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倒下的真相:谁杀死了“味精大王”?
深氪新消费
2023-06-20 14:50:57
0

原标题:巨头倒下的真相:谁杀死了“味精大王”?

这是深氪新消费第1156期分享:莲花亏损,难续昔日荣光。

作者|沐九九

编辑|黄晓军

来源|深氪新消费[ID:xinshangye2016]

封面图|网络

谁还记得莲花味精?

作为一代“味精大王”,莲花味精巅峰时期年产量高达12万吨,产值22.3亿元,仅国内市场就占据43.4%的市场份额。即使放眼全球,其单厂味精产量也是位居世界第一,3年更是出口10万吨,已然称得上国产品牌之骄傲。

但近年来,不仅市场上难寻莲花味精的踪影,就连公司也不得不走上卖商标,以收购化危机、促增长的局面。

自3月起,莲花健康公司便启动了收购自嗨锅的业务,拟以3-6亿元现金,收购杭州金羚羊不低于20%股权。然而时隔3个月,这项收购依然没有进展。

从民族骄傲到跨界求生,味精大王真的没落了。

01

一路光辉造就“味精大王”

1907年,一位日本人意外从海带中提取出“味之素”,将其放入菜品中能让食物味道更鲜美,这便是味精的由来。

八十年代之后,味精开始传入中国。由于味道鲜美,味精一进入中国便出现了几何式增长。1983年,看中了味精这块市场的周口国营味精厂(莲花味精厂前身)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县开业。

成立初期,工厂一穷二白,资金、技术、人才均跟不上,就连厂长还是将当时项城饴糖厂厂长李怀清调任过来的。

不过,作为第一任“掌门人”,李怀清一出手就表现出非凡的魄力:不仅发动全场员工自筹资金62万元,用来扩建厂房、招揽人才,还率先从国外引进先进生产设备。

随后,在“能用旧的不用新的”“能自制就不购”的原则下,味精厂迅速进行改造扩建。不出半年时间,工厂产能就扩大到了1000吨,而在三班倒和四班倒工作制度的实施下,莲花味精生产效率更是大幅提高。

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仅建厂一年,莲花味精就创造了产销400吨的喜人业绩,并在之后一路飙涨。

到1994年的时候,莲花味精的年产量已经达到10万吨,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几年后,莲花味精又以12万吨的年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其产值也由最初的945万元增长至22.3亿元,足足增长了236倍。

这期间,由于莲花味精势头强劲,不仅快速成长为当地的经济支柱,还直接助力项城在1993年完成撤县设市,向前迈进一大步。

也正因如此,莲花味精在项城当地颇受欢迎,而李怀清也被当选为全国劳模,不仅受邀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即使在县里的会议上,也能轻易打断县委书记的讲话,而后诙谐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进莲花味精厂工作,也是一件让全家光荣的事。

据了解,90年代莲花味精开放招工指标的时候,哪怕一万多块钱一个名额,也有不少人砸锅卖铁地往里进,只为挤破脑袋抢下大众眼里的“铁饭碗”。

毕竟,在当时工资普遍不高的年代,莲花味精的工人每个月能拿80-90元的工资,已经远胜于很多工厂了。

带着无限荣光,莲花味精于1998年6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正式成为“味精第一股”。

在上市后几年,尤其是金融危机期间,莲花味精的耐力和抗压力极强。

其时,东南亚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国内,大批走私味精开始进入中国并大打价格战。在此基础上,莲花味精不仅没有被价格战吞噬,反而实现高营收。根据财报显示,1996年-1998年,莲花味精分别实现净利润5500万元、1亿元、1.2亿元。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扛住了金融危机入侵的莲花味精,在短短几年就遭受重创,并就此衰落下去。

02

莲花亏损

难续昔日荣光

2003年,莲花味精迎来上市首亏,全年净亏损1.45亿元。

此后多年,莲花味精的业绩一直不稳定,尤其在2010年以后,其净利润的变化更是呈现出规律性的波动,即一年亏损一年盈利。更有趣的是,其盈利一般在两三千万元之间,而亏损则动辄三五个亿。

而翻阅年报可以发现,在莲花味精扭亏的年份,大额政府补助和债务重组利得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国产品牌之光到需要补贴救助,莲花味精究竟怎么了?

