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异文录
编辑丨异文录
2020年10月21日,中国香港的老牌航空巨头国泰航空宣布了一项震惊业界的大规模裁员计划,预计将在全球范围内削减约8500个职位。
这意味着什么?这8500个岗位约占国泰航空员工总数的24%,几乎是四分之一的人力资源将被裁撤。
尽管之后国泰航空实际裁员人数为5900人,涵盖了空乘、地勤等多个岗位,数字虽未达到最初预期,但这一举措依然在公司内部上下层间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与震荡。
当时国泰航空的首席执行官邓健荣再次发声,他表示这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不得不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结构重组,对因此受到影响的员工深表歉意……
提起国泰航空,很多人误以为它是一家国有企业,因为名字中带有“国”字,让人产生了错觉。
然而,这种理解完全错误。国泰航空其实是一家历史悠久的香港英国全资航空公司。
香港自鸦片战争以来直到1997年回归前,长期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
国泰航空实际上是英国人控制香港运输网络的重要工具,借此垄断了香港航空市场,成为英国在香港影响力的象征。
毫无例外,该公司长期由英国资本控制,而其背后的太古集团亦是实力雄厚的财阀集团。
在英国殖民香港时期,国泰航空与殖民政府密切合作,二者联手压制本地民营航空资本的发展,尤其针对香港本土涉航民族资产阶级。
许多有志打破垄断的中国香港民族资本家因此愤慨,试图通过建立民族航空企业自强。
但商场如战场,他们绝大多数遭遇惨败,付出了血本无归的代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港龙航空的兴衰历程。
1985年,几位有志之士如曹光彪、包玉刚、霍英东等民族资本家联合起来,筹资创立属于华人的航空公司——港龙航空。
他们不仅筹集资金,还联合了多家华资企业,希望打造一个真正代表中国香港人的航空品牌。
港龙航空的商标选用了象征中国文化的红色中国龙,寓意与祖国的五星红旗同心同德,血脉相连。
满怀理想与期望,民族资本家誓将港龙航空推向辉煌。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极其残酷。国泰航空作为旧霸主,断然不允许新竞争者的崛起。
港英政府迅速与国泰航空勾结,企图扼杀港龙航空。
港龙航空的注册申请遭到拒绝,理由竟是其股份中缺乏英国资本的持股比例,明显带有政治歧视性质。
马克思主义指出资本家往往具有妥协性,这一观点在这里得到了验证。
面对港英政府的打压,民族资本家无奈屈服,只得让英国资本入股港龙航空,将公司控制权实质交出。
他们虽未彻底放弃理想,仍期待未来有机会东山再起。
但在英国殖民政府的压制下,香港本土民资的发展空间日益狭窄。
港英政府更进一步,打破自由贸易原则,出台行政干预政策。
港英政府宣布:每条航线只能由一家航空公司独占经营,明确排除港龙与国泰在同一航线竞争。
这使国泰牢牢掌控黄金航线,而港龙只能经营冷门航线,根本无机会公平争夺客户。
结果可想而知,港龙航空自始便步履维艰。
在重重压力下,民族资本家不得不再度妥协,将港龙管理权交回国泰航空。
英国资本最终获得了港龙的多数股权,公司命悬一线。
2006年,国泰航空以极低价格收购港龙航空,将其品牌更名为“国泰港龙”,象征性地抹去了民族特色。
原本鲜红的中国龙标志也被替换成一个模糊的“四不像”标志,彻底丧失了昔日的民族色彩。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
然而,殖民统治留下的势力和影响依旧深远,国泰航空就是其航空领域的遗留势力之一。
港英政府虽已撤离,但遗毒未散,国泰航空仍在香港扮演着殖民势力的“前锋”角色。
2019年7月26日,国泰航空竟公然煽动员工参与香港国际机场的非法集会,激化社会矛盾。
乱港事件爆发后,国泰副机长廖颂贤被捕,当场抓获。
令人震惊的是,他居然被法院保释,且国泰航空未对其采取任何纪律处分,反而继续任命其为副机长。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香港市民及大陆网友的强烈不满,呼吁撤销其职务的呼声持续不断。
但国泰航空对此充耳不闻,置若罔闻。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见状更加肆无忌惮,气焰嚣张。
2019年8月初,一批香港警察前往四川执行秘密任务,由于国泰航空在香港航线垄断,警方只能搭乘国泰航班。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国泰一名员工竟在网络上泄露警方行踪,图谋不轨。
任何航空公司都应守护乘客隐私,更遑论警察的行动秘密!
