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材研究,泛家居老板经营内参,经理人每日读物,一线人员的生意参谋,打造有影响力的大家居建装研究机构、专业评价与传播中心。
一则关于中国消费名品的消息,在家居行业引发广泛关注,多个渠道均有转发。
事情起因于,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包括企业品牌93个、区域品牌43个。其中轻工行业有28个品牌入选,纺织行业有14个,食品行业有38个,医药行业有13个。
入选品牌中,出现了海尔、波司登、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伊利、蒙牛、农夫山泉、同仁堂等大众耳熟能详的品牌。
具体到家居建材行业,至少有7家品牌入选该名单,包括兔宝宝、九牧、索菲亚、顾家家居、全友、蒙娜丽莎、惠达卫浴等,分布于板材、定制、成品家具、建筑陶瓷、卫浴等品类。
盛名之下,自然无虚。大材研究对比发现,入选家居品牌普遍在生产、研发、销售服务网络、营收等方面表现出色,属于各个赛道里的佼佼者。
以名单上的兔宝宝为例,这家公司是国内经营品类较全、研发能力强、销售规模大、渠道覆盖广的龙头家居企业,广受用户认可。
2024年,兔宝宝营收高达91.97亿元,并已建成浙江、山东、安徽、柬埔寨等产业基地群,销售网点5000多家,并获得多项官方荣誉,例如工信部颁发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厂” ,以及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业、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
正是头部家居品牌实力的大幅度跃升,既赢得消费市场的成功,收获用户的认同,并以口碑沉淀完成消费品牌的塑造,又获得了政府层面的重视。
兔宝宝等品牌入选中国消费名品的现象,意味着中国头部家居品牌已成功破圈,跨出了行业局限,闯入中国有代表性的一线品牌之列,并且完成从行业品牌向消费品牌的跨越。而家居产业,也从以前的低关注上升为各方聚焦的万亿沃野。
头部家居品牌成功破圈,闯入中国一线消费大牌之列
遍观工信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清单,93家企业品牌覆盖国内大多数有代表性的消费大厂。
头部家居品牌闯入其中,这是一次成功的破圈,从家居行业的圈内认同走向大众层面的社会共鸣,与整个消费行业的优秀者同行,联手构筑代表中国消费产业的品牌军团。
往前追溯,高度细分的家居行业里,崛起了一批具备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凭借技术、产品、渠道、口碑等优势,成为细分市场里的领跑者。
但放到全行业来看,尤其是跟汽车、家电、手机、电脑、食品等行业里的知名品牌相比,差距依然存在。
厚积薄发,变化逐渐发生。近年来,受益于房地产红利、市场集中度上升,以及多年的实力沉淀,一些头部品牌完成了营收规模、影响力、营销网络的大步跨越,成功突破原有的行业局限与受众边界,从垂直领域的专业标杆跃升为消费市场的中流砥柱。
尤其是频繁出现于一些公共榜单,与全球大牌共舞,新的商业奇迹得以孕育发生。
此次工信部发布的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就是破圈的一次生动佐证,也是政府更高层面对头部家居品牌给予的又一次认可。
据了解,“中国消费名品名单”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落实“十四五”规划中“培育千个国际知名品牌”目标的核心举措,旨在筛选具有全球竞争力、创新能力及品质保障的消费品牌。
该名单的评价机制极为严格,从品质可靠性、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性、全球化潜力四大维度进行审核,最终入选者将成为国家对外展示“中国质造”实力的名片。
来源:中国消费名品名单部分品牌
从名单可见,兔宝宝占据家居板块的重要一席,而家电领域则是海尔、美菱、老板电器、格兰仕等大牌,服饰品类则是海澜之家、波司登、太平鸟等一线品牌,食品行业则以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西凤酒等标杆为主,共同组成了这批中国消费名品方阵。
从行业品牌向消费品牌的跨越
一种商业规律是,众多企业最初以行业品牌立足,凭借供应链、技术、产品、营销与专业服务赢得业内认可。
受市场饱和、竞争加剧与增长瓶颈等因素影响,向消费品牌跨越成为关键突破口。
实现这一跃迁非常艰难,往往只有少数品牌能够做到。
它要求品牌从幕后走向台前,重建经营逻辑;从单纯强调产品与销售能力,转向兼顾用户体验与情感共鸣;从依赖渠道与合作伙伴,到直面消费者保持对话、建立长期互动关系。
此前较长时间里,家居品牌的影响力局限于行业里,经销商、设计师、安装师傅们比较熟悉,但很多消费者并不了解品牌情况,当需要购买某些产品时,往往临时查询比较,或者依赖于第三方的推荐。