对于莲花味精的亏损和没落,外界很大程度上将其归结为“味精致癌论”“味精会掉发甚至是变笨”等观点导致的消费者转移。

然而这种观点自味精产生时起,便不绝于耳。

早在196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在该文章中,作者称自己是一名在美华裔,并描述称每次在吃中餐之后的15到20分钟,自己就会出现后颈麻木的现象,并逐渐扩散到双臂和后背,大概持续两个小时左右。对此,他认为该症状是由于中餐馆喜欢使用味精所致。

文章发布后,很快引发了世界性的味精恐慌,并逐渐成为后来味精谣言的基础。

然而根据后来专家指出,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虽然加热到120℃ 以上时会产生焦谷氨酸钠,但其对人体是安全的,毒性极低,且不会“致癌”。而在多年前FDA更是早已将味精划入公认安全的产品/成分。

且不论大众对事实依据的论断正确与否,将大众认知与莲花味精下滑直接相联本身就存在悖论。

一方面,味精谣言很久之前就存在,那莲花味精在2003年之前是如何做大规模的?

另一方面,如果味精要言论真有影响,在莲花味精每况愈下时,一样做味精的梅花生物、阜丰集团又怎么做到蒸蒸日上,甚至让阜丰集团脱颖而出成为全球最大味精生产商的?

对于这些疑问,或许能在莲花味精自身经营上找到答案。

03

多次易主

“味精大王”不安

进入21世纪后,已经在味精领域站稳脚跟的莲花味精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并相继进行了保健品、矿泉水、皮革及制品、复合肥等多个领域的投资。可惜到最后,这些项目大多以失败告终,有的甚至还背上了官司。

新项目胎死腹中,而另一边主营业务也因多年发展进入饱和状态。

根据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味精分会2003年公布的一组数据,1992年-2001年的十年间,我国味精产量从34万吨增长到91.29万吨,翻了将近3倍。

然而消费者需求不会随着产量翻倍而增加,味精行业逐渐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比如据数据统计,在后期经历三轮整合后,在2016年中国味精产量仍达230万吨,高出实际需求大约80万吨左右。

而业务触顶之下,莲花味精不仅没有升级创新,反而投入重金加大产能,在2000年-2003年先后投入7个亿,来引进新设备,研发“用小麦替代玉米作为味精原料”的新技术。

但在项目运行初期,由于未能及时解决淀粉利用问题,2003年,用玉米作原料的味精生产线已经停工,而用小麦生产味精的设备未能达产,造成当年产量急剧下滑,营收亦出现大幅下滑。

屋漏偏逢连夜雨,多重压力之下,莲花味精又陷入股东挪用资金、拖欠工人工资等丑闻。

2004年5月,在公布上一年业绩不久后,莲花味精流通股股东李凯以莲花集团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并构成对其本人及全体流通股股东的侵权行为为由,将莲花味精及控股股东莲花集团一同告上了法庭。

后经证监会查处发现,莲花味精确存在大股东巨额占款的问题,截止2003年8月31日,莲花集团占用了莲花味精8.58亿元的资金。

与此同时,莲花味精内部问题也逐一被揭露,比如拖欠工人工资、职工集资款、养老保险;向外单位私接水电,折款高达3000多万元……

危机存亡之际,项城市政府紧急出手,成立了莲花国资监管、清欠、改制三个领导小组,对其进行调查及清退。

这期间,不少外地企业伸出了“橄榄枝”,表示重组莲花味精的意愿,但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最终都不了了之。

几经辗转,到2006年,河南省财经厅所属的农开公司入局成为莲花味精的第一大股东。可惜从后来的业绩来看,前者依旧没能挽回莲花味精的颓势。

几年后,莲花味精再被出手。2014年,浙江浙江睿康投资有限公司的掌门人夏建统以 3.74 亿元拿到了莲花味精10.36%股权,成为新一任实控人。

夏建统一入公司就将“莲花味精”改名为“莲花健康”,企图用火热的大健康概念重整旗鼓。然而在后来的实际操作中,夏建统也无非是重走多元化的老路,并因此置莲花健康于水火之中。

