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亿现金瞄准过敏鼻炎,羚锐制药如何吃下?
创始人
2024-12-08 14:43:54
0

并购交易在创新药上有了星星之火。

作为一家创新药企,银谷制药的核心产品系苯环喹溴铵鼻喷雾剂(下称“必立汀”),2023年已经实现盈利。

在已有商业化成果后扣动扳机,羚锐制药确实降低了投资风险。

不过这对于羚锐制药来说,仍有一定压力。目前对于银谷制药的整体估值为7.82亿元,这与截至今年9月末羚锐制药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基本持平。

目前银谷制药仍在推动必立汀在其他适应症的临床试验,需要羚锐制药的持续投入。

此次收购或许会给羚锐制药的利润增长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度卖身A股公司

这已经不是银谷制药首次筹划卖身。

尽管谈判持续近1年,但还是在今年8月告吹。

“公司基于审慎原则并综合考虑公司及本次收购实际情况等因素,经公司与交 易对方友好协商,决定终止本次收购。”赛托生物指出。

近4个月后,银谷制药再度为自己觅得了卖家,估值基本持平。

彼时赛托生物计划以4.58亿元收购银谷制药60%的股权,据此测算则整体估值为7.63亿元。

此番羚锐制药计划以自有资金收购银谷制药100%的股权,预计估值为7.82亿元,以2023年净利润、收入粗略测算,对应的PE(市盈率)达到56倍,PS(市销率)为3.64倍。

这对羚锐制药来说,仍有一定的资金压力,截至今年9月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72亿元。

这或许意味着,羚锐制药不排除采取贷款等形式进行支付。

信风(ID:TradeWind01)亦多次致电羚锐制药求证此次款项的支付问题,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现金收购创新药企,确实是近来不少传统药企在收购时会采取的方式。

例如今年8月,东北制药斥资1.87亿元收购CAR-T企业鼎成肽源;11月,康缘药业筹划以2.7亿元收购创新药企业中新医药。

如此交易规模,和外资在国内的大手笔“扫货”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

2023年12月末,阿斯利康启动对抗癌创新药企业亘喜生物的收购,交易规模达到12亿美元,亘喜生物也就此成为首家被跨国企业完整收购的本土创新药企;

今年4月,Genmab启动对普方生物的收购,收购金额达到18亿美元。

由于大多数A股药企主要采取现金收购,这或许也限制了交易的规模。

信风(ID:TradeWind01)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暂未出现以发行股份方式成功收购创新药企业的 A股案例。

大多数药企采取现金收购,也受到时间成本的影响。

但历时近1年,该交易目前仍未完成。

未来A股企业整体收购创新药企案例是否会持续增多,为各方提供退出渠道正受到期待。

“一些销售基因强,但研发能力弱的传统医药企业面临增长乏力的隐忧,需要布局更多新的产品和技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北京一位医药行业人士指出,“前几年很多创新药企的估值较高,大药企更倾向于针对某单一产品达成联盟或合作。如今行业估值回调,并购市场双方的需求也在显现。”

看中大单品

银谷制药目前拥有盐酸美金刚片、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必立汀等合计7款上市药物。

作为核心产品,必立汀系1类化学创新药,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已经获批进入医保。

该药品确实市场广阔。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人数已经达到2.5亿。

不过竞争同样激烈。

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众多,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第二代口服和鼻用抗组胺药、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以及必立汀在内的抗胆碱能药。

但在必立汀的助力下,银谷制药已经实现逐渐盈利。2021年至2023年收入分别为1.39亿元、1.77亿元和2.15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1亿元、-0.01亿元和0.14亿元。

如此业绩规模对于羚锐制药来说,短期内难以带来业绩提振。

2023年,羚锐制药的收入、归母净利润已经达到33.11亿元、5.68亿元。

此次交易若能达成,凭借羚锐制药的销售能力,必立汀有望进一步拓宽终端市场。

作为一家中药企业,羚锐制药已经打造小羚羊、两只老虎等多个细分领域的医药品牌,从骨科拓展至儿童健康等。

其中核心独家品种、用于消炎镇痛的通络祛痛膏年销售额超10亿元。

近年来羚锐制药业绩一直都保持稳健的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59亿元、5.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10.07%、23.10%。

