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蚂蚁消金2025年首批不良贷款挂网5.81亿元,违约人更趋年轻化
创始人
2025-02-13 22:19:13
0

2025年2月5日,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蚂蚁消金”)在银登中心挂出新年首批个人不良消费贷款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达5.81亿元,涉及3.94万名消费者、5.54万笔消费贷,借款人平均年龄约38岁,最高单笔未偿金额达24.86万元。该资产包以0.9折低价(起始价5020万元)公开竞价转让,引发市场对消费金融行业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的关注。

梳理发现,这是蚂蚁消金自2024年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不良资产处置。此前,其曾于2024年9月和8月分别转让未偿本息5.9亿元和5.88亿元的不良贷款,涉及近20万名借款人。频繁的“甩包袱”动作背后,折射出的是个人消费贷逾期率攀升,以及金融机构加速通过银登中心等平台出清不良资产以优化资产负债表。

根据银登中心数据,2024年消费金融公司挂牌转让的不良贷款规模达477.97亿元,同比增长超120%,其中个人消费贷占比高达66%。作为行业头部机构,蚂蚁消金的资产转让规模虽未居首(南银法巴消金以30亿元位列第一),但其庞大的客户基数(服务超4亿人)与业务集中度(承接花呗、借呗业务),使其风险敞口备受瞩目。

不良贷款激增的成因与业绩分化

此次蚂蚁消金转让的5.81亿元不良贷款,全部被归类为“损失级”。借款人平均年龄38岁,低于2024年银行个人不良贷款违约者平均年龄43.23岁,但部分贷款逾期超1000天。从违约原因看,根据行业调查,超60%的消费贷违约者因收入减少无力还款,另有25%受企业经营困难波及。

值得注意的是,蚂蚁消金的主要客群集中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其中六成用户无信用卡使用记录,信用资质相对薄弱。这一群体对经济波动更为敏感,2024年传统行业转型压力加剧,部分新市民(如外卖员、货车司机)收入稳定性下降,进一步推高违约风险。

尽管资产质量承压,蚂蚁消金2024年上半年仍实现营业收入59.85亿元,净利润9.25亿元,同比增长108%。2023年其净利润同比2022年暴跌82%至1.52亿元,这一“骤跌骤涨”背后难免让人争议。

有分析认为,利润波动与资产扩张带来的拨备计提直接相关。2023年下半年,蚂蚁消金新增近600亿元贷款余额,按行业拨备覆盖率(130%-280%)估算,需计提超10亿元准备金,显著侵蚀当期利润。此外,蚂蚁集团战略调整(如退出小贷业务、聚焦合规)亦可能导致利润分配机制变化,部分高风险资产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至表外。

为应对风险,蚂蚁消金于2024年末推出“小红花”智能实时交互式风控系统,强调通过大数据与AI技术动态监测借款人行为。蚂蚁消金总经理江浩表示,“小红花“系统是面向未来10年的一次重要创新升级,额度可互动,意味着蚂蚁消金在为用户管好油门刹车的同时,把方向盘交给用户。然而,此次不良贷款规模表明,技术手段对存量风险的化解作用有限。

行业人士指出,“小红花”系统更侧重贷后管理,而蚂蚁消金的根本挑战在于客群风险分层不足,其依托支付宝场景的流量优势,虽能快速扩张规模,但难以规避经济周期对长尾客户的冲击。

催收争议与治理隐忧

蚂蚁消金转让的5.81亿元不良贷款的背后还有用户对催收行为的强烈不满。黑猫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花呗”“借呗”相关投诉超6万条,涉及暴力催收、骚扰亲友等问题。总结发现,整体可以分为三类:催收人员频繁联系借款人亲属、同事,甚至威胁恐吓;在非工作时间高频拨打电话、发送侮辱性信息;用户因短期困难申请延期还款时,遭强硬拒绝。

例如,2025年1月一名用户投诉称,蚂蚁花呗委托第三方给其通讯录好友,家人发短信,给其造成困扰,名誉受损。蚂蚁消金虽回应称“持续优化用户体验”,但用户普遍反映客服答复模板化,缺乏实质性解决方案。

