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部长谈文旅热“温差”现象:消费升级引发市场分化,文旅市场大有可为|两会声音
创始人
2025-03-13 22:52:41
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敬 两会报道

最近两年,文化和旅游消费呈现出快速复苏且持续火热的发展态势,旅游数据不断刷新纪录。然而,在此过程中,却呈现出一种“冷热不均”的现象:热门路线、景区和场馆人潮涌动,一票难求;而另一些冷门景点却依旧冷清,游客寥寥,甚至部分旅游企业因经营困难陷入破产重整。这种 “冷热不均”现象为何会出现?

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文旅热”中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感受有“温差”的现象作出回应。

他指出,“温差”现象背后是文旅消费升级导致的市场分化。“温差”实际上是一种压力,倒逼文化和旅游企业适应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升级,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孙业礼指出,消费不足是当下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他强调,对于扩大消费,文化和旅游大有可为。

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热门、冷门景点真正的差距不是资源,而是体现在内容和运营上。热门景点在消费者心中,已经成为一种“情绪符号”和“社交货币”,例如西湖代表“诗意”,故宫代表“文化”,敦煌代表“信仰”;而冷门景点大多只是一个“地理位置”,停留在传统观光模式,缺乏文化IP和情绪价值的绑定。

“温差”倒逼文旅企业适应消费需求升级

“去年的文旅业延续了火热发展的势头。”孙业礼介绍称,去年文旅业整体人财两旺,既旺丁又旺财,既增收又增利。他举例称,去年一到小长假,著名的旅游景区,几乎所有人都在喊“我们这个地方好像来了1亿人”;著名的旅游景点、博物馆、大型演唱会都是一票难求;除此之外,像原来比较冷门的文化夜校、老年夜校都是一座难约。

数据显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约6%。在文旅部门审批备案的经营主体有31万家,同比增长了约4.7%。旅游方面,去年国内旅游规模达到了56亿人次,同比增长近15%;国内旅游花费5.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17%。入境旅游方面,去年入境旅游人次约1.32亿,花费接近1000亿美元。

从盈利的情况看,去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利润约1.3万亿元,营收利润率超过9%;A级旅游景区的门票收入、度假区接待收入、旅行社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都在10%以上。

不过,尽管整体行业表现亮眼,但不同地区和企业的感受存在明显差异。孙业礼也指出,文旅的热度不一定看数字,每个人、每个企业也都有不同的体感。他分析认为,这种“温差”现象背后是文旅消费升级导致的市场分化。

他指出:“随着我们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需求在不断升级。简单来说,过去消费的是实物,现在主要消费的是服务,过去看重的是产品的实用价值,现在更看重产品的文化品质,看重它的审美价值、情绪价值。如果说过去是为了需要买单,现在主要是为心情买单,我花钱不只是因为我有需要,更主要的是因为我高兴、我热爱,这是一个变化的情况。”

从市场表现来看,凡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升级的情况,不断推出新产品、新设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企业,如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凤冠冰箱贴,以及云南的“旅居云南”项目,都取得了显著的盈利。

孙业礼进一步强调,文旅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不断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他举例说明,一些结合文化、旅游和科技结合的新作品、新产品,如沉浸式体验、沉浸式演出和《哪吒2》等动漫电影,因其创新性和高质量而受到市场欢迎,实现了高额演出收入和票房。相反,如果跟不上人民群众这种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的变化情况,不能主动去推出优质产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你的产品没有特点,又没有好的服务质量的话,那老百姓就不买单、不买账。

“文旅行业内的‘温差’实际上是一种压力,倒逼文化和旅游企业不断适应消费需求升级,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推动文旅企业高质量发展,各个地区和企业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孙业礼总价说。

霍虹屹认为,当下的文旅消费正在从“流量时代”进入“场景时代”。冷门景点并非没有价值,而是缺乏“内容包装”和“场景创新”。如果能找到一群对的用户,用一场对的体验,创造一种对的情绪共鸣,就能成为下一个“超级IP”。

扩大消费,文旅大有可为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了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并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具体措施。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孙业礼表示,当下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消费不足。扩大消费,文化和旅游大有可为。

