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受访者曾受算法困扰 短视频、电商平台是“重灾区”
创始人
2024-12-19 12:00:54
0

样本说明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于2024年12月发起此次问卷调查。其中,男性受访者占50.29%,女性占49.71%。从年龄段来看,18-25岁占13.85%,26-35岁占45.87%,36-45岁占32.36%,其他年龄段各自占比不超7%。受教育程度方面,大专/本科占比最高,为65.89%;高中/中专占23.05%,硕士及以上占8.61%。从居住地区来看,城镇居民占84.87%,农村居民占15.13%。

随着大数据、AI等技术广泛使用,算法已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高效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又可能以大数据“杀熟”“信息茧房”等形式侵蚀消费者权益。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之际,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面向网友发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98%的受访者表示在互联网曾遭遇过算法应用带来的困扰,其中,短视频/直播平台、电商平台、网络社区平台是“重灾区”。有过半受访者担忧算法之下,可能削弱自身独立思考能力。

过半受访者称点“不感兴趣”仍收到推送

调查结果显示,近98%的受访者表示在互联网遭遇过算法带来的困扰,且城镇地区受访者对算法应用产生的问题更加敏感,反映遭遇各类算法问题的占比均高于农村地区。

调查中,反映个性化推送问题的受访者占比最高。64.49%的受访者表示浏览过某一话题/产品/服务后,发现平台持续推送相关内容;同时53.78%的受访者反映,自己对该类内容点击“不感兴趣”后,平台仍推送类似消息;更有50.41%的受访者表示,关闭“个性化推荐”后平台仍根据浏览记录推送相关内容。

此外,还有不少受访者反映,在算法的影响下,平台存在不同用户搜索结果不一致、评论区内容不一致等现象,质疑平台有意制造“信息茧房”。有受访者表示,其是在社交平台上刷到相关网帖,才知晓部分短视频平台的评论区也有“个性化排序”:不同用户点开同一视频,平台展示的“热门评论”可能千差万别。在其看来,这样的个性化算法严重干扰用户对内容的判断。

对此,南都记者留意到,本次“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之一正是实现算法自主可控,要求各平台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操作便捷、功能有效。

短视频/直播平台算法问题吐槽声最多

问及受访者曾在哪类互联网平台或应用遭遇算法困扰较多,短视频/直播平台,以及电商平台的占比均超五成;其次是网络社区平台,占比超四成半;旅行服务平台占比超三成半。整体来看,42.96%的受访者认为算法广泛应用已经对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交互分析结果显示,反映曾在短视频/直播平台遭遇算法问题的受访者中,超八成表示平台持续推送同类主题内容。有受访者指出,有时自己只是误点进某位博主的主页,平台便以为自己对其感兴趣,连续在首页推送好几条该博主的内容,反而影响了用户体验。

曾在电商平台遭遇算法问题的受访者中,则有约六成半反映自己关闭个性化推荐服务后,平台仍可准确“猜中”自己计划购买的商品并主动推送,质疑相关功能只是摆设;约两成半表示自己与他人可领取的优惠券面额不一,可能存在大数据“杀熟”。

有受访者表示,某电商平台不时会推出浏览指定页面送优惠券活动,一开始送的是如“满5.01减5”等近乎零门槛的优惠券,但随着参与活动的次数增多,可领取的优惠券面额不断缩水。但偶然间改用家人的手机参与同一活动,又可领到大额优惠券。在其看来,这同样属于大数据“杀熟”的表现之一。

而反映网络社区平台算法问题的受访者中,有四成半表示曾发现自己与他人对同一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不一致。有受访者称,某社交平台的关键词搜索结果几乎每次都不一样,一方面不便于自己查找信息,另一方面担心与自己想法相左的内容可能已被平台隐藏。

“一老一小”更易受算法影响

数据还显示,超九成受访者认为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算法影响。有受访者强调,当下未成年人作为“网生代”群体,在算法技术的“陪伴”下成长,可能在算法的诱导下养成特定的思维方式,甚至影响世界观、价值观。也有受访者指出,以“一老一小”为代表的现实生活单一、自控能力较弱的人群,算法推荐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他们在算法之下,更容易沉迷在特定内容的茧房之内,甚至接收到有害信息。有受访者建议,应该加强提升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对算法影响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副主任赵精武指出,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针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群体做了区分,因为这两类群体在面临算法推送时存在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未成年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有限,易受到网络沉迷的影响;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一般碰到的问题是大量新兴的技术,以及这些信息技术无法使用的问题,因此所要解决的是适老化问题,并且还有防止网络诈骗的风险。