而如今,家居消费品牌的产生,尤其是兔宝宝这样的中国消费名品出现,一方面提供了从行业品牌向消费品牌跨越的佐证,进而助力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用户在购买家居产品中,将拥有更强的决策自主性,而不仅是依靠第三方推荐。
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兔宝宝付出了三十多年的努力,以产品力为根基,以行业品牌为起点,将行业积累转化为消费市场的信任资产,实现了消费品牌的飞跃,在破圈过程中既守住基本盘,又打开新增量。
从行业品牌向消费品牌升级的过程中,至少有两点值得特别提及:
一是产品力的强大,满足用户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为口碑积累、品牌影响力提升打牢坚实的基础,支撑起了兔宝宝消费名品的大厦。
具体表现在品类完整度、环保、设计、标准、专利技术等多个关键细节上,品类方面,兔宝宝已成功构建板材、全屋定制、地板、木门、家配等一站式家居解决方案。
仅是板材,就有难燃板、零醛超净板、除醛抗菌生态板、双效抗菌抗病毒板、植物胶板材、ENF级防虫蛀板材、细木工板、顺芯板、PET轻奢板、超强实木多层板、彩臻板等丰富的种类。
并以出色的环保品质不断领跑,从E1到E0、ENF、ENF+级跨越式突破,从净醛系列再到负离子,同时推出抗菌、阻燃、防蛀及植物胶等产品,构建全方位健康家居解决方案,构筑起消费品牌的基石。
加之兔宝宝参与GB/T39600-2021《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量分级》、GB/T39598-2021《基于极限甲醛释放量的人造板室内承载限量指南》国家标准的制定,自主研发近700项专利技术,则进一步增强品牌的权威性,以及在环保健康领域的代表性。
二是销售、服务与交付网络的全球覆盖,为打造消费名品创造了充足的条件。
据了解,兔宝宝拥有5000多家门店,海外市场布局六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布局海外研发与制造基地,推动中国环保标准与技术走向国际。
这种毛细血管级渗透力的消费服务网络与市场版图,使得兔宝宝品牌触手可及。
大材研究认为,未来家居行业要想打入第一梯队,消费品牌将是一道门槛。也就是企业必须打破行业局限,不仅建立起经销商、设计师、技工师傅等行业群体的合作关系,更要占领大众消费者的心智。
从低关注度上升到大众影响力层级
长期以来,以家居、建材、装修等板块为主的大家居产业,其典型特征就有一条,即低关注度。
无论是重点企业的知名度,还是整个行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远不及电子信息、汽车、软件、家电、食品、服饰、互联网、手机、电脑等领域。
即使是行业里的重点品牌事件,也局限于小范围内传播,未曾像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掀起巨浪,也未能像食品、饮料、服饰、医药等板块,不时成为话题。
伴随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集群的壮大、龙头企业的崛起,以及超百家主板上市公司的出现,家居行业受到的关注度明显升级,逐步从低关注度走向大众影响力的层级。
这一点表现在多个方面,无论是政策的重视程度,还是舆论热度,抑或大事件辐射范围、品牌影响力的经常性破圈,都有新的突破。
从政策角度看,家居消费被国家层面寄予厚望,这一产业上升到部分省市核心经济增长极的高度,被视为万亿航母级别的市场,或者千亿体量的引擎。
仅2021年到2025年初,据大材研究的不完全统计,仅中央政策,跟家居产业与消费相关的已超10项,而省部级的相关规划与政策支持,则多达数十项。
此次工信部发布的中国消费名品名单,轻工行业28家知名品牌入选,家居建材就有7家,也就是占整个轻工行业的25%,可见分量已非同寻常。
舆论热度也有鲜明变化,越来越多的官媒保持对家居行业的密切关注与高频次报道,一些品牌与行业事件不时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加上券商研究、品牌跨界、重大社会活动参与等,家居行业已不再是以前的默默无闻,而是成为比肩于家电、食品、服饰、计算机等热门行业的消费主角与经济担当。
来源:兔宝宝设计大赛
在这种新的环境下,头部家居品牌的经营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会。
一方面,引领居住潮流的产品力、全球级的销售网络覆盖及交付能力,已然构成核心能力。
另一方面,拥抱社会热点,成为话题焦点,并突破行业品牌局限,破圈而上,完成消费品牌的跨越,将是亟待翻越的新门槛。这道门槛,更高更难,或许只有少数实力派能够担此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