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催婚!日本“单身税”要来了,影响有多大 || 关注
创始人
2025-07-08 16:55:56
0

作者:凯风

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

人口危机最严峻的国家,出手了。

日本政府计划于2026年4月起实施“儿童与育儿支援金”制度,向所有人征收每年2400日元-12000日元(约120元-600元)税费,用于补贴育儿家庭。

这一政策在日本民间被戏称为“单身税”,日本官方对此极力否认,表示面向所有群体征收,而非单身人士。

就此而言,与其说是“单身税”,不如说是“全民生育税”。

不过,这笔税费与医疗保险深度捆绑,具有强制性,且收入越高缴的越多,无论本国国民还是外国人,都避无可避。

更关键的是, 无论有没有孩子都要出钱,而最终受益的只有育儿家庭,这与“单身税”或“丁克税”、“无孩税”有了一定重合

虽然并非传统“单身税”,但“单身税”之说并非空穴来风,在历史上“国家级催婚”层出不穷。

古希腊、罗马曾对超过婚龄的单身男士征收“单身税”,有地方超过30岁的未婚男性,或被剥夺选举权。

即使到了近现代,“单身税”仍然不绝于书。

苏联曾专门征收“未婚、独身和少子女公民税”,后调整为面向已婚无子女人士征收,即“无孩税”,直到1992年才正式取消。

近年来,韩国关于开征“单身税”的讨论不绝于耳,一项调查甚至得到21%的认可,其中50多岁受访者赞成比例最高为26%。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应该对富有的单身汉课以重税,让这批人比其他人更加快乐是不公平的。”

这是作家的讽刺之语,但未必不是未来很多地方的政策共识。

刺激生育,日本为何急了?

作为“少子化+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日本总人口连续14年下降,去年出生人口跌破70万人,再创新低。

过去10多年来,日本总人口从1.28亿一路下降到1.238亿。

如果不计外国人,日本国民人数已萎缩到1.2亿,去年一年就减少近90万人。

对此,日本官方发出“国难当头”的预警,马斯克同样发出“日本将不复存在”的警示。

生育率世界垫底,老龄化率全球第一,单身群体比例世界最高……说的都是日本。

我们所熟悉的超单身社会、低欲望社会、躺平主义都发轫于此。

“不结婚,不生育,不买房”的“三不主义”,也是在这里诞生的。

过去几年,日本的结婚人数创下历史新低,而单身家庭比例则创新历史新高。

2023年,日本结婚登记数不足50万对,创下了1945年以来的历史新低,媒体称之为“结婚冰河期”。

与此同时,日本“独居家庭”占比达38%,成为最普遍的家庭构成,在首都东京52%的家庭只有一个人。

研究预测,到2035年日本15岁以上人口中,半数都将是单身群体。1/3男性、1/5女性可能永远不会结婚。

“日本消失”之说的盛行,就是这一现象的集中体现:

如果连恋爱都不谈,谈何结婚?如果连婚都不结,遑论生娃?如果连娃都不生,人口何以保持?

连续发钱30年,日本为何拯救不了生育?

早在1994年,经济泡沫破裂之初,日本就意识到人口危机之于经济的负反馈效应,开始大举刺激生育。

30多年来,日本相关预算投入合计超66万亿日元(约3万亿人民币),当前每年的投入约为3万亿日元(约1500亿人民币)。

如今的日本,堪称“生育友好型社会”,从生育到上学,各类补贴可谓源源不断。

生娃,有50万日元(约2.5万元)的一次性生育补贴;0-3岁儿童,每年享受12-18万日元的持续性育儿补贴。

从幼儿园到初高中,基本享受免费教育,就连私立学校也有补贴。

针对3孩及以上家庭入读公立大学,学费全免,甚至包括学费极其高昂的医科专业。

补贴之外,日本生育政策并无任何限制,生不生、生几个完全取决于个人;而经过“失去的30年”洗礼之后,房价也并非高不可攀。

即使如此,日本低生育形势,仍然没有任何实质性扭转。

这背后的症结,社会早已有了共识:

刺激生育远比限制生育更为困难,生育具有巨大的代际惯性,政策只能对冲下滑的速度,而难以逆转。

究其原因,生育下滑是全球性现象,既有观念文化进步的因素,也有家庭原子化的症结,但也不乏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高企带来的压力。

对于日本来说,经济发达、社会保障健全、观念进步、个体思维盛行只是大多数地方都存在的外在因素。

停滞的30年、增长预期不复存在、阶层固化、全球最“卷”、中流跌落等问题,则是更隐蔽的“避孕药”。

这意味着,单纯的财政补贴,或单纯的“单身税”之类的惩罚无济于事,刺激生育是一套系统工程。

但是,任何事情,做总比不做好,早做比晚做好,有刺激比没刺激好,以时间换空间,这是务实之举。

当然,最根本的,在于打破“通缩经济”和“低欲望社会”的循环。

联系入群 | 加微信:Damian0601

版权声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首批10只科创债ETF集体发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业内了解到,7月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集体发售,...
从购房到缴纳物业费,多地探路公... 支付物业费、直付房租、简化省内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流程……各地积极优化公积金政策。7月7日晚间,湖...
撤销其他风险警示,ST中利7月... 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换换 王蔓蕾)7月7日晚间,ST中利(002309)披露公告称,公司股票自7月8...
【投融资动态】共比邻A轮融资,...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7月6日公布的信息整理,上海共比邻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A轮融资,融资额...
特朗普发起新一轮贸易攻势 美股... 财联社7月8日讯(编辑 夏军雄)周二,随着投资者评估美国总统特朗普最新一轮贸易攻势,市场逐渐趋于稳定...
任内亏损35%,这位基金经理卸... 在2025年上半年基金经理进行大范围调整后,中金基金的人事调整仍在延续。 近日,中金基金再度公告,中...
植物医生以科研与渠道双驾齐驱迈... 2025年6月,植物医生动作频频,先是6月25日亮相CCTV1《大国品牌》栏目,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示中...
深交所“ETF大讲堂”与“走进... 随着国内经济复苏态势持续巩固,A股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资产配置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ETF已成为投...
900亿大案,已经开始抓人了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Pro&史大郎 开始抓人了。 因为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超纯科技启动北交所上市辅导 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换换 王蔓蕾)7月7日,证监会官网显示,深圳超纯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
涨停复盘:光伏概念再度走强 P... 截至收盘,沪指涨0.7%,报3497.48点,深成指涨1.46%,报10588.39点,创业板指涨2...
价值研究所|卷字号!医美玩家开... 【导读】药企抢滩医美赛道,美妆企业展开“械字号”竞争,行业变革的关键时刻或将到来 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
消费即分红!全民补贴模式如何打... 从市场运作的角度来看,全民补贴模式围绕 AI 分红、商家锁客、商务招商、区域代理四大核心机制构建的商...
外资集体唱多中国资产 文丨张桔 编辑丨林伟萍 2025年股市上半场本周收官,主要指数全线收红,中国资产正迎来系统性重估。这...
净利润暴降80%、境外业务连亏... 2025年以来,随着国内资产重估进程推进、港股流动性环境改善,叠加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浪潮,“A+H”两...
剑指3500点!“AI双子星”... 周二(2025年7月8日),A股放量反弹,超4200股上涨。沪指涨0.7%四连阳,收盘点位3497....
顺应新趋势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作为消费的...
原创 潮... 从流水线女工到女首富的逆袭 王来春,这位从富士康流水线女工逆袭成为商业巨头的传奇人物,如今又要带领...
俄罗斯突施弹性关税,中俄贸易额... 尊敬的审阅人员和品鉴读者:本文是经过严格查阅相关权威文献和资料。 全文数据有据可依,可供查证。 你...
银行行业8日主力净流出4.41... 7月8日,银行行业下跌0.46%,今日主力资金流出4.41亿元,成分股11只上涨,30只下跌。 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