算法催生行业“内卷”受关注

谈及算法广泛应用带来的负面影响,过半受访者担忧对算法的过度依赖,可能削弱独立思考能力;各有48.66%的受访者担忧算法可能导致人们只看到同类观点、影响个人价值观,以及易被平台诱导、影响个人消费等行为决策。

值得一提的是,有从事算法相关工作的受访者表示,算法作为一种技术,终究缺乏人类的情感判断和价值观;部分平台过度强调算法机制作用,反而导致内容质量持续下滑。他举例称,在某些资讯平台,一些“标题党”或“钓鱼”帖文由于标题足够夸张,易引来用户点击,即使内容显然失实,甚至评论区一片骂声,依然被算法视为优质内容并加以推荐,造成“骂得越狠,流量越多”的怪圈。

此外,对于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过半数受访者担忧算法不断“优化”,催生行业“内卷”的特征可能导致他们的权益受侵害;48.89%的受访者担忧过度追求效率,催生安全风险;48.54%的受访者质疑算法对劳动者数据的监控可能侵犯隐私。还有受访者认为,平台算法作为骑手、司机劳动过程的“实际操盘手”,对劳动者权益的影响还涉及伦理问题。

超六成受访者对算法持积极态度

遭遇算法困扰已较常见,但超六成受访者对算法的应用仍持积极态度。进一步了解发现,过半数受访者认同算法的广泛应用可帮助自己更易找到所需信息,提高信息分发、传播效率;47.26%的受访者认为算法可辅助个人决策;47.03%的受访者表示算法可提升用户体验。

调查中,多名受访者表示,算法的普及确实为自己带来了更良好的产品体验。例如在电商平台搜索某商品后,能看到更多同类的推荐商品,方便自己比价;在导航软件搜索目的地,算法能帮助自己快速找到更便捷的出行方案;在社交平台,算法能主动推送更多迎合个人兴趣的内容。

有受访者认为,尽管互联网平台的算法可能产生“信息茧房”“杀熟”等现象,但通过不同平台间比价、独立验证、主动检索不同关键词、关注不同立场博主等手段,依然有办法尽可能规避此类问题。

问及受访者眼中算法治理的侧重点,58.79%认为应该明示算法规则,提高透明度,让用户了解其工作原理;58.56%认为应该完善多元内容推荐机制,减少信息茧房效应;提出应重点防止大数据“杀熟”的也超过半数。

专家观点

网友尝试“反向驯化”对抗大数据“杀熟” 专家:算法透明方能治本

“价格太贵了!要是不降价、不发优惠券,我是不会买的!”连日来,社交平台上出现不少网友批评大数据“杀熟”的帖文评论。网民尝试通过频繁“哭穷”等手段建立“人设”,从而影响算法推送,获得自己期望的优惠。“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的话题一度登上热搜。

这些“小聪明”有没有用尚不能肯定,但网民对大数据“杀熟”的不满与对抗不容忽视。有专家表示,网络平台算法向上向善,不能仅靠社会呼吁商家自律,不能倚仗网民的“算法驯化”。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机制才是关键所在。  

热议:反复评论“机票太贵”可降价?

“大数据杀熟”,指互联网平台对用户消费行为、支付能力进行深度分析后,通过算法实现差异化定价,从而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比如,电商平台可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记录、购买历史、设备信息等,将用户“标签化”——新用户享有各种促销、折扣,而老用户则无法享受优惠,甚至还因长期购买,成为平台眼中的“高价值目标”。

针对此类现象,近期不少网民在社交平台分享对抗大数据“杀熟”的攻略,例如“第一次搜机票,直飞最便宜的也要4309元,我就反复评论‘机票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后来就变成了1903元”。

网友总结这套操作背后的逻辑:既然互联网平台的算法可根据用户的行为和反馈来调整推送内容,用户自然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影响算法的推荐结果,通过特定的评论,如“太贵了”“买不起”“我不打算买了”等,让算法认为你对价格敏感,从而改变平台对你的画像、从“想要进行跨国旅行的有钱人”变为“旅行取决于机票价格、没什么钱的人”,促使平台提供更大幅度的降价优惠。

通过这些手段,真能左右平台给消费者设定的“人设”吗?多家旅游出行平台官方客服表示,机票价格实时变动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即便这名消费者有反复评论的行为,也无法证明最终降价是由用户所评论的内容决定的。  