对于如何把文化和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孙业礼表示,已逐步明确了一些工作的着力点。文化和旅游消费群体多元、场景丰富、链条很长,可以说几乎没有增长的天花板,文化和旅游消费在扩大消费方面确实大有可为。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对于推动我们国家高质量发展,应该说是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首先,要加强规划引领,推动把文化和旅游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跟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衔接,从而从战略布局上为文化和旅游发展留出空间,在宏观政策上予以支持。同时,我们也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根据各自不同的资源禀赋,“一城一策”“一地一策”,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从而提供更精准的政策支持。

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真金白银的投入,下一步将从金融、财税各个方面争取更多的支持,加快把短板和弱项补齐。

此外,要加快培育新的业态。“这些年文化和旅游领域不断涌现出像低空观光、海洋旅游、沉浸式体验等新的业态。对这些新的业态,我们将采取包容审慎的理念,逐步地完善服务引导管理的政策,为新业态的竞相迸发创造一个好的条件,特别是要大力支持文化、旅游企业与科技的结合,使科技这个最大的变量能够为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加速发展,不断带来新的惊喜。”孙业礼指出。

他还指出,要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任何一个支柱产业都要有实体经济,要有一批优秀的企业作为支撑。优秀企业的成长,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规范的市场秩序。“这些年在文化和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应该说也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大家反映强烈的不合理低价游、强迫购物,特别是强迫购物,损害游客的旅游体验,侵害消费者的权益,恶化当地的营商环境,也损害地方的形象。看到这些案例以后,感到令人气愤,但是又屡打不止、屡禁不绝。”

他透露,今年文旅部将准备采取专项行动对此进行治理。一方面,加大打击惩治的力度,同时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标准引领;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弘扬和践行诚信文化,争取多管齐下铲除这样的顽瘴痼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金埔园林:10月30日融资买入... 证券之星消息,10月30日,金埔园林(301098)融资买入1172.54万元,融资偿还1310.4...
北大医药前三季度盈利稳中有升 ...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北大医药10月30日晚间公布2025年三季报,1-...
「国产GPU第一股」来了 文 / 二风 来源 / 节点财经 一场关于“中国芯”的IPO,正把投资者们的目光锁定在上交所。 ...
广州轻工集团创新创业板块成果发... 2025年10月28日,广州轻工集团创新创业板块成果发布暨五羊数智广场全球招商大会成功举办。会上,广...
银行App“瘦身”,意在重构服... 近期,多家银行陆续将直销银行、信用卡、企业银行、生活服务类App的相关功能与服务整合至手机银行App...
宁夏首富党彦宝的煤化工难题待解... 2025年前三季度,煤化工龙头宝丰能源(600989)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5.45亿元和89...
全球黄金需求,创新高 世界黄金协会10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总量(包含场外交易)达1313吨...
存款减少超千亿、理财产品增加,...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8月份央行金融数据中,“8月新增居民存款1100亿元,同比大降6000亿元...
支持提振消费!免税店政策“升级...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 题:支持提振消费!免税店政策“升级” 新华社记者申铖 支持国内商品进店销售...
华菱钢铁:第三季度公司内部生产... 证券日报网讯 华菱钢铁10月30日发布公告,在公司回答调研者提问时表示,第三季度公司内部生产经营保持...
公告速递:兴证全球中证沪港深3... 证券之星消息,10月31日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兴证全球中证沪港深3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
亚马逊股价暴涨近14%!云业务... 财联社10月31日讯(编辑 刘蕊)美东时间周四盘后,亚马逊最新财报显示,其云业务(AWS)收入增速达...
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完善消费者保...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赵文君)记者10月30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持续...
海博思创单季净利大涨872%,...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储能集成龙头海博思创(688411.SH)的业绩爆发。 10月30日晚,海博...
原创 足...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温颖颖 要不是#足力健回应跨界卖水饺...
32万亿元银行理财寻觅新定位 钛媒体App 10月31日消息,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2.1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
京沪高铁(601816.SH)... 2025年10月31日,京沪高铁(601816.SH)发布2025年三季报。 公司营业总收入为328...
库克回避“iPhone Air... IT之家 10 月 31 日消息,科技媒体 Appleinsider 今天(10 月 31 日)发布...
工行、农行、建行、中行,最新业... 10月30日,四大国有银行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悉数出炉。 工行、农行新增贷款超2万亿元 从总资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