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体产业转型阵痛:“去地产化”后营收持续暴跌,造血能力不足
创始人
2025-07-11 09:16:00
0

证券之星刘浩浩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控股的唯一A股上市公司,中体产业(600158.SH)的资源条件可谓得天独厚,然而其近几年业绩情况却难尽人意。继2023年营收创新高后,2024年和今年一季度其营收持续暴跌。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中体产业业绩“过山车”走势背后,其正经历转型阵痛。在公司极力摆脱业绩对地产业务依赖的背景下,原先占据收入半壁江山的地产业务大幅萎缩。而被寄予厚望的体育主业增长乏力,尚难扛起业绩大旗。

而受地产销售去化不理想及应收账款高企等因素拖累,中体产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已连续两年告负,公司造血能力岌岌可危。

业绩“过山车”走势背后:地产业务大幅萎缩

资料显示,中体产业于1998年上市,是国内最早以发展体育产业为本体的上市公司。

证券之星注意到,中体产业营收在2019年达到阶段性高点22.44亿元,此后由于疫情的关系营收持续下滑。2023年,受体育产业复苏和地产项目集中交付等影响,其营收骤增至38.11亿元,创下历年新高。公司归母净利润也达到7195万元,同比暴增562.36%。

不过2024年,中体产业业绩出现断崖式下滑。公司实现营收25.18亿元,同比下降33.94%,实现归母净利润6279万元,同比下降12.73%。

今年一季度,其业绩下滑趋势进一步加剧。实现营收2.946亿元,同比下降57.92%,实现归母净利润-2775万元,同比暴降240.1%,由上年同期盈利1981万元转为亏损。

中体产业业绩之所以走出“过山车”走势,其房地产业务业绩严重滑坡是主因。

证券之星注意到,中体产业上市初期业务主要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经营,体育赛事承办及体育用品生产销售等。由于行业内单纯依靠体育业务普遍较难盈利,从1999年起,中体产业走上了以地产“反哺”体育的发展道路。

2003-2010年,中国房地产产业发展蓬勃,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从238.3亿元一路飙升至5.25万亿元。中体产业房地产业务收入也在2007年达到14.82亿元峰值,在收入中占比近八成。不过2010年“国十条”出台后市场大幅降温,公司首次提出“去地产化”。但直至2018年该业务收入在公司营收中占比仍高达五成左右。

2018年,顺应国企改革形势,中体产业正式启动业务转型,明确提出退出地产依赖。然而由于房地产市场下行,其存量去化工作推进并不顺利。

疫情期间,中体产业房地产业务大受冲击。2023年,由于重点项目重启交付,业务收入猛增至19.498亿元。然而2024年业务收入同比骤降77.1%至仅4.465亿元,在公司收入中占比更由上年的51.16%锐减至17.73%。

证券之星注意到,中体产业2024年地产业务收入相较2007年峰值时已缩水七成,较2019年也缩水四成,显著拖累了公司增长。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持续告负,造血功能严重衰减

证券之星注意到,中体产业地产业务萎缩不仅对公司业绩造成沉重拖累,还导致公司现金流持续恶化,公司造血功能严重衰减。

财报显示,2024年中体产业归母净利润虽达到6279万元,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仅-3629万元。今年一季度形势进一步恶化,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骤降至-2.27亿元。而2023年,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样为负值,仅有-1.385亿元。

中体产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已连续两年告负,加上今年一季度,累计净流出达4.02亿元。这意味着公司自身造血能力已近乎衰竭。

而在中体产业现金流持续恶化背后,地产销售去化承压是重要肇因。

财报显示,2024年中体产业房地产可供出售面积高达115997.41平方米,而当年销售面积仅为6926.03平方米。按此计算,其库存去化周期长达10年以上,而行业平均去化周期不超过两年。

与之对应的是,近几年中体产业存货规模持续居于高位,2024年及今年一季度,分别为13.34亿元、14.72亿元。这意味着中体产业大量资金沉淀在房地产项目中无法有效运转。

此外,中体产业的应收账款情况也不容乐观。2023年、2024年及今年一季度,公司应收账款规模分别为3.188亿元、2.578亿元、2.817亿元,与对应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的比值分别高达443.09%、410.57%、-1015.14%。表明公司在账款回收方面效率较低。

应收账款和存货规模庞大,也加重了公司的业绩压力。2024年中体产业计提的信用减值和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1635.31万元、2399.58万元,合计达到4034.89万元,是当年归母净利润的64%。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体产业的货币资金仅剩18.6亿元,同比下降4.95%,相较2023年末下降了27.9%。而今年一季度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371亿元,若按此速度推算,其现金储备所能维持时间已不多。

体育主业增速断崖式下滑,毛利率较高点时期“腰斩”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体育主业方面,虽然中体产业该板块收入近几年持续增长,但增速已大幅放缓。

在中体产业2018年转型前,其体育业务营收一直徘徊在5亿元左右,在公司主业收入中占比约四成。2018年,公司明确提出将战略重心向体育服务与运营转移。后公司启动重大资产重组,一举收购了中体彩科技51%股权、国体认证62%股权、中体彩印务30%股权和华安认证100%股权。

