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智慧仓储加速落地,未来会有更多新玩法
admin
2023-10-22 22:21:26
0

近几年来,随着智能技术的普及与社会消费趋势的升级,“智慧”成为21世纪当下新热词,热度一直不减,“智慧家居”、“智慧生活”等受到绝大多数用户的追捧。大量创业公司跃跃欲试,试图从不同技术角度切入这一领域。




不久前,世界知名药企诺和诺德与中国AR创业公司达成合作,宣布欲通过AI+AR技术打造智慧仓储,并使其融合于诺和诺德核心业务流程体系中,推动业务模式和全价值链的智慧升级。

有业内人士分析,此举有望为智慧仓储提供一种全新的路径选择。并且智能技术与电商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着物流行业不断革新升级,“智慧物流”成为当下各物流企业争相布局的领域。

从AI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结合IT技术、网络技术等成熟技术,仓储行业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阶段。




以亚马逊为例,根据财报显示,亚马逊曾斥资7.75亿美元收购了Kiva机器人公司,并在6年时间里为仓储部署了10万台机器人。京东的无人仓和阿里旗下菜鸟的机器人仓储也曾引发关注,背后则是数十亿的资金投入。

然而,在赞歌和期待的背后,我们也能看到,亚马逊的玩法并不适合所有企业,传统行业的大公司往往因为规模巨大而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无法像新贵们那般超脱。

无论是IOT、AI技术、机器人,还是智能基础设施,其高昂的改造成本都足以把传统大佬的欲望吓退,更何况用机器人取代工人岗位,来自伦理道德的拷问也将造成不小的压力。




以往说起智慧仓储,我们下意识的认为机器把人的岗位全部挤占掉了,但是根据相关人士介绍说,最新的技术恰恰是用AI+AR的方式,为人赋能,大幅提升单兵的战斗力,对于很多大企业来说,这样的方案更经济,效率也并不差。

而且,此次诺和诺德引入的AI+AR解决方案,将为其物流仓储降低19%的综合成本,提升26%的综合效率。并且在传统的仓储物流领域,目前存在着以下几大痛点:

1.工序繁琐,容易出错:由于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出入库录入及运输搬运,难免会出现错漏或效率下降的问题。有数据显示,人们在高度集中精力工作4小时以上,出错率就会上升,效率也会随之下降;

2.新手培训需要一定时间:仓储物流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人工需求一直较大。而新的工人进入庞大的仓库之后,总需要较长时间来熟悉位置,记住流程,势必造成前期工作效率较低。随着国内劳动力市场成本上升,如何能够让新人快速熟悉工作也成为各家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3.现实与数据之间存在壁垒:这一壁垒是双向的——既有采集到的数据不完整、不连续,因此参考价值有限的问题;也存在以数据为依据得出的改进建议很难在现实环境中推行的痛点。因此可以全流程记录操作数据、得出切实有效流程优化的系统,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




以创业公司代表的「AR+仓储」新模式,则可以有效解决以上痛点。未来,诺和诺德仓储的工作人员可通过AR显示技术快速统筹库存,高效利用空间。

通过将虚拟的布局计划叠加到现场,工作人员能够直观的判断最佳方案并做出决策。库存物品的电子标签和信息数据库的联动,则能确保AR眼镜迅速给出指引路径,帮助管理者轻松找到目标货物。

不仅如此,佩戴AR眼镜的工作人员看见目标货物即可立刻采集数据,大幅提升数字化水平。




对于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而言,这套系统可以帮助减少出错率,并减轻作业负担,而对于新员工来说,则是快速提升技能的得力助手。通过持续收集仓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还可以为决策者提出更优解决方案,通过不断实践来验证改进。

不过,根据现在市场上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来看,它们往往粗大笨重,成像方面也不甚完美。面对这样的疑问,相关人士做了回应,表示最新的AR眼镜是国内首款采用光波导技术实现量产的AR产品,显示效果等同于3米处看50寸电视。




另外,镜片厚度仅为传统棱镜的1/5,可解决佩戴的舒适度问题。专用芯片和电池的采用,确保在复杂环境下也能够长时间连续工作。

智慧仓储作为时代的产物,风雨欲来树不止。对于仓储数据的收集,基于算法的仓储规划(包含空间布局、拣选规划、仓内智能调度、高效区域作业等等),智慧仓储的大脑需要思考的还有未知的大空间。




尽管目前为技术尚不成熟、人才培养落后等等问题所困扰,但前行的脚步是一步步在加快,物流人心中有所期待,并有所行动,相信科技带来的美好必将到来。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