而此后多次易主,莲花健康一直在艰难前行。

04

结语

在复合调味料越来越受欢迎的当下,尽管莲花健康也在布局鸡精等业务,但经过多年折腾,其终究离主流市场越来越远了。

细数上次这个味精大王被关注,还是因2021年拍卖24枚“莲花”相关商标的时候。

这样一来,莲花健康拟收购近年来时兴的自嗨锅业务就不奇怪了。

而在最近发布的调研情况中,莲花健康公司亦对收购“自嗨锅”作了合理性说明。

莲花健康称,杭州金羚羊公司主营的自热食品等方便食品近年来成长速度较快,未来成长空间相对较大,因此具有较高的估值水平,符合一般商业惯例和估值惯例,总体具有合理性。

但对于莲花健康能否吃下自嗨锅业务,以及自嗨锅能否促进莲花公司业绩增长,当下看来仍然存疑。

而对于这个昔日味精大王的走向,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谁杀死了“味精大王”?》

《“味精大王”大败局》

《“味精大王”莲花健康斩不断烦恼丝》

《曾是 “味精世界第一大厂”,如今变卖商标!莲花真的“凋谢”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摩根基金管理(中国):贾建国接... 2025年7月17日,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此次变更涉及首席信息官岗...
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股东及... 本公司董事会、全体董事及相关股东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
宇树科技启动上市辅导,会持续到... 具身智能领域备受关注的宇树科技在浙江证监局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并上市辅导备案,这个消息对于...
合规纳税小课堂丨建制度强审计,... 合规经营、依法纳税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与声誉保障。近年来,广大经营主体主动将税务合规纳入公司经营管...
工大科雅:关于变更持续督导保荐... 证券日报网讯 7月17日晚间,工大科雅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保荐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
上市公司动态 | 中国船舶合并... 重点要闻 长城汽车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0.22%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923.67亿元,同比...
广东经济半年报蕴藏三大信号,以... 南方财经记者郑康喜 见习记者郭莎 广州报道 7月18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202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 ...
聚焦消费增长、中美经贸…… 商... 今天(7月18日)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 商务部介绍 “十四五”商务高质量发展成就 商务部部长 王...
科技股领跑,A股上攻! 7月17日,A股午后震荡走高,科技股领涨带动深市跑赢沪市。交易量能增至1.56万亿元,市场赚钱效应较...
来了!个人养老金重要名单更新 【导读】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和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机构名录最新披露 中国基金报记者 天心 个人养老金基金...
农行中行等热推红利策略产品,苏... 今年上半年红利资产高歌猛进。尤其是银行股涨势喜人,不少银行股创历史新高,红利策略关注度较高,不少银行...
存在多重驱动逻辑 多只科技主题... 本报记者 彭衍菘 7月份以来,已有多只科技主题基金提前结束募集,认购热情持续升温。从科创板ETF到人...
大窑汽水正式回应将被美国私募K... 大窑汽水回应称被KKR收购后,全国化战略不动摇,初心不改 近日,美国私募巨头KKR对大窑汽水母公司...
交通银行深度赋能独角兽企业全球... 人民网深圳7月18日电 (王星)7月17日至18日,2025中国(深圳)独角兽企业大会在深圳举办。本...
茅台生肖酒大跳水 “鸡茅”日跌... 茅台的跳水由飞天转到生肖酒?投资快报记者观察到,前期表现平稳的茅台生肖酒批发参考价突然大幅跳水,其中...
读懂IPO|为何能从停产中绝处... 本文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陆烁宜 来源丨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丨陆烁宜 编辑丨郑琳 6月11日,广合...
超四成A股公司半年报业绩预喜 来源:金融时报 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预报陆续出炉,已预报公司中有超四成披露业绩预...
华为概念股,放量大涨 【导读】华为将在线下展出昇腾384超节点真机,概念股大涨 中国基金报记者格林 7月18日,港股午盘后...
工信部答中证报记者问:将深入实... 7月1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
华为携手云南交投发布“绿美通道... [中国,昆明,2025年7月15日]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交投”)与华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