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港股年内领涨,后续能否延续强势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孙晓辉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亮眼,截至5月27日收盘,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均超15%,在全球范围内领先。其中,前者区间最高涨幅超过30%,后者最高超48%,领涨全球。
伴随港股市场显著走强,港股相关基金净值水涨船高,在公募基金业绩排行榜“霸屏”,最高涨幅超60%。在基金公司看来,对比全球主要股指,港股的“低估值+高成长”特点仍具有投资性价比。
港股领涨全球
主题基金受益
2025年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挑战重重,港股凭借独特的地位和优势稳步上升,领涨全球市场,与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巴西成为年内最亮丽的风景线。伴随着港股上涨,港股相关基金净值也水涨船高。
据Wind统计,截至5月27日,在权益类基金业绩排行榜前100名中,一半产品港股仓位在20%以上,三成以上产品的港股仓位超过30%,部分重仓港股的基金年内净值涨幅超过50%。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显示,年内净值涨幅超50%的7只权益基金中,全部持有港股仓位,其中有5只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在25%以上。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年内累计净值增长率为63.43%,在权益基金中位列第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港股持仓占比为31.55%。前十大重仓股中,港股占据半数,其中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分别为第一、第二大重仓股,新意网集团、阿里巴巴—W分居第四、第五大重仓股。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年内净值涨幅为63.27%,在权益基金中位列第三,一季度末时港股持仓超过86%。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年内净值涨幅为58.17%,一季度末港股持仓为35.20%,前十大重仓股中,也有一半为港股,除了信达生物位居第二大重仓股,康方生物、诺诚健华、科伦博泰生物、再鼎医药也在前十大重仓股之列。
申万菱信乐融一年持有、中银港股通医药净值涨幅也均在50%以上,一季度末港股持仓分别为25.59%和85.63%。此外,恒越匠心优选一年持有、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华安医药生物、平安核心优势、诺安精选价值、富国医药创新等年内净值涨幅均超40%,港股持仓占比均在30%以上。
港股仍具投资性价比
综合当前市场环境与政策导向,业内判断港股市场仍具配置价值。
东方红资产管理表示,尽管今年以来港股估值有所修复,但之前经历了3年左右的下行,当前仍处于相对合理区间。
横向比较来看,A股、日本、法国、美国等全球其他市场,港股通指数的市盈率TTM和市净率均较低,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的趋势下仍有较大的向上空间。
从历史位置看,当前港股通指数市盈率TTM为10.6,市净率为0.9,市净率分位数位于过往十年的32.9%,也处于历史相对低的位置,投资性价比较高。
“今年以来政策不断强调科技创新和扩大内需,港股中的AI、新能源车、生物制药、医疗保健等不仅与科技息息相关,也和人们的消费生活紧密相连,与政策引导方向、新产业趋势与新消费浪潮相符合,整体的投资机会或将不断涌现。”东方红资产管理表示。
在富国基金看来,新消费浪潮已至,具有布局潜力。当前,港股消费板块兼具“低估值+高成长”特性:港股通消费指数市盈率仅21倍,显著低于全球主要消费指数。在政策、资金、情绪三重催化下,2025年消费补贴加码至3000亿元,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从情绪消费到品牌出海,港股新消费企业正以高成长性重塑投资逻辑。
鹏华基金认为,港股、A股两市消费股的差异在于港股更加聚焦新兴消费。港股通消费指数,近年来走出了大幅上涨的态势,一个重要原因是,港股通消费指数汇聚了A股较为稀缺、新消费含量高的差异化标的公司,而这些公司近年来表现良好。在消费复苏阶段,也或将有更大的弹性。
博时基金认为,国内宽财政、稳地产、促消费等增量政策持续出台有助于经济预期和风险偏好的企稳;美联储受制于滞胀预期难以宽松可能给港股带来阶段性扰动,短期AH溢价处于近年低位,也需要逐渐消化。结构上,港股红利在未来一段时间跑赢港股科技、消费、医药的概率更大。
沪上一家公募建议配置面向内需的板块(消费科技、服务、银行/开发商),以及国内刺激受益者、新兴市场出口商、部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地方政府支出受益者及股东回报等,有望在波动市中获取超额收益。
编辑:江右
校对:乔伊
制作:小茉
审核:陈墨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