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
能赚到钱的,
一定是这三类人
文 | 雾满拦江
(01)
巴菲特说,只有三类人,能够赚到钱:
第一类:处在一个“赚钱生态”中的人。
巴菲特解释什么叫“赚钱生态”,说,他年轻时,曾走过亚洲非洲等许多地方,见到无数比他更聪明、更有本事的人。
然而那些人时运不济,生在一个根本就没有钱的环境,只是活着就用尽了全身力气,从不敢相信,自己有比亿万富豪更大的能力。
“赚钱生态”,很好理解。比如一个人,文盲不识字,人品也不好,可他在北京三环以里有幢四合院,嘿,他不需要任何努力,就碾压了那些能力强大的人。
第二类赚钱的人,高认知。
高认知的人,不见得富可敌国。
但他们绝不会缺钱。
因为认知高,所以掌握了信息差。
你不知道有个赚钱生态,但是他知道。
所以他在经济方面,就不会匮乏。
第三类赚钱的人,行动力强大。
行动力,比认知更有价值。
行动力,会带来环境的不断变化。
会让环境从“无钱可赚”,变成风口。
行动力强再加高认知,人生就是平步青云的高歌猛进。
行动力强但认知不足,就会跌宕起伏,演绎人生大起大落。
你知道了这三条,就知道一个人,如何才能赚到钱,避免经济困窘了。
比如赵作海。
(02)
赵作海死了。
引起网友无限唏吁。
从未有一个人,象赵作海这样,离钱这么近,又那么远。
(03)
赵作海,生于1952,河南柘城人。
1997年,赵作海45岁。
这一年,他和乡亲赵振裳,发生冲突。
两年后,赵作海47岁。
这一年,当地淘井淘出一具尸体。
赵作海被捕。
三年后,赵振海50岁。
这一年,商丘市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已被关押三年的赵作海死刑。
缓期两年执行。
8年后,赵作海58岁,在深牢大狱已经11年。
这一年,外出打工的赵振裳,幸福回家。
对了,赵作海被判刑,罪名就是杀了赵振裳。
其实只要在周边打听打听,就知道赵振裳没死。
但打听消息太累了。
还是抓人省心。
真的很省心,案子弄错,释放被关了11年的赵振海,再赔点小钱。
总共赔了65万。
哇,这么点钱,让蒙冤11年的赵振海,成为媒体焦点。
(04)
赵作海出狱后,赔偿的65万,他每花一块钱,都被媒体详细报道:
第一笔钱,大儿子结婚,彩礼啊,摩托啊,手机什么的。
开支20万。
账户余额45万。
第二笔钱,赵作海在商丘开了个小旅社,净赔4万。
账户余额41万。
第三笔钱,赵作海热情投身“西部大开发扶贫工程”,投资17.5万。
当然是血本无归。
这种连傻子都知道的骗人项目……呃,总之加上吃穿住用,赵作海的账户余额,还有20万。
最后的钱,投资一家公司。
当然还是血本无归。
如果真赚钱,哪轮到你投资?
落到这地步,怪谁呢?
当然要怪商丘中院——“死者”还活着,你就判赵作海死刑,一关就是11年,这太过份了吧?
所以中院还得管赵作海。
给赵作海个房子住,让他每月上一天班,抄个水表,月薪1800元,这就OK了。
此后赵作海认真抄表。
抄到今年,赵作海73岁,辞世。
他走了,但网友还在热议:
为什么,为什么赵作海每次投资,必是狂亏?
为什么他赚不到钱?
要如何做,他才能赚到?
(05)
我们让巴菲特,来给赵作海把把脉。
巴菲特探头一看,乐了:赚不到,赵作海处在一个血亏的经济状态中,根本不可能赚到。
巴菲特说:乡亲们,家人们,老铁们,你们来看啊,那个赵振裳,人还活蹦乱跳,可是警察就来抓赵作海,法院也判赵作海死刑,这种事儿,是每个人的人生,都能碰到的吗?
不是,绝大多数人生,可能会受委屈,受些冤枉——但冤到这程度,大多数人不会遇到。
但赵作海就遇到了。
为什么呢?
因为赵作海,处在一个被压制的环境中。
在这个环境中,他的尊严被漠视,他的诉求被搁置,他的辨解被否决,他的要求也无人理睬——被抓11年,他一定是无数次要求,各位冤枉我的大哥大姐,你扭下脖子,扭下脖子吗,你说被杀的人,就在你旁边呢……可大家就是不理他。
他在这种环境下做生意,甭管是开旅社还是开发大西北,肯定没人买。
因为大家在他面前有情绪——鄙视你,所以不买你的东西。
所以赵作海投资,次次血亏。
不血亏的生意,轮不到他。
真正赚钱的买卖,根本就不会让他碰。
那么,他要如何才能赚到钱呢?
(06)
赵作海想要赚钱,就必须:
——去一个有人文气息,尊重他人格的地方。
猜猜这个地方是哪里?
高校!
赵作海,是被耽搁了的一代。
他生于1952年,在他18岁应该考学的年龄,却停止了高考,大学不招生。等到社会恢复正常,他年纪又大了,与高院教育,失之交臂。
如果他有心,在被平反之年,明确向法院提起:除了经济赔偿,我还要求去高校读书,政法学院最好,不行给他个政法学校也凑乎。
一旦赵作海进入高校读书,那么他就会:
第一个,重塑认知。
人为什么读书?
就是因为我们认知不足,所以要通过书本,汲取古往今来的智慧,最终重塑认知,让自己成为聪明人。
第二个,获得尊重。
赵作海之冤,冤就冤在他处在一个不被尊重的环境中。
一个人,如果通过读书,重塑认知,那么他就会赢得尊重。
第三个,逆天改命。
如果赵作海沉下心,在大学或专科学校静修几年,那么他就会成为王者。
跟蹲过监狱的人相比,他是读书人,有儒雅的书卷气。
跟读书人相比,他蹲过大狱,有狂放不羁的江湖气。
跟社会人比——他读过书,又蹲过大狱,马肥毛长蹄子瘦,你拿什么和他斗?
这就是巴菲特所说的三条:
环境力,认知力与行动力。
如果有这三样东西,赵作海一定会成为感召世人的时代英雄。
但他最终只是个普通人。
这也正常。
毕竟非常之人,才能成非常之事。
有非常之事,才能建非常之功。
作为普通人的赵作海,能够在自己的床上,沉沉睡去,不复再起,这已经是许多人渴求而难得的福运。
至少他走前,心是静的。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