专家:“反向驯化”只是“小聪明”

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互联网平台对用户精准画像早已成为现实。通过收集用户在平台上留下的个人兴趣、社交关系、地理位置等可量化的数据,互联网平台甚至可以“比你还懂你”。

为了不被算法“算计”,除了通过特定评论营造“穷鬼”人设外,不少用户还通过定期清除应用缓存、使用隐私模式、切换不同支付方式等方法,试图让平台算法无法持续跟踪其行为数据,阻止平台根据过去的数据来推算未来的消费行为。不过,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晓峰认为,这些方法即便有效,想要彻底根治“大数据杀熟”,也不能只靠这些“小聪明”“土办法”,“互联网和算法能够很快识别出用户的真实动机和行为。”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陈兵也表示,“算法通过大数据为用户进行综合画像,一条留言不能代表单个用户全部维度。‘反向驯化’可能在初期实现降价,但后续算法会根据订单量等判断用户仍在继续购买、使用相关服务,可能还会涨价,这种做法反而会让算法更加‘精明’。”

A12-13版采写:南都记者 李伟锋 图片由腾讯元宝AI生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安克创新考虑赴香港二次上市,今... 安克创新拟赴港二次上市,扩大全球化布局,此前受充电宝限制与召回事件冲击 据媒体消息,深圳A股上市消...
东方甄选尾盘跌超20%!公司回... 一则涉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周成刚相关传言让东方甄选股价尾盘跳水。 截至8月19日港股收盘,东方...
河南消费品牌频频出圈,巴奴或将... 顶端新闻记者 白刘阳 世界制造看中国,中国消费看河南。 近几年,河南消费领域风起云涌,一批在全国乃至...
6天5涨停!002052,紧急... “公司近期关注到网上传播的关于公司进入英伟达、Meta、谷歌、华为、寒武纪等企业的供应链的相关信息,...
拿下临安昌化沿溪低密宅地!新面...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印梦怡 蒋敏华 刚刚,临安区昌化镇一宗优质宅地成交。这是时隔6年之后,昌化宅地供...
原创 与... 当地时间8月15日,阿拉斯加的美俄高层会晤刚刚结束,特朗普便在福克斯新闻的镜头前,突然对中美之间悬而...
布米普特拉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 美国另类投资巨头Stonepeak正将绿色资本版图延伸至炽热的中东沙漠。本月十九日,这家管理资产达七...
财通资管李响:拥抱AI浪潮,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孙永乐 上海报道 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
影石创新市值首破千亿大关 “硬... [ 影石创新总市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80亿元,8月以来累计涨53.63%。 ] 继上周创始人“...
原创 中... 关税战争一开始,网络上一些天真的网友认为,美国对白宫的老盟友们施压时,这些国家或许会选择站在中国背后...
京东,不止想要个美食城 七鲜美食MALL被视为“餐饮实体基础设施”,是京东入局实体餐饮的一次重要试点。 某种程度上,京东盯上...
机构预测:2025年国内消费级... 凤凰网科技讯 8月19日,CINNO Research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XR消费级市...
新东方CEO周成刚被传遭立案调... 今日,有网传消息称新东方集团CEO周成刚(俞敏洪长期搭档)涉嫌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已被监管...
压倒性支持!索要200万月薪董... 界面新闻记者 | 高菁 8月19日,伯朗特发布《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会议决议公告》。此次股东...
8月19日影石创新(68877... 证券之星消息,沪深交易所2025年8月19日公布的交易公开信息显示,影石创新(688775)因有价格...
荣膺金贝“2025卓越信托公司... 近日,在第十八届「金贝」资产管理竞争力案例评选中,平安信托凭借在业务转型、服务实体经济及社会责任践行...
焦点复盘沪指冲高回落收阴十字星... 财联社8月19日讯,今日85股涨停,35股炸板,封板率为71%,济民健康4连板,申联生物20cm3连...
东盛金材IPO:毛利高企VS产... 近日,北交所更新了哈尔滨东盛金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盛金材”)的上市进程。 据悉,...
中报速览丨泡泡玛特:上半年营收...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贾永标 潮玩王国最新成绩单出炉。 8月19日,泡泡玛特国际集团发布2025年半年...
每日收评三大指数均小幅收跌,两... 财联社8月19日讯,市场全天冲高回落,三大指数微跌。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59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