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预计,未来12个月人民币兑美元将升至7.0,而美元将在今明两年继续大幅走弱。德银则更加‘激进’,预计到2025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升至7.0,2026年底进一步升至6.7。”
文 / 巴九灵
人民币要破7了。
昨日,在国新办举办的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表示:中国不寻求通过汇率贬值获取国际竞争优势,将继续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这被市场解读为对人民币汇率的小幅放手。
人民币为何升值
事实上,人民币已经在升值的路上悄悄发力了。自4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约1.4%,7月11日突破7.15关口,创下自去年11月以来的新高。
市场情绪也开始翻转。近日,德银、大摩等机构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的增速预期,并集体看多人民币。
大摩预计,未来12个月人民币兑美元将升至7.0,而美元将在今明两年继续大幅走弱。德银则更加“激进”,预计到2025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升至7.0,2026年底进一步升至6.7。
那么,汇率是由什么决定的?人民币为什么会在近三个月持续升值呢?
简单来说,汇率就是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的“价格”。例如,人民币兑美元7.0,意味着7元人民币可以换1美元。可以看出,一方货币的升值,会带来另一方货币的贬值,反之亦然。
汇率的涨跌,归根结底取决于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当大家更看好人民币、纷纷把手里的美元换成人民币时,人民币就会升值。
资本总在逐利,一个货币是否受欢迎,通常会受到这个国家与他国的利差、经济预期、国际收支等因素影响。
例如,目前中国六大银行的1年期存款利息约为0.95%,而美国各大银行的1年期存款利息在3%以上,也就是说,把钱存在美国银行中,能获得高于中国2个百分点的利息收益。
因此,很多企业在收到美元货款时,会更倾向于暂时留着不结汇——与其换成人民币拿低利息,不如存在美国账户收高利息。
自然而然地,中美利差越大,大家就更愿意持有美元,人民币的市场需求就随着减少,汇率就会承压下行。反之,如果中美利差收窄,人民币的吸引力增强,汇率就容易走强。
类似的,一个国家的经济预期、国际收支也会影响金融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
例如,如果市场普遍更看好中国经济,觉得中国机会多、收益稳,那资本就会“用脚投票”,纷纷增持人民币资产。这时候,人民币需求上来了,汇率也就水涨船高了。
7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1688
这轮升值靠什么
以上就是汇率简单的“涨跌逻辑”,了解了这部分知识后,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自今年4月以来,人民币在稳步升值:
◎ 首先,美元持续贬值推动了人民币汇率的上升。
4月以来,特朗普正式挑起全球关税战,加之近期美国批发销售和库存数据疲软、“大而美法案”通过令美国财政进一步承压,市场对美元资产的信心开始松动,美元指数半年内大幅下行近11个点,在全球大类资产中垫底。
与此同时,市场对美联储下半年降息的预期也在升温。正如邹澜昨日所言:“市场对美联储重启降息的预期升温,中美货币政策周期的错位将得到改善,中美利差趋于收窄。”
根据上文,中美利差收窄,美元的“利息优势”将不再那么突出,对于全球资本的吸引力自然也会减弱。
除此之外,财经评论员刘晓博还指出,特朗普致力于让美元汇率贬值以推动美国出口,坊间传闻的“海湖庄园协议”并非空穴来风,在美国跟很多国家的贸易谈判中,估计都有秘而不宣的汇率条款。
◎ 其次,人民币自身的吸引力增强,也在推动汇率上行。
今年以来,中国多家科技企业表现亮眼,合力推动了市场对中国资产的重估。随着避险资金流入中国,人民币需求自然水涨船高。
且自特朗普发动关税战以来,中美贸易谈判虽有波折,但进展顺利。国内经济基本面的稳定与中美贸易预期的改善,为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提供了信心支撑。
6月12日,商务部介绍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情况
◎ 最后,与特朗普希望让美元汇率贬值不同,智本社社长薛清和指出,中美贸易谈判期间,中方有意维持人民币稳定偏强,为谈判创造更加宽松的空间。
综合而言,美元的持续贬值结合人民币吸引力的上升,共同推动了下半年人民币汇率预期的上涨。
然而,尽管人民币升值听上去“很有面子”,但当前关税战尚未落幕,全球关税依然高企,对不少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无疑是雪上加霜。
出口企业的挑战
事实上,正常幅度的汇率波动在外贸企业的经营预期之内,可以通过远期外汇合约、汇率对冲、多货币结算等方式加以管理,但如果汇率短期内大幅波动,导致企业来不及做准备,问题就会变得严峻:
人民币升值,无疑会令企业在外汇结汇时能换回的人民币变少。一笔100万美元的出口订单,在汇率7.16时可结汇716万元人民币,而若汇率升至7.0,只能换回700万元人民币,少了整整16万。
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利润率为5.39%,快速上涨的汇率,很可能直接吞掉企业近一半的利润。
