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2024年以来,阿坝县通过消费帮扶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激发内生动力,助力群众增收的事迹十分活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消费帮扶中,阿坝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要负责农特产品供给工作。日前,记者在阿坝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了解到,该社按照县委、县政府托底性帮扶相关要求,依托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省内结对帮扶、省直定点帮扶等政策,积极加强县域内农特产品产销,截至目前,销售额已突破4100万元。
“为了让阿坝县的农特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积极与生产厂家、各帮扶企业建立长效沟通机制,与阿坝县本地27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实地拜访蜀道集团总部、各直属及各下属项目部,就产品质量、产品供应量、售后服务及销售方式方法等进行沟通交流,积极研发新产品,提供售后服务,提高消费帮扶服务能力。”阿坝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工作人员马慧说。
据了解,阿坝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目前销售的有220余种农特产品,包括新研发的青稞面包、五仁馅青稞饼、虫草茶、冷吃牛肉、卤牛肉、煮手抓肉等10余种新产品,并提供生鲜牛羊肉切片包装、分割等额外服务。
悠悠糌粑香,连着帮扶情。当四川达陕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捧着从阿坝县茸安乡蒙古村辗转而至的水磨糌粑,心情新奇又高兴。蒙古水磨糌粑是村上自办的集体经济,也是当地的特色产品,很受当地群众欢迎,但受市场限制,销量有限。为此,托底性帮扶茸安乡的四川达陕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消费帮扶的形式,进一步拓宽蒙古水磨糌粑的销售渠道,提升其销量,为当地群众增收创造条件。
据蒙古村党支部书记尼不丹介绍,今年4月份,蒙古村与四川达陕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委员会签订了蒙古水磨糌粑购销合同,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增收8万余元。
四川达陕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委员会的订单属于大额订单,为了按期按质交付,村上聘请了当地村民参与加工。蒙古村村民飞各和妻子参与蒙古水磨糌粑的加工,半个月就挣到了5000多元。对飞各来说,能在家门口挣到可观的收入,是件非常高兴的事。
据了解,除了糌粑,今年1月,帮扶茸安乡的蜀道集团川高公司也以消费帮扶的方式,一次性购买了该乡职尕村的1.5万余斤干胡豆,为该村村民创收7万余元,平均每户增收1000余元。
通过直接购买产品助力当地发展的事迹还在阿坝县柯河乡上演。在阿坝县的高山峡谷间,柯河乡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一种特有的茶叶——藏雪茶,每年采茶量达1万余斤,产品远销国内外,深受消费者喜爱。
今年5月,浙江驻阿坝州商会负责人深入柯河乡,详细了解藏雪茶的生产工艺、茶青储量、茶叶功效等,并签订了10万元的藏雪茶采购订单,为藏雪茶产业发展和当地群众增收注入更多动力。
下一步,柯河乡将持续加强与浙江驻阿坝州商会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藏雪茶走向更大舞台,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也将紧抓“三峡集团托底性帮扶”和浙江、德阳结对帮扶等机遇,积极争取藏雪茶提档升级项目,力争将产业入驻县产业园区,建立“公司+支部+农户”的产业链条,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消费帮扶,卖出去的是产品,聚拢的是民心。今后,阿坝县将把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加入消费帮扶供给清单,让消费帮扶惠及更多群众,让阿坝县的特色产业焕发新动能。
主管:中共阿坝县委宣传部
主办:阿坝县融媒体中心
总编:尕让泽登
监制:查晓红 杜晓鹏
责编:赵小雪
编辑:卓嘎吉
记者:赵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