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罕!一人竟能管25只基金,首尾业绩相差120%!公募如何破局"一拖多"?
证券时报
2023-06-11 22:40:20
0

原标题:稀罕!一人竟能管25只基金,首尾业绩相差120%!公募如何破局"一拖多"?

一直以来,基金业存在一批“能人”基金经理,他们即便不是一线明星,也多是头部公募投资主力,一己之力就能管上10只乃至20多只基金,目前最多一人能管25只。

从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情况来看,“一拖多”现象与基金公司“复制”明星基金经理策略有密切关系。这种以“明星为本”的打法,短期可能会带来基金规模增长,但(特别是行情不佳时)业绩分化和下滑等后果,最终却会损害基民利益,乃至会伤害到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自身的职业发展。

其实,市场并不认为这是“能者多劳”,还给他们贴上“一拖多”标签。因为,挂名者和实管者往往不是同一个人,使得“一拖多”基金业绩参差不齐,出现明显分化,首尾业绩可相差120%。

在基金业“去明星化”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这种做法实在是得不偿失,甚至是在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基金经理最高在管25只基金

根据2020年5月1日起实施的《基金经理兼任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经理工作指引(试行)》规定,基金管理人应当确保兼任基金经理具备充分履职能力,合理调配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公募基金和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0只(完全按照有关指数的构成比例进行投资的产品除外)。

按照这个标准,“一拖多”主要发生在头部公募当中。天相投顾基金研究中心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指出,从单个基金经理管理基金数量排名来看,排名前十的基金经理旗下基金最多达到了25只,最少的管理数量也接近20只。这些基金经理大多来自于大型公募。

根据Wind数据,截至6月9日管理基金超过10只的共有114位基金经理,其中34位管理数量超过16只。具体看,管理基金最多的是南方一家大型公募旗下一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数量达到了25只,大部分产品为混合基金,总规模超过220亿元。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一位明星固收基金经理,在管的19只基金规模接近450亿元,绝大部分为债券基金。

此外,深圳一家大型公募旗下一位基金经理,在管的11只产品以主动权益产品居多。上海一家大型公募旗下一位基金经理管理11只基金,总规模超过300亿元,大部分为主动管理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基金经理管理产品多达20只,但以被动指数产品居多,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一拖多”。如北京一家大型公募旗下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20只基金总规模超过350亿元,包括中证新能源汽车ETF(116.54亿元)、中证5G通信主题ETF(89.74亿元)等多只股票型ETF。上海一家大型公募旗下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20只基金中,也有中证生物医药ETF等被动股票产品。

业绩分化明显,首尾相差超120%

天相投顾基金研究中心指出,主动管理型基金更可能受到“一拖多”影响,不同产品业绩可能出现较大分化。一方面,“一拖多”基金可能有其他合作的基金经理,这类基金的策略和单管基金有所差别;另一方面,同一基金经理单管的不同产品还可能是不同类型或不同风格基金,策略与定位上的不同,也会使得业绩表现不同。

比如深圳一家大型公募旗下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11只基金整体上偏成长赛道,包括科创板三年定开、消费创新、半导体主题、数字经济等主题基金。截至目前,消费创新在这位基金经理不到3年的任职时间里亏损超过40%;半导体主题在近2年任职时间里,亏损也超过25%。但科技创新、互联网主题、科创主题等管理超3年的基金,任职回报分别超过了40%、60%、80%,基金业绩首尾差最大超过120%。

此外,上海一家大型公募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11只产品同样存在业绩分化情况,业绩差异超过了100%。

“‘一拖多’在国内较为普遍,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三点。”方德金控首席经济学家夏春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基金业近年快速发展,基金数量快速增长,但基金经理数量相对稀缺,特别是优秀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出于维护历史净值、“复制”绩优基金等原因,倾向于设立多只相似的基金。其次,基金业发展还不够成熟,投资者对基金策略有效性重视度不够,更看重基金经理过往业绩、名气,基金公司出于销售考虑,会让历史业绩表现最优、最有“卖点”的基金经理管理多只产品。再次,渠道也会利用基金经理人气吸引投资者,更愿意为这些基金经理宣传。“归根到底,各方选择了有利于自身利益且阻力最小的方向:包装并不断复制人气基金经理,最终出现‘一拖多’现象。”

伤害基民体验,消耗基民信任度和认同感

实际上,早在2019年下半年时,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就引来市场关注,当时一名基金经理最多管理27只基金,管理数量在15只以上的基金经理超过30位。随后相关部门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基金经理与督察长在申报产品时承诺基金产品不存在“挂名”行为,各家基金公司开始“做减法”。

但随着基金行业在2020年、2021年迎来发展大年,“一拖多”现象又开始回升,且以明星基金经理居多。但历经赛道行情崩塌后,2023年开始出现大牌明星基金经理卸任产品现象。截至目前,“一拖多”的基金经理虽不是大牌明星,但大多仍是头部公募的投资主力。

“长期看‘一拖多’会伤害基民的持有体验,更会消耗基民对基金公司的信任度和认同感。”紫金信托FOF投资经理吴楠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选用人气基金经理“一拖多”有利于基金发行和持续营销,毕竟规模是公募较核心的发展诉求。但有号召力的基金经理数量有限,只能在相对知名的基金经理身上加担子。但基金公司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短期规模增长上而忽视人才可持续培养,规模增长也不可持续,甚至在短期增长后会出现下跌。

夏春分析称,近年来行情的赛道特征明显,风格鲜明的基金经理容易脱颖而出,各方都倾向“复制”明星策略,从而导致“一拖多”现象。一旦市场风格发生变化,公司管理规模容易造成大波动,不利于基金经理人才梯队培养,进而影响基金公司总体业绩和长期发展。此外这也会导致基金经理精力分散,特别是依赖单一风格的基金经理业绩波动会比较大,对个人职业发展不利。

