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兵上阵 济川药业能否打破百亿营收天花板?【医药视界】
创始人
2025-07-12 08:26:55
0

来源:投资者网

《投资者网》蔡俊

济川药业(600566.SH,下称“公司”)动作频频。

近期,公司公告实控人家族要约收购,以及新药申请上市。过去几年,公司接住市场需求红利而实现业绩高增长。但红利过后,公司仍要面临中药行业的共同痛点,自身也有突破百亿营收的渴求。

本质上,医药产业是企业不断开发爆款的接力游戏。中药行业又不同于创新药,开发与销售具有一定特殊性。谁能率先给出答案,或可走出持续性的增长之路。

上阵父子兵

济川药业进入一个新纪元。

根据公告,公司实控人曹龙祥与其子曹飞签署《江苏济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曹龙祥拟将其所持的10.10%股权以1010万元价格转让给曹飞。

作为80后,曹飞曾供职于复星医药。转让完成后,曹氏父子将成为公司共同实控人。曹飞将通过平台持有公司56.07%的股权,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要约收购超3.5亿股,收购价24.85元/股,最高总额约86.98亿元,由实控人自有资金及合法自筹资金。

上世纪90年代,曹龙祥接手资不抵债的泰兴市制药厂(公司前身)。此前,其曾将当地一家濒临倒闭的水泥厂拉出泥潭。接手新资产后,曹龙祥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很快将药厂扭亏为盈。

进入新世纪到2014年,曹龙祥通过改制、收购、资本运作等方式走向高光时刻。2013年,公司登陆上交所,并在此前后收购天济药厂、东科药业,确立“三业齐进”的战略布局。“三业”指中西医药、中药日化、中药保健,覆盖儿科、妇科、呼吸、消化及老年病等5大领域。

按当时路径,公司明显朝着“多领域布局—上市产品—贡献收入”的循环方向发展。但彼时,国内医药产业已走到变革的前夜,众多药企还未感知到疾风将至。

2015年,自上而下的自查风暴不期而至。国家食药监局发布公告,对排队申请注册上市的在研药品做出明确指示,重点是允许申请人主动撤回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待完善后重新申报。“不符合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缺项、数据不全、试验未完成、未与原研药进行全面比对研究、未对杂质和毒性物质进行全面评价、处方工艺试验不完整等。

截至2015年7月,国家食药监局收到超1600个药品注册申请。换句话说,灵活的撤回机制或意在解决“堰塞湖”。新规之后,大量企业主动发起撤回,其中就包括公司。

根据公告,公司主动撤回小儿便通颗粒、药流净颗粒、妇舒颗粒及注射用兰索拉唑药品的注册申请。截至当时阶段,四款药品合计投入研发费用超5500万元。

此时,摆在公司面前的,有两个难题。其一,多领域的发展战略是否要收缩;其二,中药创新研发该以何种方式进行。

百亿营收是否为天花板?

面对难题,济川药业给出第一个答案。

主动撤回申请后,公司收窄领域,集中资源于儿科、呼吸、消化等三大板块。同时,公司深耕大单品战略,重点培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

2021年,公司大单品受到挑战。根据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的通知,公司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被暂停资格1年,具体规格为2g*9袋/盒。之后,公司决定更换该产品剂型,价格更高的无蔗糖取代被暂停采购的蔗糖。

本为一场挑战,但公司做出决策后,市场也赋予其一个大机遇。2021年到2023年,全国性的儿童呼吸道疾病多次上演,公司儿科呼吸类用药接住了这波“泼天”需求。同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6.3亿元、89.96亿元、96.5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各自为17.2亿元、21.7亿元、28.23亿元。

离百亿营收近在咫尺,公司的业绩高增长有两大关键:战略布局成功和接住市场需求。但曾经的另一个难题,中药创新研发该以何种方式进行,直到眼下公司及同行都没有完美的答案。

对此,米内网在《中药创新药关键成功因素研究》课题研究有过一个观点:中药创新药大多因为临床价值依据充分性不足、缺乏被主流诊治指南推荐等因素,导致销售额表现普遍欠佳,特别与同期上市的化学药创新药及生物药创新药动辄十亿元级相比相差甚远。

换句话说,中成创新药的症结在于临床疗效验证难度大、药效机制难以量化验证。这是中药企业的共同痛点,一时的市场需求爆发能带来业绩增长,但不能解决长期、持续性、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2015年撤回的四款药品,其中三款已终止研发或未重启申报。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0.17亿元、25.32亿元,各自同比下降16.96%、10.32%。业绩下滑有之前高基数的影响,但市场也在担忧,公司是否已看到了自己的天花板?

