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健林说中了!2025年楼市变局已至,这4个信号或将超乎预料
创始人
2025-04-27 11:13:00
0

最近,身边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个话题:房价还会不会涨?直接说结论——别抱幻想了,2024年的楼市,不仅不会涨,很可能还会让人大跌眼镜。你可能不知道,王健林早在五年前就“预判了未来”。他曾表示,全球没有任何国家的房地产可以持续繁荣超过50年,中国已经到了“高原反应”期。

这话是不是很直白——房地产不是永动机,20年差不多就到头了。从1998年房改到2021年楼市见顶,整整20多年,是不是刚刚好?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种种楼市现象,几乎都在印证一个趋势:调整已经不是“短期阵痛”,而是“系统性拐点”。换句话说,过去买啥都涨的时代,结束了。

信号一:新房卖不动,二手房更惨

如果你最近去看房,是不是发现开发商比你还着急?不瞒你说,惠州已经有楼盘直接五折卖房,这不是开玩笑,是开发商实在扛不住库存和资金压力了。而二手房市场更别提,即使在魔都上海,想卖房?房东不降个几十万,根本没人理你。

现在买房的人少了,不是大家不想买,是真买不起了。疫情之后,很多家庭收入缩水、还债压力山大,原本的买房计划只能往后拖。再加上“房住不炒”的基调越来越坚决,投资客大撤退。连炒房的人都不来了,还指望房价暴涨?真没戏了。

从数据来看,今年全国多个城市的楼市成交量持续下滑。以广州为例,二手房挂牌量突破13万套,但成交量却寥寥无几。很多房东为了尽快出手,只能不断降价。这种供大于求的局面,让房价很难有上涨的动力。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育率的下降,未来住房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房价想要上涨,难度可想而知。

信号二:烂尾楼风险扩大,谁还敢接盘期房

现实比想象更残酷。很多地方新房卖不动,开发商资金链绷紧,最后房子建到一半烂尾了,购房者欲哭无泪。你可以自己想一下,现在谁还敢轻松签下期房合同?没信心的背后,是太多真实案例在打击信任。买房最怕什么?怕付了钱拿不到房,怕买的是麻烦不是资产。如果期房都没人敢买了,那开发商的日子只会更难,房价往下掉就是迟早的事。

烂尾楼问题不仅影响了购房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信誉。一些购房者为了买一套房子,掏空了多年的积蓄,甚至背负了沉重的债务。结果房子烂尾了,钱没了,房也没了。这种打击对一个家庭来说是毁灭性的。

而且烂尾楼问题的存在,也让很多人对房地产市场失去了信心。他们担心自己买的房子也会成为烂尾楼,所以不敢轻易出手。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房价越跌,购房者越不敢买,开发商的资金压力越大,烂尾楼的风险也就越高。

信号三:泡沫太大,怎么可能不破

说实话,我们的房价收入比早就失衡了。三四线城市房价收入比普遍15以上,有的甚至20;一线城市更夸张,北京、上海这些地方,有的家庭不吃不喝要干40年才能买套房!你觉得这合理吗?说到底,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拿来压垮年轻人的。如果房价和收入持续脱节,结果只有一个:泡沫破裂、价格回归。

房价泡沫的存在,让房地产市场充满了风险。一旦泡沫破裂,房价可能会大幅下跌,给购房者和开发商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房价泡沫还会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问题,会对上下游产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因此,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来抑制房价泡沫的膨胀,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信号四:政策调控持续,市场预期改变

除了以上三个信号,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在影响着楼市的走向,那就是政策调控。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包括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旨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防范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同时,政府也在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增加住房供应,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住房需求。

政策调控的持续发力,改变了市场的预期。过去,很多人认为房价只会涨不会跌,所以纷纷涌入房地产市场进行投资。但现在,随着政策调控的不断加强,人们开始意识到房价不可能一直上涨,房地产市场也存在风险。这种预期的改变,让购房者变得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跟风买房。同时,也让开发商更加谨慎,不敢轻易拿地开发。

