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末,一位接待过叶女士的中介给她打电话“报喜”,说她之前很喜欢的那套房子降价了,问她有没有时间去看房。
叶女士看中的这套房子位于华丰板块,是一个交付未满两年的次新房小区123㎡,位于中高层楼,四房两厅两卫设计,小区环境和房子本身都不错。上个月,中介给出的报价是带车位500万元,折算下来房子部分的单价要近3.9万元/㎡。
“房子我挺喜欢,就是价格贵了点。中介告诉我这个小区正常二手房价3.3万元/㎡-3.7万元/㎡,小户型、低楼层便宜点,高区大户型贵一些。那我想贴着3.7万元/㎡的上限去谈,谁知道房东说最多就肯降5万元,还是比我的预算高了不少,只能作罢。”
华丰街景
接下来的几天,中介又带她看了几个周边的次新房小区。虽然房子价格有高低,但房东们像商量好了似的,几乎都要求车位打包,房子也几乎都是“一口价”。
那几天,叶女士仿佛觉得又回到了前几年那个“全城抢房”的时代。“抢不动”的她,被迫成了“等等党”。
2
没想到,时隔一个月,中介来电说房东同意按照叶女士之前提出的价格来谈,而且可以配合过户、减免税费。
这时候,叶女士在网上刷到了一些“4月杭州二手房成交回落”的短视频,感觉华丰、丁桥一带的二手房已经开始出现了“回稳”的势头。于是,她试探性地问中介“车位价格能再便宜一点吗?”中介也没有直接拒绝,提出“先见面再说”。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她又联系了其他几个带看过的中介,发现多位房东都“松口”,有些甚至直接在中介平台下调了挂牌价。
春和云境实景
比如, 春和云境一套低楼层的139㎡3月底上调了6万元的挂牌价后,4月初又降了10万元;同小区一套97㎡,4月初主动降了17万元。
春语蓝庭的一套高楼层99㎡,4月中旬降价20万元;另一套97㎡,4月初降价15万元。
桦枫居南区一套105㎡3月初涨价15万元后,4月初又降价5万元;一套89㎡最近也降了8万元。
凭借以上信息,叶女士判断,至少在华丰,春节后的那波热潮正在褪去,买房需求不那么迫切的她说不定可以“再等等”。
3
其实,在“现在买”和“等等买”之间,叶女士还是犹豫的。
“想起这个问题就头大,好像两个小人天天在我耳边打架。一个说早买早享受,何况价格也降到预期了;另一个说等等可能再省十几万,我又不是没房子住。家里人看我那么焦虑,都说随我的意思,但他们越这么说我越不知道如何选择。跟房东见面那天,我一整晚都没睡。”
第二天,她又联系了所有跟房产沾点边的朋友,并问出了一个“世纪难题”:“你说房价过几个月还会再降吗?”
春语蓝庭实景
或许是看到了她的犹豫,没有人敢给她一个确切的答复。另一方面,4月的成交量较3月的确有所回落了,板块的分化也愈发明显,但实际上成交量也还不错,她想买的小区在分化中何去何从又有谁知道呢?
4
叶女士可能代表了当下普通购房者的一类,看到行情好了就盼着能便宜点买套房,但等价格真跌下来了又满脑子想着“现在入场会不会当‘韭菜’”。
和所谓的“专业投资客”相比,“叶女士们”既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也没有放手一搏的魄力。在明明最该理性的事情上,却往往被感性占了上风,常被外界信息所左右。
桦枫居实景
但事实上,像叶女士这样同波段的二手房置换是最不需要考虑未来涨跌的。因为你想买的房子跌了,你手头的房子大概率也跌了;你手头的房子涨了,你想买的房子可能也涨了。
相比前两个月的“房东爱答不理”,倒不如趁着现在能谈价的时候舒舒服服换一套称心如意的房子。有些犹豫和纠结,其实真的没有太大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