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层面对数字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广,各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进程渐趋深入,在数字化营销、智能化运营、数字化信贷、精细化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应用诉求也越来越高。业务领域的转型也为科技带来了新的挑战,构建什么样的IT架构能够更加高效地响应千变万化的业务需求,更加快速地定制出特色化的金融产品,就成为了信息科技转型的关键。由此,平台化、中台化等理念在IT平台构建上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通过搭建“企业级技术中台”来重构自身的IT架构,以支撑数字化转型高效推进。
一般而言,金融机构的技术中台涵盖为上层应用系统提供开发和运行支撑的云服务、分布式框架、基础组件、开发平台、研发体系等多种基础设施,并以此实现对应用、数据、平台、工具、流程和基础能力的深度封装、全面解耦。目前,大多数省级农信的技术中台都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如何基于自身现状如IT架构、技术积累、技术管理能力、信息科技投入、人才储备等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打造适合自身的技术中台,对于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
陕西农信经过近二十年的信息化建设,始终坚定不移地强调自主可控、强化科技创新,已经初步形成覆盖客户营销、产品创新、渠道整合、风险防控、数据治理、流程配置等全方面、多层次的分布式IT基础架构。但是,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新要求,现有IT架构和技术积累的缺陷和不足不断凸显,快速应对场景变化、模式创新、产品投放和需求响应的能力仍显得捉襟见肘。为此,我们以促进业务技术融合和创新驱动为目标,充分评估行社实际诉求,建设了适应自身发展特色的企业级技术中台,并以此作为IT架构转型的重要实践,打造能够承载未来业务发展需求的技术基石。
1.陕西农信的技术中台建设包括三大平台和一大体系,简称“三一框架”。作为一家省级金融机构,在技术中台建设的全面性、覆盖度和精细化程度等方面与国有大行势必存在一定差距,但更加灵活的组织架构和系统现状为打破跨平台技术壁垒提供了更多可能,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做到平台、规范、流程和技术栈的相对统一,最大化降低我们的科技投入和研发成本。我们按照“自主可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依据省联社制定的信息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于2020年正式启动了技术中台建设,主要包括三大平台和一大体系,即基础设施云平台、分布式技术平台、统一化开发平台和一体化DevOps体系,简称“三一框架”。
2.拓“云”布局,国“芯”应用,铺建创新基础“云”设施。以提升设备基础平台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为目标,按照“集约高效、共享开放、安全可靠、按需服务”的理念,构建安全、稳定、可靠、易扩展的云化基础设施。一是通过搭建基于“分布式+自主可控”技术架构的云平台,加快推进关键基础设施自主可控应用进程,摆脱以往对国外技术和产品的依赖,有效防范化解供应链风险。二是建设多云管理平台,整合纳管异构云化资源,解决了多产品、多形态的基础设施难以统一管理的困难,实现了虚拟化平台和云平台的统一监控、统一运营、统一运维,提升了平台运营能力和资源使用效率,间接降低了建设成本。三是创新运维管理模式,加强智能化运维能力,通过自主编排10余个高频应用场景,建立资源菜单化的一站式自助服务,实现用户一键获取所需资源,从而大幅降低运维工作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夯实底座,开放共享,构筑分布式技术平台框架。分布式技术平台体系定位为企业级的技术底座,为陕西农信数字化转型总体框架的前、中、后台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技术栈统一的能力支撑。从根本上解决竖井式信息系统建设引入的公共能力重复研发、技术壁垒严重、研发和运维成本高等问题。一是将上层应用与平台框架彻底解耦,并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治理机制,大幅缩短了研发周期,提升了研发效率。二是以开源生态为基础支撑,保持稳健审慎的态度,在大量预研、攻关和试错的基础上进行组件选型,同时引入二次封装和三层控制来降低风险敞口,减少直接依赖。三是结合前瞻性、高可用、松耦合、面向失败的冗余设计思想,通过持续的迭代优化,逐步形成与分布式技术平台体系相配套的标准化实施工艺流程和方法论。