那现在到底该怎么办?很多人问:“是不是应该赶紧抄底买房?”我们的建议很简单:别着急,不要被“抄底”的话术带节奏。这轮楼市调整,还没到底。更何况,刚需买房更应该关注稳定性和居住质量,而不是幻想房价能涨回来。还有人说:“我家里有好几套房,要不要先卖一套?”如果你真是多套房持有者,那确实要警觉了——早做准备,才不会被动挨打。

王健林提前五年就转型,轻资产、降杠杆,今天看来,是不是非常明智?这背后不是运气,是认清周期、果断行动。你我也一样,面对2025年的楼市,我们不恐慌,但也不能盲目乐观。看清趋势、做好准备,这才是应对变化的最好方式。你怎么看现在的房价?你还打算买房吗?欢迎留言聊聊你的想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首批10只科创债ETF集体发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业内了解到,7月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集体发售,...
从购房到缴纳物业费,多地探路公... 支付物业费、直付房租、简化省内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流程……各地积极优化公积金政策。7月7日晚间,湖...
撤销其他风险警示,ST中利7月... 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换换 王蔓蕾)7月7日晚间,ST中利(002309)披露公告称,公司股票自7月8...
【投融资动态】共比邻A轮融资,...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7月6日公布的信息整理,上海共比邻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A轮融资,融资额...
特朗普发起新一轮贸易攻势 美股... 财联社7月8日讯(编辑 夏军雄)周二,随着投资者评估美国总统特朗普最新一轮贸易攻势,市场逐渐趋于稳定...
任内亏损35%,这位基金经理卸... 在2025年上半年基金经理进行大范围调整后,中金基金的人事调整仍在延续。 近日,中金基金再度公告,中...
植物医生以科研与渠道双驾齐驱迈... 2025年6月,植物医生动作频频,先是6月25日亮相CCTV1《大国品牌》栏目,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示中...
深交所“ETF大讲堂”与“走进... 随着国内经济复苏态势持续巩固,A股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资产配置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ETF已成为投...
900亿大案,已经开始抓人了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Pro&史大郎 开始抓人了。 因为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超纯科技启动北交所上市辅导 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换换 王蔓蕾)7月7日,证监会官网显示,深圳超纯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
涨停复盘:光伏概念再度走强 P... 截至收盘,沪指涨0.7%,报3497.48点,深成指涨1.46%,报10588.39点,创业板指涨2...
价值研究所|卷字号!医美玩家开... 【导读】药企抢滩医美赛道,美妆企业展开“械字号”竞争,行业变革的关键时刻或将到来 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
消费即分红!全民补贴模式如何打... 从市场运作的角度来看,全民补贴模式围绕 AI 分红、商家锁客、商务招商、区域代理四大核心机制构建的商...
外资集体唱多中国资产 文丨张桔 编辑丨林伟萍 2025年股市上半场本周收官,主要指数全线收红,中国资产正迎来系统性重估。这...
净利润暴降80%、境外业务连亏... 2025年以来,随着国内资产重估进程推进、港股流动性环境改善,叠加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浪潮,“A+H”两...
剑指3500点!“AI双子星”... 周二(2025年7月8日),A股放量反弹,超4200股上涨。沪指涨0.7%四连阳,收盘点位3497....
顺应新趋势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作为消费的...
原创 潮... 从流水线女工到女首富的逆袭 王来春,这位从富士康流水线女工逆袭成为商业巨头的传奇人物,如今又要带领...
俄罗斯突施弹性关税,中俄贸易额... 尊敬的审阅人员和品鉴读者:本文是经过严格查阅相关权威文献和资料。 全文数据有据可依,可供查证。 你...
银行行业8日主力净流出4.41... 7月8日,银行行业下跌0.46%,今日主力资金流出4.41亿元,成分股11只上涨,30只下跌。 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