催收乱象与行业不良率攀升互为因果。2024年消金公司不良贷款转让规模激增,部分机构为加速出表,降低催收成本,委托第三方采取激进手段。蚂蚁消金虽未披露具体催收外包比例,但其高管坦言“需平衡资产回收与客户体验”。

2023年以来,蚂蚁消金管理层经历多轮调整:原首席风险官梅炜离职,乔占稳、林嘉南相继接任;董事长金晓龙上任后,新增董事及独立董事席位。频繁人事变动虽被解释为“引入专业人才”,但也引发对战略连续性的质疑。

与此同时,蚂蚁消金的业务定位仍显模糊。其宣称“服务现有4亿客户优先于扩张”,却通过承接花呗、借呗实现资产翻倍增长。这种“规模优先”策略与监管要求的“稳健经营”存在张力,2023年净利润缩水即暴露了规模与效益的不匹配。

蚂蚁消金的5.81亿元不良贷款转让,既是经济下行周期中消费金融风险的缩影,也揭示了头部机构在规模扩张与风险管控间的两难。短期看,通过银登中心出清不良资产可缓解资本压力;长期而言,唯有优化客群结构、提升风控精度,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招商“联姻”生变 多家光伏企业... 过去数年,光伏产业成为多地招商引资的“香饽饽”。如今,市场环境生变,昔日一些企业经历了“联姻”蜜月期...
科技巨头的人工智能投资在202...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科技巨头亚马逊(AMZN)、Alphabet(GOOGL、GOOG)、微软(MS...
一习话丨“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
三年亏近八亿!这家独角兽却估值... 星标★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近日,证监会披露,视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视涯科技”)进...
浦发银行与海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 8月1日,浦发银行与海尔集团在青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浦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为忠,海尔集团董事局主...
泰诺麦博外籍董事长廖化新年过七... 瑞财经 刘治颖7月31日,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诺麦博)科创板IPO获受理,保荐...
高层大换血,泉州银行离IPO还... 《投资者网》崔悦晨 近期,泉州银行的高层人事调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7月4日,泉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发...
3年1.65亿美元!东契奇顶薪... 北京时间8月3日消息,来自名记Shams的报道称,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卢卡-东契奇和湖人队达成一份为期...
原创 蒙... 16年前,蒙古国做了一个“胆子很大的决定”,把自家最大的铜金矿,奥尤陶勒盖矿,卖给了澳大利亚的矿业巨...
张蕊被奈雪的茶罢免独立非执行董... 新京报讯(记者王子扬)8月1日,新茶饮企业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奈雪的茶”)发布公告称,董事会...
知名商场、公园附近!赣州这2宗... 赣州万达广场附近有两宗优质住宅地块,正在计划出让,两宗地块面积加起来有260.35亩,面积比较大,未...
“国补”继续!10月将下达第四... 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
苹果预计明年发布个性化Siri... 来源:快科技 快科技8月1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今日,苹果公司发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 报告期内...
K时评|告别“0元购”,美团阿... 《科创板日报》8月1日(研究员 梁又匀)历时近半年的互联网平台即时零售“大战”迎来大结局。 8月1日...
中诚咨询IPO揭秘:董事长丈夫... 中诚智信工程咨询集团(简称“中诚咨询”)在冲刺北交所上市的道路上,其股权结构和控制权安排引发了广泛关...
伯克希尔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5... 北京时间8月2日晚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这份备受瞩目的业绩报告显示,公...
抓住稳就业“牛鼻子”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完成全...
天佑德酒十年未破增长难题!劲酒... 纵向对比发现,公司2024年12.55亿元的营收规模仅与2019年持平,意味着近五年来基本处于停滞状...
谁在做空宁德时代?超45亿元分... 华夏时报记者 李未来 北京报道 7月30日宁德时代交出上半年成绩单:实现营业收入1788.86亿元...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 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 市场监管总局7月31日发布并施行《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以下简称《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