“基金产品过度集中于少数基金经理手中可能造成不利影响,比如基金经理离职可能会影响到产品的后续运营。另外,基金经理有其能力边界,过度扩大数量和规模可能导致原有策略失效,给基金经理造成包袱,对基金行业以及持有人利益都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天相投顾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依靠团队智慧而非个人能力

基于上述对“一拖多”的反思,公募认为未来发展应坚定树立长期思维、加大培养人才队伍,依靠团队智慧而非个人能力。

“‘一拖多’本质上仍是以‘明星为本’的打法,但这几年赛道基金业绩翻车现象已证明,基金经理个人存在着明显的能力边界。”华南某基金经理对券商中国记者直言,基金投资的发展趋势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在人工和科技结合基础上走团队合作发展路径。从海外成熟发展经验来看,基金投研在走向团队化发展过程中,会逐渐淡化明星基金经理个人作用,从而发挥团队智慧力量。“国内目前已意识到这点,个别公司也在尝试着这么做了。”

“时间总会奖赏有耐心持续做正确事情的公司和基金经理,这个趋势已有所形成。”吴楠说到,公募行业经过二十几年发展,已过了野蛮生长阶段,包括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代销渠道在内的主体的认知都有了长足提升,一些绩优基金经理哪怕并不过分曝光也可以获得规模的持续增长。

吴楠建议,公募基金应坚定树立长期思维,重视人才的长期培养和稳定机制。“资管行业是个投研能力极度密集型行业,人才是最核心的资产,但是人才的培养和崭露头角需要一个中长期过程。随着人才持续涌现,公司规模大概率会稳健地增长。”

夏春也说到,在国外成熟市场,基金管理人旗下产品不会特别多,有的管理人甚至只有若干只大规模的产品,“一拖多”现象较为少见。为改善这种现在,夏春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基金公司可压缩产品数量,消除迷你基金,相同策略的基金不建议新设,而是提倡持续营销;二是通过更长的时间周期评估基金的优劣,更加关注基金产品的策略逻辑,而非基金经理本人;三是加大培养基金经理人才队伍,基金投资更多要靠团队智慧,而非个人能力。

“相较于依赖部分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可以朝投研体系团队化方向发力,通过建立成熟完善的投研体系,使产品与基金公司的‘绑定’更加紧密,这样即便出现基金经理离职等情况,也不会产生过于负面的影响。”天相投顾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责编:战术恒

校对:王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华夏基金:公募REITs的ES... 华夏基金将ESG深度融入REITs全生命周期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全面考量ESG因素,提升REITs底层资...
茅台新KPI:“满满的情绪价值... 7月8日,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市场工作会透露,今年上半年,茅台销售公司完成了既定经营...
“一天三顿不超过10元”有人把... “外卖大战的输家已定,是我。”一位网友说道。在连续点了5天外卖后,他打趣道自己像猪一样已经可以“出栏...
利好来了!首家券商公布 【导读】红塔证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5%至55% 见习记者 舍梨 首家券商2025年半年报业绩...
5亿融资引爆预期差!机构早已异... 一、融资喜讯背后的冷思考 看到云深处科技完成近5亿元融资的新闻时,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兴奋,而是警惕。这...
ST金鸿聘任董事会秘书 7月8日晚,ST金鸿(000669)发布公告称,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2025年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
清华系迎来一 IPO,为港股收... 创业第 10 年,郑勇终于带着极智嘉在港交所上市了,成为全球 AMR 仓储机器人第一股。 此次 IP...
助力“成都造”扬帆出海 工业企... 活动现场。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供图 7月9日,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市商务局联合主办的工业...
哈尔滨电气(01133.HK)... 哈尔滨电气(01133.HK)发布公告,于2025年7月9日,曹志安先生(曹先生)因职务变动,向董事...
国际原油与黄金关联:2025 ... 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再现戏剧性波动。据中财网 7 月 4 日报道,美国 6 月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引发美...
盘前:道指期货涨0.29% 美... 美股股指期货周三盘前小幅攀升,交易员评估白宫最新一轮关祱攻势,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再发贸易言论,并...
行业反内卷奏效?福建水泥上半年... 7月8日,福建水泥发布2025 年半年度业绩预盈公告。公告显示,福建水泥预计 2025 年半年度净利...
英伟达成为首家市值突破4万亿美... 北京时间7月9日晚,英伟达股价再次创下历史新高。截止界面新闻发稿,英伟达最高股价164.42美元,市...
沪指3500点得而复失,9只基... 7月9日,市场全天冲高回落,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指3500点得而复失。板块方面,多元金融、短剧、银行...
因信披违规,蜜雪冰城、奈雪的茶... 7月8日晚间,田野创新股份有限公司(832023.BJ)发布公告称,公司及董事长姚玖志、财务负责人张...
【投融资动态】云深处科技C轮融...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7月7日公布的信息整理,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C轮融资,融资额近5亿...
隔膜龙头星源材质冲刺港股:海外... 赴港上市的锂电池企业又添一员,这次是锂电池隔膜龙头星源材质(300568.SZ)。 7月7日,港交所...
CPI同比连续4个月下降后6月... 7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份物价指数。 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结束连续4个月下降的...
猫眼娱乐午前涨超3% 小摩将其... 猫眼娱乐(01896)盘中涨超5%,截至发稿,股价上涨3.23%,现报7.36港元,成交额3279....
超半数水泥股处于破净状态 人民财讯7月9日电,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7月9日收盘,水泥板块A股市值合计2506.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