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5月20日消息,传闻多日的招商基金总经理徐勇卸任一事落地。5月19日晚,招商基金公告称,自5月20日起,总经理由徐勇变更为招银理财原总裁钟文岳。招银理财与招商基金同为招商系资管机构。
招商基金表示,徐勇三年任期已满,因个人原因提出离任申请,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徐勇的三年任期内,招商基金非货币型基金资产规模(简称“非货规模”)出现缩水。过去一年,招商基金还面临着基金经理频繁卸任的情况。
钟文岳 图据招商基金微信公众号
徐勇在任期间非货规模掉队
基金经理频繁卸任
资料显示,徐勇自2022年6月加入招商基金,同年7月30日被任命为总经理。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招商基金非货规模为5887亿元,行业排名第5位,此后一度增长至接近6000亿元,后又降至5700亿元以下。
到今年一季度末,招商基金非货规模为5602亿元,排名降至第9位。
从整体规模来看,随着货币型基金规模的不断增长,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招商基金在管总规模为932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相较于2022年二季度末的7825亿元增长了大约1500亿元。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非货规模掉队的背后,招商基金近年来在主动权益、被动指数、固收等方面的发展均难言理想,最为明显的变化则是基金经理频繁变动。
2024年6月15日,招商基金曾经的“老将”贾成东一口气卸任5只产品的基金经理,随后转任公司其他岗位。但很快,同年9月28日,贾成东在社交平台上宣布,自己正式从招商基金离职。今年3月,结束了静默期的贾成东在申万菱信基金出任基金经理,公司还任命其为副总经理。
有人从大公募跳槽至小公募出任高管,也有人转至万亿公募巨头。中基协网站显示,近日,招商基金曾经的固收“一哥”马龙的从业机构已变更为天弘基金。据了解,待静默期结束后,马龙将继续从事固收产品的基金管理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马龙在4月1日刚刚卸任了最后一只产品招商安心收益债券,这也是他在招商基金担任基金经理11年多来,最初管理的基金。马龙的卸任动作自2024年8月起,历时8个月时间完成876亿元管理规模的卸任。
4月17日,基金经理苏燕青因个人原因卸任包括招商上证科创板综合ETF在内的全部9只基金。红星资本局了解到,科创综指ETF是今年2月份基金公司紧跟科技投资热潮集体布局的新赛道,招商上证科创板综合ETF仅用5天时间便完成了超过12亿元的募集规模,同样由苏燕青管理的招商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基金在4月8日刚刚成立。
4月23日,招商基金再度公告,基金经理王岩因个人原因卸任在管全部11只基金,其中包括去年底刚成立的招商中证A500指数增强。
招银理财原总裁钟文岳接任
曾提到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可共赢共生
非货规模掉队、投研人员频繁流动,也对招商基金的经营业绩产生了考验。
2024年,招商基金实现营收53.08亿元,同比增长0.26%;实现净利润16.50亿元,同比下滑5.90%。同期,业内多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2022年-2023年,招商基金的净利润分别为18.13亿元、17.53亿元。
在徐勇离任后,招商基金总经理的职位由招银理财原总裁钟文岳接任。履历显示,钟文岳先后于中农信福建集团公司、申银万国证券、厦门海发投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二十一世纪科技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新江南投资有限公司、招商银行(600036.SH;3968.HK)任职。
钟文岳也是招商基金“老将”。他此前在招商基金任职多年,2015年6月至2023年6月曾任招商基金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深圳分公司及成都分公司总经理。
2023年7月至2025年5月,钟文岳在招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曾任党委副书记、总裁。招银理财与招商基金同为招商系资管机构。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去年9月,钟文岳提到,银行理财行业与公募基金行业可以共赢共生,两者可以优势互补,共建高质量发展的大财富管理行业生态。
针对近年来公募基金规模得以持续增长并超越银行理财这一现象,钟文岳认为,二者存在产品结构、客户结构、销售渠道结构这三大差异。客户结构方面,银行理财的客户主要是在银行体系内,以银行的储蓄客户和银行企业客户为主。其中机构客户就是企业客户,大概只占到理财规模的10%。而公募基金的机构客户占比达50%,对公募基金的规模贡献非常大。
“公募基金经过二十余年的积淀,在全产品系列、投研体系、市场渠道服务上都做得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是十年时间公募基金行业规模从4.54万亿元翻了7倍、增长至31万亿元最根本的原因。”彼时钟文岳说道。
背靠大股东招商银行(持股比例55%)的招商基金,在迎来新任总经理后,将如何发展?红星资本局将继续关注。
红星新闻记者 蒋紫雯
编辑 邓凌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