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工具箱】合作开发模式下的园区运营管理分析——以 ...
admin
2023-10-24 10:01:33
0

随着开发区产业能级和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开发区发展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不同级别的开发区发展差异放大,资源配置不合理矛盾更加突出,在营商环境建设、产业配套优化、资源要素集聚等诸多方面均受到限制,在此背景下合作开发模式应运而生,可以促进合作园区的优势互补。

关于园区合作开发模式,各地在不同时期有非常多的创新做法,其中以下几种形式具有较强的典型示范作用:一是在上海市内较早推行的“区区合作、品牌联动”模式;二是跨地区合作发展,也就是“正向飞地”模式;三是浙江近些年通过创新推出的“反向飞地”模式——“科创飞地”,由欠发达地区飞入发达地区汇聚资源,此外还探索出“消薄飞地”、“生态补偿飞地”以及体现山海协作共同富裕的“产业飞地”。

本文将在合作开发模式框架下,通过上海临港集团开发建设取得的卓越发展成就,详细剖析临港集团合作开发的运营管理体系,为园区合作开发模式的创新提供新视野新思路。

一、上海临港集团概况

临港集团是以园区开发、企业服务和产业投资为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以“卓越科创园区,卓越开发企业”为目标,重点聚焦上海市“3+6”新型产业体系和临港新片区“4+2+2”前沿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统一品牌、跨区布局、多点联动、协同发展”的企业战略布局和“深耕临港、立足上海、融入长三角、服务全国、走向海外”的园区发展格局。

根据《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新片区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滨海城市、开放创新的全球枢纽、智慧生态的未来之城、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的产城融合型自由贸易港城。集团作为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有能力有需求通过合作开发模式进行国内外业务拓展,同时为经济建设寻求广阔的跨区域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腹地支撑并借此进行品牌输出。

二、上海临港集团合作开发模式的卓越成就

通过合作开发,临港集团既是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又承担了城市更新建设的重大使命责任,使临港新片区发展的空间大大延展,产业形态更加丰富,国内外美誉度不断提升。

(一)知名科创园

临港集团所开发的科创园位于上海市城市建设的重点产业区域,是上海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靓丽名片,地理位置优越,大交通配套优势显著,各类商业及生活设施愈加完备,通过发展高质量产业、打造高品质物业、汇聚高素质人才,形成高活力业态。在与上海市各区紧密合作的基础上,临港集团以在产业园区开发领域的强大专业优势,开创性地谋划出一条国资国企带领村镇集体经济合作开发产业园区的新路径,成为上海创新开发区与周边街镇、产业社区联动发展机制的典范,合作双方共同将园区打造成为“创新要素新平台、产业发展新高地、城市功能新亮点”,并形成了以园区为核心、多点联动的发展格局。

遍布上海市域范围的临港集团开发的区域性科创园,成为打造科创产业集群的载体、创新的策源地和产业孵化地,目前逐步形成了以生命健康、电子信息、工业互联网、3D打印、无人机、文创时尚等新的产业板块,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卓越科创园区,相继辟建了闵行、奉贤、金山等区的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临港南桥科技城、临港金山枫泾等园区,成为推动城乡融合、产城融合、科创中心建设的新空间。

表1 临港集团在市域内合作开发建设的知名科创园情况



(二)临港新业坊

临港新业坊是推进城市更新与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意在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品牌内涵强调过去与未来的融合,在上海、苏州、杭州、重庆、成都等地成功布局,其中上海目前共12坊,在中心城区的静安、宝山和虹口,临港集团开创性地探索建设“城市新业坊”的全新业态,利用城市旧貌导入创新创业元素,在城区原有老旧厂房等地块,发展产业形态各异的城市改造、产业升级的新载体。曾经的工业遗存变身为以科创、文创、智创为主题的产业园区,兼顾保留城市记忆、历史文脉,同时让老建筑焕发新颜。

以合作共赢的理念,发挥市场合作伙伴的资源作用,新业坊通过“办公+服务+产业+空间+投融”全方位的创新创业一条龙服务,倾力打造现代科创平台。通过“企企合作、品牌联动”,以长租约为基础,以城市更新为手段,为暂不具备推倒重建条件、处于低效利用的物业,提供形态更新、功能更新和产业更新的解决方案,推动产业和城市更新有机融合,打造产业新特色、城市新样板、园区新示范。

表2 临港集团在市域内合作开发建设的知名新业坊情况



(三)海外科创中心

临港集团通过启动海外发展战略,打造全新国际影响力品牌,在欧美等多个发达国家布局海外科创中心,致力于推动园区企业“走出去”、同时能够“引进来”,充分发挥“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作用,实现“双向孵化”和国内外合作的同时,担当着上海市科创平台建设和作为对外交流桥梁的重要使命。

临港集团海外科创中心
临港芬兰赫尔辛基分中心:是建立临港海外创新中心网络体系的重要节点,海创中心布局欧洲的第一站,落子赫尔辛基。位于赫尔辛基市区诺基亚工厂旧址,建立了连接中芬两国创新企业合作的窗口,将芬兰及欧洲前沿的技术、信息引入中国、引入上海、引入临港,同时为中国企业开拓欧洲市场搭建了桥头堡。
临港瑞典斯德哥尔摩分中心:位于有着“欧洲硅谷”之称的瑞典KISTA科技城,与皇家理工学院(KTH)、瑞典物联网研究院(WSN)三方合作,致力于打造上海与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讯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以及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等产业合作沟通的平台,并助力中瑞两国在创新体系、创新生态、创新集群的培育等领域搭建起交流的桥梁。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