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召开首日,在主题活动贸促智库交流活动暨全球供应链报告与指数发布会上,2025版《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及由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韧性指数共同构成的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正式发布。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显示,全球供应链整体发展仍较稳定,2018—2024年,构成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的促进、连接、创新和韧性四个指数值均有所提升。
会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院长赵萍指出,上述结果表明全球供应链整体发展趋势向好,促进因素始终占据主流,全球供应链正朝着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赵萍表示,以2024年首发的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和连接指数为起点,进一步拓展了全球供应链指数研究领域。在今年举办的第三届链博会上,全球首次发布了全球供应链创新指数和韧性指数。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和韧性指数形成的指数矩阵对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连接程度、创新水平、发展韧性进行全面评估。
据介绍,促进指数以2023年首创的全球供应链促进分析模型为基础,开发设计包括了基础设施联通度、多双边规则影响度、主要经济体政策影响度、技术升级创新度和金融服务保障度5个一级指标;连接指数指标设计全面考量全球供应链上中下游的连接逻辑、贯穿供应链全链条的内部要素和影响供应链连接的外部因素3个方面;创新指数重点是全面衡量全球供应链的内驱动力,涵盖供应链上中下游创新活动、创新投入、创新环境3个一级指标;韧性指数科学反映全球供应链内在质量,从事前预防、事中抵御、事后恢复的维度出发,包括供应链的预防能力、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3个一级指标。
为更直观地呈现2018—2024年全球供应链的变化趋势,指数矩阵以2018年为基期,并将基期的指标值确定为1。据指数矩阵计算结果,构成指数矩阵的四个指标值均有所上升。据悉,促进指数增长到2.71,连接指数增长到1.56,创新指数增长到2.16,韧性指数增长到1.22。
赵萍指出,上述结果表明全球供应链整体发展趋势向好,促进因素始终占据主流,全球供应链正朝着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同时,全球供应链内在韧性仍相对脆弱,韧性指数上升幅度小于其他3个指数,并且波动幅度大,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仍面临较大挑战;此外,全球供应链韧性水平提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当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三者同时上升的时候,韧性指数才会上升,即只有全球供应链促进体系相关各方共同发力,才能全面提升供应链的发展环境、供应链的连接程度以及供应链的创新能力,最终增强全球供应链的韧性水平。
综合《报告》及指数矩阵研究,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也提出了五方面建议:打造高效联通的基础设施网络,为全球供应链稳定运行提供更加坚实的外部环境保障;坚持开放包容的多双边规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争端,为全球供应链安全运行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制定互利共赢的供应链政策,摒弃保护主义、内部主义思维,共同促进全球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安全高效运转;营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发展环境,促进全球创新要素的跨境自由流动,为全球供应链提质升级注入更强动力;完善普惠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保障全球供应链安全运转。
“中国贸促会作为连接中外工商界的核心纽带,以开放姿态搭建合作桥梁,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注入持续动能。本次贸促智库交流活动以权威数据与前瞻洞察为破解供应链瓶颈、构建韧性生态提供了‘中国方案’与行动指南,搭建了共商合作、共谋发展的宝贵平台。”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忠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程靓
上一篇:发车!继续调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