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国际陆港中欧班列开行量同比激增239%,实现爆发式增长。这一跃升得益于国际物流需求回升、区域合作深化及陆港枢纽能级提升。班列高频往返亚欧,不仅畅通了对外贸易通道,更助力河北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数据折射出陆港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强劲动能,为区域外贸增长与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彰显我国内陆口岸对国际货运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2025年一季度,石家庄国际陆港中欧班列开行量达302列,同比增长239%,发送标箱、货值、货重分别增长230%、98%、344%,创历史新高。这一跃升得益于政策支持、区域协同与物流创新的多重驱动。
作为京津冀唯一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石家庄国际陆港自2018年运营以来,已开通18条国际线路,覆盖亚欧50余国,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2025年,石家庄与天津共建的“四港联动”体系初步成型,通过跨里海通道等多元布局,实现“一单到底”海铁联运,运输时间较传统海运缩短三分之一,成本低于空运30%-50%。这种高效衔接模式,直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光伏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激增。
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动能。石家庄市政府明确2025年开行中欧班列超1000列目标,并规划建设粮食、二手车等临港产业集群。同时,陆港创新推出多品名集拼、铁公多式联运业务,降低中小企业物流成本,带动区域外贸企业拓展欧洲市场。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石家庄对欧货重同比增长344%,印证了班列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强支撑作用。
业内分析,此轮增长不仅反映石家庄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成效,更彰显内陆枢纽在全球化重构中的战略价值。随着石家庄都市圈获批国家级试点,陆港与城市经济协同深化,未来或将形成“物流-贸易-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为京津冀开放型经济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