毕竟,一些出口企业的订单周期长达3—6个月,合同早已签好,价格也已锁死,因此,如果汇率快速上涨,企业很难马上改价或转嫁成本,只能“硬吃亏损”。
在后续订单中,如果企业为了弥补结汇时的损失而选择涨价,可能又会导致顾客不满、订单流失。
此外,人民币的升值,意味着用美元或其它货币购买中国产品的成本上升,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将被削弱,产品竞争力减退,出口压力也就随之加大。
例如,2022年日元大幅贬值期间,日本汽车企业通过降低出口价格抢占了部分欧洲市场份额,给我国同类企业带来了压力。
除了以上问题,汇率快速波动还可能造成企业采购成本、人工成本等以本币计价的支出与外币收入难以精准匹配,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定价策略。
因此,若如邹澜所言,中国不寻求通过汇率贬值获取国际竞争优势,那出口企业就不得不另寻他法以提升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7月14日,出口货物在山东港口烟台港装船
不过,也不必过于悲观。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及其团队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于出口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这为外贸企业做好缓冲提供了空间。
与此同时,我国贸易质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将有助于减轻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一些研究显示,人民币升值将减少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更进一步,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这在进出口数据中亦有体现——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其中,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仪器仪表出口增长14.7%。
但无论如何,汇率波动对外贸企业而言都不容小觑。下半年,人民币汇率是否会快速波动?外贸企业又该如何防御汇率风险?对此,我们来看看专家的判断与建议。
大头有话说
刘晓博
财经评论员
公众号“刘晓博说财经”
我判断在未来一年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会继续升值。如果中美能顺利达成新的贸易协定,特朗普年内顺利访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年内有望升值到7以内(6字头),2026年,则有望进一步升值到6.5甚至6.3左右。
特朗普希望看到美元在贸易结算、国际储备中维持较高份额,这是他的“强美元”的理念;汇率上则是希望美元走弱一段时间,以刺激美国的出口。
最晚在明年5月鲍威尔结束任期后,美联储会在特朗普的主导下快速降息。
目前美国的基准利率是4.25%—4.50%之间,特朗普希望迅速降低到2%以内,这需要至少降息225个基点。新的美联储主席上台后,前两次议息会议估计每次都会降息50个基点,然后再连续每次降息25个基点。
其实最近市场已经预期鲍威尔会在9月降息,但如果鲍威尔被“装修费调查”逼得提前下台,降息预期将更加强烈。这将造成美元汇率走软,目前市场已经在交易这个预期了。
中国的对外贸易的确在2025年出现了转折点。未来出口拉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下降,我们一方面要整顿内卷,限制恶性降价;另一方面要做好准备,人民币会有一段升值期。
因此,外贸企业需要开拓新市场,或者升级产品的竞争力,或者开拓内销市场。第三点已经出现了政策信号:
7月初的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提出“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通稿也强调,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主要靠内需。
薛清和
智本社社长
首席中心宏观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如果下半年出口下降,人民币汇率将逐渐回落,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对此,政府可能加大“以旧换新”的消费刺激政策,同时增强对股市的流动性支持,在货币政策上可能进一步降准降息。
与前几轮人民币升值比较,本轮人民币升值超市场预期——去年机构普遍预测,在美国关税冲击下人民币将大幅度贬值,但人民币上半年的走势与预期相反。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这轮升值定义为“快速升值”。上半年,相比欧元兑美元上涨12.85%,英镑兑美元上涨8.39%,日元兑美元上涨7%,离岸人民币仅上涨2.7%,幅度远不如欧元、英镑、日元。
反映到出口企业上,当出口价格优势因人民币升值而削弱,出口企业需要提升供应链的技术水平,以提振出口竞争力。在中国,机电类和高新技术产品拥有更强的技术竞争力与议价权。
参考资料:
1.《国际投行上调!人民币汇率看涨,2026或破6.7大关?》,环球网,2025.6.8
2.《外贸企业如何应对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财报网,202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