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媒体行业的发展,给市场带来了很多新型营销手段,比如元宇宙数字经济、种草经济、直播电商等等。但活动营销作为最早一批的营销手段,非但没有被取代,反而有了持续攀升的现象。
这是因为活动具有几种优势,是短时间内其他营销手段很难代替的:
1、面对面的沟通
人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动物,需要聚会,需要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而活动中参与者与品牌商可以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方式交流,带来更鲜活的形象认知,也更能产生信任感。
2、能够一次性多维度的展示品牌形象
活动中可以通过环境设置、宣传渠道、讲解员的沟通交流等多种方式展示品牌,让客户通过视觉、听觉、行为体验等多种方式对品牌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更易于提升认同感与好感。
3. 覆盖线上线下营销生态
通常一个活动要达到最佳效果,一定会线上线下同时进行,从前宣到现场物料,再到后期传播,完成了多渠道覆盖,相当于一个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营销生态。
4. 帮助消费者缩短决策时间
线上宣传的覆盖面更广,但隔着屏幕缺失真实信息传递,终究很难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完整清晰的产品认知,但在活动现场,及时沟通、全面展示以及氛围的营造,非常有利于推动客户现场成交,极大的缩短其购买的决策时间。
OK,既然说活动有诸多好处,诸多企业家肯定也都知道需要举办活动,或者想要举办活动,但为什么实际上不少人谈及活动时,总有些犹犹豫豫,生怕划不来呢?
很简单,因为不少人都曾花费了大把人力物力、金钱时间,举办了一场自以为很牛逼的活动后,最后复盘发现数据惨淡,哪怕大力推广,最后也不见几个水花。
为什么?
大多数人这里
可能是因为忽略了两个问题——
A、确定核心
B、活动预热
|
|
|
我们先从第一个问题讲起:
A、确定核心
B、活动预热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
热闹≠效果好
也就是说,效果好的活动一定热闹,但热闹的活动不一定效果好。
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
但实际不少人在观看案例后,实际自己动手开始策划执行时总是不自觉的将“热闹=效果好”这个等式带入策划思路中,于是大量的体验内容,或是吸睛的创意点被塞入一场活动中,当然,它吸引了许多路人的参与。
单纯看起来,那当然是效果满满,但实际最后数据却并不良好,这就是“活动核心不明确”的后果,因为参与者的精力被过于饱满的体验所分走,以至于热闹过后甚至都感受不到这场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举个栗子:
笔者曾经就在某商场中偶遇过一场某个不认识品牌做的活动,但简单逛一圈后,甚至依旧无法明确这个活动到底是做什么的,也对该品牌毫无记忆点,只觉得——嗯,活动很热闹。
想想就知道,这样的活动效果肯定有限。
所以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明确确定核心,
这关乎到你的策略思路与创意表现。
比如如果你的活动是为了宣传
那么受众就可以广一些
甚至每个环节都可以加入品宣的一部分输出;
如果你的活动是为了会员转化,
那么就可以设置一个流线式的体验,
其他所有环节都不断打用户的兴趣点
并最终导向加入转化机制的关键点。
由于一场活动各个环节有不同的功能
所以看似好像可以拥有很多活动目的
但建议一定要清楚活动主目的是什么
才知道整场活动的核心是什么
其他都可以是附带的
千万不要过于贪心
|
|
|
再来说第二个问题:
A、确定核心
B、活动预热
这个可能是现在许多活动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首先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真的重视了活动预热吗?
各位首先要明白,活动宣传本就是品宣的一部分
不管你的活动是面向大众还是面向邀约客户
当其他人通过其他渠道知道这场活动、看到这场活动时
自然会对企业品牌的实力、性格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而活动预热,属于活动宣传
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活动
说起来很简单
但其实真正做好活动预热是很难的
不难发现很多时候
我们在知道一个感兴趣的活动时
才发现该活动早已结束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越多的渠道、效果越好的渠道
成本就越大
所以很多人将目光投在新媒体渠道上
但如果自己的账号如果没有长期运营
能达到的效果也有限
想要资源置换
没有一定的粉丝积累也很少有人愿意与你换
剩下的与达人合作
则与投渠道广告效果一样
也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
所以如今这个时代
想要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在活动预热这个板块就一定不能小气
但实际上是不是很多活动的更多预算都花在了:
增加活动环节、增加氛围营造......等等上面
真正留给活动预热的预算总占比多少?
且这里也很难给大家一个确切的数据
因为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原因
再加上线上线下各种渠道太多了
确实也没必要大肆铺开
合理控制预算最好的办法
便是明确客户群体
根据群体用户画像来最终确定
推广渠道与推广创意
OK,今天就先说到这吧~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无意侵犯了相关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我们将立即删除
上一篇:为什么,企业一定要做营销活动?
下一篇:什么是运营?运营的种类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