市场的疑虑

市场的担忧有自己的逻辑。市场需求减退,济川药业依赖传统大单品还能带来多大的想象空间。毕竟,目前公司市值也达240亿元左右。

至少,公司已开始做出尝试,包括突破研发管线、优化销售费用、深化零售渠道。毫无疑问,公司也看到,研发管线的突破才是可持续的增长之道。

7月,公司公告称收到了国家药监局签发的小儿便通颗粒上市许可受理通知书。该药已累计投入5141.92万元开发。实际上,该药正是2015年主动撤回申请的其中一款。公告中,公司表示该药有望成为指导原则《小儿便秘中药新药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4 年)发布后的首个用于小儿便秘的中药1.1类儿童专用药。

将近十年后重返大众视野,公司在展现突破的决心,但市场的疑虑仍未完全打消:公司的研发管线够用吗?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4.45亿元,同比下降4.22%。截至同期,共有9个研发项目。两个中药1.1类项目进入临床三期阶段,小儿便通颗粒为其中一款,另一款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咽痛、四肢酸痛症状。

实际上,自2021年以来公司就开始引进创新药,包括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或预防流感的聚合酶酸性蛋白(PA)抑制剂、PDE4 抑制剂等,合作方包括天境生物、征祥医药、恒翼生物。

截至2024年,公司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已申请上市。该药品所处的赛道较“卷”,长春高新旗下的金赛药业已销售同类产品,安科生物、特宝生物均在开发。2024年,金赛药业收入同比下降3.73%至106.71亿元。

综合看,眼下公司有望短期上市三款药品,包括两款中成创新药和一款生长激素。但决定长期走下去的,仍是解决行业痛点,以及创新药路径的突破。医药赛道的厚雪长坡,公司能滑至哪儿?(思维财经出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双焦:8月先扬后抑,价格区间震... 【8月双焦盘面先涨后震荡,价格下行空间有限】8月,双焦盘面创出阶段新高后震荡走弱。交易所01合约限仓...
远达环保上半年营收超18亿元 ... 正在重大资产重组中的远达环保8月29日晚间公布2025年半年报,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6...
梅花创投吴世春:AI不再卖工具... AI会像水、电、煤气一样成为基础设施。 在当前一级市场普遍低迷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无疑是为数不多能点燃...
阿里巴巴集团季度收入增长10%...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薇】8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5年6月份季度财报。 在淘宝闪购快速增长...
新华保险半年报揭秘:鸿鹄基金收... 在国有大型保险机构阵营中,新华保险以其鲜明的权益投资特色,始终吸引着市场的广泛关注。近日,随着该公司...
全球最成功的主权财富基金正更多... 新西兰的NZ Super Fund是全球最成功的主权财富基金。目前,该基金正加大对欧洲股票的投资。该...
原创 银... 近些年,国内老百姓存钱的热情在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存钱的重要性。资料显示:2025年上半...
重做AI,重估阿里 阿里的AI战略始终围绕其商业生态展开,重兵布局AI,加速技术前瞻性布局,是平衡短期变现与长期竞争力的...
吴清:持续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 证监会主席吴清 文/王兆寰 8月29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对外发布消息称,近日,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
邮储银行:信用卡结存卡量3,8... 又到了半年报公布的时间 锁定“银数观卡”微信公众号 第一时间 get上市银行信用卡业务情况 回复“邮...
贵金属板块8月29日涨2.41... 证券之星消息,8月29日贵金属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2.41%,中金黄金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85...
AI权力榜洗牌:梁文锋、任正非... 智东西 编译 | 陈骏达 编辑 | 李水青 智东西8月29日报道,昨晚,《时代》杂志发布了2025年...
阿里巴巴美股大涨12% 8月29日,阿里巴巴美股大涨12%,截至发稿,报134.449美元/股,总市值3206.11亿美元。...
9退30进,美妆IPO风向变了 来源:界面新闻 文|青眼 中国美妆行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化浪潮。据青眼不完全统计,截至目...
创新药企迎来“收获季”,对外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截至8月29日,国内药企2025年中报披露进入尾声,总的来看创新药企业...
巴菲特谈好生意的核心 作者 | 廖斌 来源 | 内容整理自1991年巴菲特致股东信 01 1991年的世界 海湾战争与华尔...
和顺农商银行:架“金融鹊桥”铺... 当七夕的星河跨越天际,牛郎织女以鹊桥相会,和顺农商银行与客户之间也架起了一座名为“信贷支持”的永恒桥...
并购、孵化、协同,安踏多品牌的... 安踏进一步巩固了龙头地位。 在充满压力的市场环境下,安踏上半年仍实现了14.3%的双位数的增长,实现...
港股股价年内已翻倍,新华保险上... 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今年股价高歌猛进的新华保险(601336.SH,01336.HK)交出2...
6连板妖股天普股份“接盘侠”什...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野马财经 “芯片新贵”与“汽车大佬”的交易 连收交易所2张《监管函》 “妖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