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内,美国三次向中国“摊牌”,逼迫中企摘牌退市。
高科技脱钩和圈定新战场的种种操作背后,美国在下一盘什么棋?中国又会如何接招?
作者-甜 编辑-甜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突然对部分中资企业开刀,这次他们拿起“法律”工具,要求那些不符合所谓审计透明度要求的中资企业摘牌退市,情况相当严峻,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又是特朗普的手段,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打压中国企业吧?但这更像一种金融战争的升级版策略。
美国资本市场是全球资金流动的心脏地带,众多中国企业通过赴美上市获得国际融资,这可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发展必经的重要通道,然而,特朗普政府如今直接用退市限制来干扰这些企业的运作,这一招够狠,但仔细一想,这不过是他们打的心理战而已。
他们想用退市的威胁,给国际投资者和中国企业制造一种恐慌,你们的未来在美国没保障,这是一种彻彻底底的“降维打击”,意在削弱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力,但有意思的是中国企业真的怕吗?答案恐怕是未必,现在的全球资本市场远不止美国一家,中国还有香港。
还有欧洲、还有自己的资本市场平台,在这一点上,美国想封杀中国企业的梦想,恐怕没那么容易,而这连环摊牌的第二场,也是最让人捏一把汗的,科技领域的“脱钩论”上升到新高度,消息显示,美国正紧锣密鼓为本国企业划定针对中国的技术限制范围。
甚至直接将中国的部分高科技企业列入“黑名单”,目的再明显不过,他们就是要让中美高科技领域彻底“断联”,借此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速度,这次对中国科技公司的封杀,美国使用的手段比过去更加全面,他们不仅针对电信技术,像5G网络的主要贡献者华为成为了首要目标。
还对中国芯片制造领域频频施压,不允许中资公司进入核心环节,更别提AI算法、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这些领域,美国都想找机会卡住中国发展的脖子,丝毫不掩饰其敌意,但他们的“脱钩”能成功吗?从现实发展的角度看,全球技术和市场已经深度融合,美国的这种试图割裂的想法。
除了制造短期混乱外,很难真正将中国科技行业压制住,中国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技术发展能力,哪怕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时间问题,而美国一旦用尽手段,把自己的技术和资金使用转移到更狭隘的国内循环,它的竞争力也可能逐渐下降。
说到底,脱钩的结果可能是损人不利己,当然了,如果说资本和科技是摊牌的一部分,那这第三场“战场”就更具戏剧性了,特朗普的“圈定新战场”直接摆在国际政治议题上,不断炒作台岛问题,南海争端,甚至悄悄在东南亚国家背后使劲,为转移内部矛盾续燃导火索。
这一操作也是再熟悉不过了,依然是老套路,制造矛盾、挑动地区对抗,同时试图孤立中国,这招到底高明么?不见得,全球疫情带来的经济危机已经把许多国家拖入泥潭,政治上的混乱也好,军事上的叫板也好,谁都没能力真的陪美国玩这么一场“地缘政治游戏”。
美国寄希望于通过挑动复杂的国际局势重燃旧日霸权,但这场戏,很多国家已经不愿意再给他们捧场了,与此同时,中国一贯秉承平等合作和和平发展,尤其是在东南亚等地,这种外交姿态明显更受欢迎,我们看到的结果反而是,美国越想搅局,把自己强硬的姿态摆出来。
这些国家越倾向于与中国合作,特朗普下的一盘棋到底能不能赢,这真的不好说,从资本到科技再到国际政治,美国这次接连对中国摊牌,是一次战略性的大动作,从表面看,这是“遏制中国”的传统一套打法,从内里看,这背后还有更深的逻辑。
特朗普政府的系列动作很可能是打算通过制造中美冲突来转移国内矛盾,特别是在疫情、经济衰退和种族问题交织的情况下,制造外部敌人,不失为一个“自保”的妙招,但是,美国国内的问题,真的能靠这场针对中国的博弈来解决么?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问题出在他们对中国的判断。
或者说是偏见,美方总以为中国会因为担心压力而选择妥协,但实际上,这些年来的态势已经证明,中国的战略定力和发展韧性是超出他们想象的,而且,中国的最强之处在于,它总能用冷静的态度回应挑衅,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化解风波,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中美博弈还会继续升级。
中美关系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友好的基调,但这场角力的赢家很可能不是靠谁更强硬决定的,而是靠谁更智慧,中国的回应必须足够理性、有策略,同时也要足够坚定,不能让美国的步步紧逼影响自己的长远计划,而美国呢?一旦他们用掉了所有的筹码,却仍然无法遏制中国的发展。
他们的焦虑和最终陷入困局的可能性,也将成倍增加,48小时的连环摊牌,不仅让中美关系又一次进入到焦点话题,更让世界看到,这是一场不会轻易退场的较量,我们既要准备好应对来自对手的招数,也要相信自己能在这场博弈中赢得主动权,谁说中美关系的未来属于美国?
世间风云变幻,有一点可以确信,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未来,自己主!
参考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