但国泰航空对此只轻描淡写地“深表歉意”,草草了事,令人质疑其诚意。
更令人愤怒的是,国泰航空在机场候机厅的指示牌和广告中,将台湾、香港与中国并列,赤裸裸挑衅“一个中国”原则。
对此,香港《大公报》严正回应,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强烈谴责国泰员工的违法行为。
国家对此终于出手。
2019年8月9日,中国民航局向国泰航空发出重大风险警示,警告其迷途知返。
然而国泰依旧我行我素,完全无视警告。
民航局随即下令禁止国泰航班进入中国大陆空域,正值一班航班准备飞往内地,不得不返航。
面对可能丧失主要收入来源,国泰内部陷入恐慌。
国泰背后的太古集团迅速找替罪羊。
2019年8月12日,时任CEO何杲宣布不再支持“黑衣人”,并对过去纵容行为负责任。
但这不足以平息风波。
仅仅四天后,何杲辞职,邓健荣接任CEO。
2020年初,新冠疫情全球爆发,旅游运输业首当其冲遭受重创。
特别是在中国政府严格防控措施下,国泰航空客流锐减90%,股价暴跌40%,公司陷入困境。
邓健荣坦言,国泰每月支出高达20亿港元,入不敷出,局面如当年国泰打压港龙时相似。
香港财政官员判断,若国泰出现问题,将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利于香港经济稳定。
因此国家在收到国泰“悔过书”后,同意注资70多亿港元救助国泰航空。
但这笔资金无力长久维持,国泰必须另寻出路。
开源节流成为唯一选择,但国泰名声已损,乘客愿意支持者寥寥无几。
2020年国庆长假,虽疫情有所缓解,但大陆游客几乎不再前往香港,人数减少约99%,每周不到百人踏足。
国泰只能从节流入手,遂爆出大规模裁员消息。
令人惋惜的是,被裁员工未必都涉“黑衣人”,却要为少数极端分子的行为背负沉重代价,令人唏嘘。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初期,国泰航空在防控中国内地疫情方面反而表现消极,甚至暂停了往返内地航班,阻断病毒输入香港。
然而,随着西方疫情失控,中国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国泰态度开始转变。
全球范围内,国泰有约3.5万名正式员工,裁员人数达到5900人。
对未被裁员的员工而言,工作条件也发生剧变,薪资待遇大幅下降,CEO希望通过裁员和降薪双管齐下实现成本控制。
此外,国泰还宣布将停运旗下子公司国泰港龙,正式结束其运营历史。
与此同时,国泰积极开拓航线及市场,与新加坡航空合作推行“旅游气泡”计划,机票价格大幅回落,取得一定市场回暖,股价有所回升。
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主导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孤立政策,国泰航空一度盲目追随。
但国泰很快发现,绕开俄罗斯领空增加成本且不现实,尤其作为世界最大国土国家,绕飞路线不切实际且损失惨重。
2021年11月1日,国泰开始恢复途经俄罗斯航线,力求减少亏损。
美国对此极为不满,开始制裁国泰,并切断与美国航空公司的数据共享。
事实证明,即使没有美国航空数据共享,国泰依然能够稳定运营。
如今,经历重组的国泰航空已逐步摆脱疫情阴霾与“黑衣人”影响,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态势。
2023年3月26日,中国民航网报道,国泰航空将逐步恢复香港至上海虹桥机场航班。
4月17日至30日,国泰还将分两批发放共计11万张免费机票,诚意满满。
愿国泰航空如其名字般国泰民安,远离境外势力操纵,避免再犯政治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