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入,或许是羚锐制药敢于发起重金收购创新药企交易的底气。

借助此次交易,羚锐制药或许有望拓宽在创新药领域更多可能性。

但收购不是一锤子买卖,后续羚锐制药可能需要持续投入研发,才有可能进一步拓宽银谷制药的品类。

目前银谷制药正在推动必立汀用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试验,这或许都需要更多研发费用的投入。

但在研发投入上,羚锐制药一直略显“吝啬”,2021年至2023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仅为3.2%、3.47%和3.02%;同期销售费用率则基本接近5成。

羚锐制药能否借助此次收购,拓宽在创新药行业的可能性,市场正在拭目以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石化:上半年利润237亿元... 【中国石化:上半年利润237亿元 董事会批准新一轮股份回购方案】财联社8月21日电,中国石化发布20...
会员体系升级潮背后,藏着大消费... 原创ⓒ 财经新知 新消费组 作者丨思原 编辑 | 江蓠 主编丨九黎 即时零售大战的掀起,使得国内电商...
斑马智行冲刺港股IPO,阿里达... 来源:时代周报-时代在线 图源:图虫 8月21日,阿里巴巴(BABA.NYSE;09988.HK)...
创业板三大权重行业 谁后劲更足... 央广网北京8月21日消息(记者蔡军)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创业板三大权重行业分...
原创 1... 今天要讲一位传奇女性哦,她17岁未婚生子,被学校排挤,却靠一手烂牌逆天改命,最终培养出世界首富,自己...
原创 加... 看来前几天中方对加拿大的反制还是没让他们痛改前非,仗着中国一时间找不到产品的替代品仍旧对中国耀武扬威...
股票行情快报:美芯晟(6884...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8月21日收盘,美芯晟(688458)报收于45.62元,下跌1.28%...
读懂IPO|安达股份超八成收入... 来源丨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丨陆烁宜 编辑丨郑琳 8月6日,湖州安达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达股...
【投融资动态】纬钛机器人A轮融...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8月19日公布的信息整理,上海纬钛科技有限公司A轮融资,融资额未披露...
沪指连捷,谁在入场?次新基金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妍君 最近一个多月,A股持续上攻,上证指数接连突破3...
原创 中... 近期,中美两国再次宣布,将互相暂停征收关税的措施延长90天。在这段时间里,双方只会维持最低10%的关...
人车家生态闭环:小米锁定最强增... 8月19日晚,小米集团发布史上最强财报,当季总收入、核心业务及创新业务收入、经调整净利润等多项指标,...
*ST观典董事长高明及董事程宇...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换换 王蔓蕾)8月20日晚间,*ST观典(6...
小红书又变“小黄书”,“兴趣”... 作者:高见 近期,小红书宣布新一轮品牌升级,将品牌口号改为“你的生活兴趣社区”。平台希望用“兴趣”取...
斑马智行拟被阿里分拆独立上市,... 8月21日消息,今日,阿里巴巴公告称,拟议分拆斑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斑马智行”),并在...
天融信发布2025年中报 智算... 本报讯 (记者丁蓉)8月20日晚间,天融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融信”)发布2025年半...
消费降级还是升级?于东来揭示产... 近期,社交媒体上“消费降级”一词频繁出现,引发了广泛讨论。从超市货架上被一扫而空的临期食品,到消费者...
刚刚,直线拉升!DeepSee... 【导读】市场小幅跳水,DeepSeek发布升级版AI模型 中国基金报记者 泰勒 兄弟姐妹们啊,今天的...
【港股收评】三大指数齐跌!苹果... 8月21日,港股三大指数震荡走弱。截至收盘,恒生指数跌0.24%,国企指数跌0.43%,恒生科技指数...
IPO雷达|斑马智行递表港交所...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薇 8月20日,港交所官网显示,斑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斑马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