通过本次收购,中体产业体育业务范围大幅拓展,覆盖体育赛事、体育传播、体育彩票、赛教融合、体旅文化、体育空间、数字体育等多个板块,在体育服务领域完成重点布局。

在完成收购的2020年,中体产业体育业务营收规模一举增至11.77亿元,同比上年的6.326亿元增幅达86.05%。体育业务在主业收入中占比也由上年的41.94%飙升至59.51%。但此后几年受疫情影响,其体育业务增长几乎停滞。

2023年,受行业强势复苏带动,中体产业体育业务收入达到18.277亿元,同比增长40.83%。不过2024年,该业务未能延续高增局面。

2024年,中体产业体育业务实现营收20.4亿元,创下历年新高。业务收入在主业中占比更高达81.8%,显著高于上年的48.32%。不过营收同比增速仅11.62%,相较上年几乎是断崖式下滑。毛利率方面,该业务在2020年资产重组后毛利率一度高达44.05%,但此后大幅下滑,2024年毛利率为22.15%,同比仅增加0.41个百分点。

对于2024年体育板块业绩增长,中体产业表示,主要受到报告期内重要IP项目和体育经纪资源的有效运营,以及体育产品销售业绩提升等因素影响。

从细分业务来看,2024年中体产业体育板块三大主要业务营收增速全面下滑,其中两项业务利润规模也同比缩水。

其中,在主业中营收占比48.33%的体育服务业务实现营收12.05亿元,同比增长10.8%,不及上年的17.49%。不过业务毛利率同比增加4.48个百分点达到19.83%。

在主业中营收占比17.55%的体育制造业务实现营收4.376亿元,同比仅增长4.46%,上年为48.22%。该业务毛利率则同比下降4.42个百分点至32.24%,业务利润同比下降。

体育相关产品销售业务2024年收入同比增幅则从上年的259.33%暴降至23.74%,业务毛利率也同比减少5.81个百分点,业务利润也同比下滑。(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刘浩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双焦:8月先扬后抑,价格区间震... 【8月双焦盘面先涨后震荡,价格下行空间有限】8月,双焦盘面创出阶段新高后震荡走弱。交易所01合约限仓...
远达环保上半年营收超18亿元 ... 正在重大资产重组中的远达环保8月29日晚间公布2025年半年报,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6...
梅花创投吴世春:AI不再卖工具... AI会像水、电、煤气一样成为基础设施。 在当前一级市场普遍低迷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无疑是为数不多能点燃...
阿里巴巴集团季度收入增长10%...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薇】8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5年6月份季度财报。 在淘宝闪购快速增长...
新华保险半年报揭秘:鸿鹄基金收... 在国有大型保险机构阵营中,新华保险以其鲜明的权益投资特色,始终吸引着市场的广泛关注。近日,随着该公司...
全球最成功的主权财富基金正更多... 新西兰的NZ Super Fund是全球最成功的主权财富基金。目前,该基金正加大对欧洲股票的投资。该...
原创 银... 近些年,国内老百姓存钱的热情在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存钱的重要性。资料显示:2025年上半...
重做AI,重估阿里 阿里的AI战略始终围绕其商业生态展开,重兵布局AI,加速技术前瞻性布局,是平衡短期变现与长期竞争力的...
吴清:持续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 证监会主席吴清 文/王兆寰 8月29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对外发布消息称,近日,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
邮储银行:信用卡结存卡量3,8... 又到了半年报公布的时间 锁定“银数观卡”微信公众号 第一时间 get上市银行信用卡业务情况 回复“邮...
贵金属板块8月29日涨2.41... 证券之星消息,8月29日贵金属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2.41%,中金黄金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85...
AI权力榜洗牌:梁文锋、任正非... 智东西 编译 | 陈骏达 编辑 | 李水青 智东西8月29日报道,昨晚,《时代》杂志发布了2025年...
阿里巴巴美股大涨12% 8月29日,阿里巴巴美股大涨12%,截至发稿,报134.449美元/股,总市值3206.11亿美元。...
9退30进,美妆IPO风向变了 来源:界面新闻 文|青眼 中国美妆行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化浪潮。据青眼不完全统计,截至目...
创新药企迎来“收获季”,对外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截至8月29日,国内药企2025年中报披露进入尾声,总的来看创新药企业...
巴菲特谈好生意的核心 作者 | 廖斌 来源 | 内容整理自1991年巴菲特致股东信 01 1991年的世界 海湾战争与华尔...
和顺农商银行:架“金融鹊桥”铺... 当七夕的星河跨越天际,牛郎织女以鹊桥相会,和顺农商银行与客户之间也架起了一座名为“信贷支持”的永恒桥...
并购、孵化、协同,安踏多品牌的... 安踏进一步巩固了龙头地位。 在充满压力的市场环境下,安踏上半年仍实现了14.3%的双位数的增长,实现...
港股股价年内已翻倍,新华保险上... 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今年股价高歌猛进的新华保险(601336.SH,01336.HK)交出2...
6连板妖股天普股份“接盘侠”什...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野马财经 “芯片新贵”与“汽车大佬”的交易 连收交易所2张《监管函》 “妖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