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国家税务总局4月8日公告,将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推广至全国。这一政策背后,藏着中方应对美方贸易施压的巧妙布局。
特朗普挑起中美关税大战,目标清晰。一是要打压中国乃至全球商品对美出口,试图缩减每年3500亿美元的中美贸易差额;二是想促进制造业回流美国,挽救走下坡路的本土制造业。加征关税后,美国对中国商品筑起高墙,可没想到,中方直接换了个思路——你不让中国商品出口,那我就把美国消费者请进来。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推出外国游客消费退税政策,明确境外旅客在国内购物满500元,出境时凭发票等证明就能退税。针对美国游客,还特别给予3天落地免签。这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早就在北京、上海等地试点验证过效果。试点数据很亮眼,来华旅游的游客消费额直接涨了42% 。美国消费者到中国采购商品,再带回美国,这种非盈利性质的采购,美国海关没办法征税。
政策效果还不止于此。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各口岸免签入境外国人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超1倍。大量外国游客来华,“即买即退”政策让他们购物更方便。像在北京SKP商场,西班牙旅客卡洛斯得知能当场拿退税款,还赶上商场活动,又下单买背包;新西兰旅客詹姆斯也觉得商场就能办退税,流程快还省事。
美国民众(资料图)
从数据看,深圳2024年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金额4.05亿元,退税额3640万元,相比之前暴增11.28倍。四川成都2024年离境退税金额近3000万元,“即买即退”商店商品销售额同比涨超4倍。而且,老外的购物喜好也变了。以前追国际大牌,现在不少人开始买山下有松的包、泡泡玛特潮玩这些中国本土品牌。2024年,本土品牌在离境退税销售额占比3.17% ,同比增长30.45%。
美国那边情况却不太妙。关税政策让美国消费者成了冤大头。耶鲁大学预算办公室信息显示,“对等关税”生效后,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涨幅超2%,高中低不同收入家庭平均损失几千美元。生活成本直线上升,美国各地上千场游行示威爆发,特朗普政府压力山大。
4月11日晚,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宣布对包括智能手机、电脑在内的电子产品免除“对等关税”,4月5日后已交税的买家还能申请退款。有金融分析师直言,美国关税态度大转变,《联合早报》更直接说美国这是在“向中国求和”。不过美国这波操作,也不全是冲中国来的,它对所有国家输美电子产品都豁免,其他中国产品出口美国还是得交高额关税。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在中美关系恢复上也亮明态度。外交部发言人强调,美国真想谈,就得拿出平等、尊重、互惠的态度,要是还坚持打关税战,中国奉陪到底。美国现在只豁免部分电子产品关税,远远没达到中美关系恢复的标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这次豁免确实减少了部分中国商品输美阻碍,中方后续也可能根据情况,在农产品等领域给予一些回应,毕竟美国农产品对中国出口规模不小,2023年出口总额超290亿美元,中国是美国农产品最大出口市场 。
中方这招把美国消费者“引进来”,既拉动国内消费,又让中国制造直接触达海外消费者,还打破了美国关税封锁。中国制造早就是全球市场的硬通货,美国想靠关税打压根本不现实。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短期看好像能捞点好处,长期却让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下降,国内物价飞涨,最后还得自己想办法找台阶下。未来中美贸易怎么走,就看美国愿不愿意放下偏见,和中国在平等基础上好好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