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者,众趋之;害者,众避之。若能利而使人不知其利,害而使人不知其害,是为谋。”
春秋战国的纵横家,若置身今日资本市场,怕也会对当代上市公司在并购控制权之际玩转“激励计划”的套路,竖起拇指。此“激励”非彼激励,若说过去的股权激励是“同富贵”,如今的一纸激励计划,更像是一场暗藏心机的资本魔术,把员工悄然变成了“沉没成本”——这一次,他们是站在牌桌另一端的筹码,而非参与游戏的玩家。
而这一套组合拳,在近年的控股权并购案中屡见不鲜。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长期跟踪发现,在控股权收购的前、中、后三阶段,越来越多的买方资本正在悄悄把激励计划变成收购成本的“保险带”与“防火墙”,甚至是对赌失败时的转嫁工具。看似为了“员工共赢”,实则步步为营,封堵人心外泄的每一个缝隙。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
资本并购的牌桌从不缺玩家,但真正看清规则的,却往往不是坐在牌桌上的人,而是那个起草激励方案的人。
最常见的一幕是这样的:一则看似鼓舞人心的公告发布——“公司将推行新一轮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覆盖中高层核心人员”。公告洋洋洒洒,配股价优、行权门槛高、服务年限长,还常带上一句“为支持公司未来发展和并购战略落地”。看上去像是对员工的重视,但在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看来,这是一道精妙的心理锁——
一旦签字领股,那便是将“退路”自行封死。
你在签字那刻,就已经与新股东捆绑在一起。无论你认不认同对方文化、适不适应新的KPI,只要你还有一份期权,就没有太多选择。而收购方,也正是利用了这份“捆绑心理”,来提前“软控制”这批原班人马,为后续交割减震,为整合节奏控速。
在Goheal参与辅导的一起跨省制造业控股权交易中,买方在签约前3个月就悄悄推动了“预激励”机制:通过子公司名义,授予原管理层“收益权挂钩型虚拟股权”,每月发放绩效与其绑定。
乍一看这只是保留人才,实则是在变相重构组织忠诚度。因为虚拟股权没有实质所有权,原管理层并未获得决策权或控制力,但却被绑定在激励KPI上不得轻易离开。而一旦控制权交割完成,新东家即可选择是否兑现这类“合约型承诺”,将其变成一纸空文。
聪明的员工自然会“硬扛”,但也就变成了交易对手眼中的“沉没成本”:你可以走,但走了期权作废;你留下来,暂时也不掌握主动。这种“走也不是,留也憋屈”的状态,正是买方资本最想营造的——一个过渡期的“沉默组织”,不动声色完成权力交接。
最具“艺术感”的玩法,是通过“递延行权+绩效触发”设计,将员工彻底绑定在并购的K线图上。
你行权的那一刻,或许已经是并购整合的第三年,甚至是PE已准备清仓退出的时候。彼时你发现:
你是这场并购的见证者,KPI的扛旗人,文化整合的执行官,还是陪跑者。
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曾对2023年A股40起控股权转移项目中配套的激励计划做过深度分析,其中62%的项目中,激励股权授予的行权周期≥3年,且超50%与“并购业绩兑现”挂钩。
这个逻辑精妙之处在于:
1. 将员工的“收益权”绑定在不确定未来之上;
2. 用复杂的计算模型(如复合增长率、对赌差值分摊、协同效应兑现系数)制造理解壁垒;
3. 在控制权易主后,用“你是战略的一部分”打感情牌;
4. 最终实现“非股东式忠诚”,让你没有投票权,但必须背锅。
这不是福利,这是资本术的高级语言。
更有甚者,在控制权谈判尚未明朗之时,便提前启动“员工持股平台重构”,通过信托计划或有限合伙架构,让员工间接成为原大股东的“掩护盾”。此举一方面提升了表面治理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抬高了收购方的准入成本,形成议价筹码。
如果收购最终落地,员工的持股平台可以被有偿收购;如果失败,那员工依旧是“平台股东”,但资产不具备流动性,甚至存在净值下行风险。
——这是不是“激励”,恐怕只有站在不同立场的人,才有不同答案。
当然,不是所有的激励都带着算计。真正优秀的收购方,会将激励作为信任投资的一部分。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在某高端制造企业的并购中,便协助买方通过“高弹性+低门槛”的差异化期权激励,覆盖近80%员工,并在收购交割后快速落地。
更关键的是,激励方案中加入了“组织协同贡献分”维度,重点鼓励那些主动推动文化融合、协作流程重建的人才,而非一味追逐利润数字的“旧KPI忠臣”。
这种激励,不再是“让员工变沉没成本”,而是把他们变成“文化再造的股东”,真正调动组织动力。
只可惜,这样的案例仍是少数,更多时候,激励只是资本游戏的一张牌,一纸计划背后,是一次又一次以稳定之名行控制之实的棋局。
我们常说并购的“软整合”比“硬交割”更难,而“激励机制”正是其中的灵魂组件之一。它决定的是:并购之后,是组织觉醒,还是一地鸡毛;是员工共赢,还是沉没成本。
那么,回到我们今天的标题——
一纸激励计划,真的是激励,还是用忠诚换自由?员工真的是被“赋权”,还是变成了等待结算的沉没成本?
更好并购集团
资本的游戏规则写在纸面,但决定胜负的,永远是纸背后的博弈逻辑。
如果你是一名企业家,是否会在并购中大胆启用“锁人式”激励?如果你是一名中层管理者,当下一轮激励方案摆在你面前,你会签字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们一同拆解资本的密码,走进游戏的底层规则。
【关于Goheal】美国更好并购集团(Goheal),是一家专注于全球并购控股的领先投资控股公司,深耕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三大核心业务领域,凭借深厚的专业实力和丰富经验,为企业提供从并购到重组再到资本运作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旨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与长期效益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