通过在网点智能化转型项目中的实践,分布式技术平台体现了较强的普适性和先进性,既能支持金融机构的交易类系统,也能支撑管理类信息系统和数据类系统建设,提供较强的跨平台共享能力,有效降低了基础硬件采购、软件研发、系统运维等金融科技投入成本。同时,平台关键技术均为自主研发,能进一步提升自主可控能力,有效加强技术人才的储备。
4.打破壁垒,凝聚合力,推进异构开发平台的统一化建设。数字化转型催生应用架构由原先的粗放式发展逐渐向精细化、科学化、专业化演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标准统一、安全稳定的开发平台是落实企业战略和推动业务创新的基本着力点,而引入适配前、中、后台差异化架构的开发平台是必然趋势。通过在不同开发平台上建立统一的实施工艺,打破异构平台间的技术差异,制定标准化的开发平台实施规范,协同形成统一开发生态。具体如下。
一是规范安全、质量、数据等标准,并以插件形式在各开发平台进行固化,实现“平台即规范,集成即贯标”的效果。二是突破跨平台的技术壁垒,按照统一的方法论和工艺,借助应用市场或开发门户,建立标准的技术组件资产库,实现跨平台的组件共享和复用,并通过持续的积累和沉淀,加速拓展企业级的应用场景,最终支持产品的快速创新和迭代投放。三是以模型驱动、多端适配、流程融合等为手段,构建数据模型和需求模型,形成标准一致的业务与技术语义,将跨平台的底层技术实现进行抽象和屏蔽,建立从需求建模到技术实现的高速通道,提供“零基础”的数据资产整合,以及业务应用开发的基础能力。
5.效能至上,成本驱动,打造持续交付新基建。在技术中台中引入DevOps体系,旨在打通技术中台的各个层级和环节,提升科技平稳快速交付高质量软件及服务的能力,实现对业务需求的敏捷交付,创新产品的快速投放。DevOps体系聚焦顶层设计和痛点问题,着力推进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部署、投产及运维的架构体系重塑和流程优化,主要从平台、流程和规范三个层面进行持续推进,以提效能、降成本为目标,以平台工具、规范体系为关键支撑,以流水线设计为核心,以试点项目为切入点,持续迭代,不断优化反哺,完善业技融合和研测一体的机制。打通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部署、投产及运维等环节,形成闭环管理,强化端到端的持续交付能力,提升研发质效、缩短交付周期。
在平台层面,通过DevOps一体化平台实现工具链联动,形成数据共享,融合差异化操作,实现各阶段的规范化交付,将合规、质量和安全等措施内置,实现研发过程的全流程回溯。在流程层面,建立各环节相对独立的流水线,按照需求和产品属性的不同形成配置化的流程模板,支持敏捷和瀑布式的定制化配置。在投产层面,根据需求、服务、版本、介质的映射关系,实现研发和投产无需人工干预的全自动协同。在规范层面,基于行业标准建立符合陕西农信特点的DevOps能力成熟度评价体系,形成标准,在推广实施过程中进行持续度量,寻找问题和短板,反哺实施过程持续优化与改进,不断提升全流程体系的运转效率。
企业级技术中台的建设,是IT架构转型平台化、服务化、标准化的成效体现。通过持续的探索与实践,陕西农信技术中台的共享复用、快速响应、弹性支撑等标准化能力已初具雏形。这为陕西农信应用架构、集成架构、数据架构、安全架构、风控架构、灾备架构、运维架构的变革升级注入了长效动能,也为陕西农信在产品创新、服务提升、精细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我们的技术中台依旧在起步和持续探索的阶段,后续将加大在“混合云”“边缘计算”“机器学习”等新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持续探索企业级云原生架构的设计与落地,进一步实现关键领域技术的自主可控,持续提升敏捷交付水平和研发效能,用“硬核技术”铸造陕西农信数字化转型关键驱动力,用实际行动践行“四心银行”的服务诺言。
(栏目编辑: 魏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