...
广东经济半年报蕴藏三大信号,以... 南方财经记者郑康喜 见习记者郭莎 广州报道 7月18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202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