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看的书比去年少一些,先说结论,这本书和《把握变革》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企业管理书籍。
看书名我以为是大学学习的那条曲线的简单套用各种公司案例。看完才对这位理论创始人对于企业理解的敬佩,它出自于我来去过完待过看过数十家公司,身处过几次公司顶峰和衰退。也出自我受过特别多的企业咨询机构和老师培训讲过的各种拼凑字母组成的理论教育。我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实战经验一定无比丰富,不是假把式瞎猫碰到死耗子碰巧救活几家公司就编个公式夸夸奇谈。
这本书所讲的理论的深刻以及实用,它不一定是要当我们是企业高管,能够左右公司才有用途。即使你只是一个小的团队管理者,这本书也能帮助你理清团队的短板。最不济是个单兵作战的技术人员,这本书对于你看懂一家公司的处境也有帮助。
比如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时候主要就是做出承诺(价值观),那很多企业其实在开创的时候就是说想赚钱。我做咨询的时候也碰到一家公司,问他的时候,他就表达想赚钱,这其实是个开办企业很不好的一个动机啊。因为如果你的企业它是能够创造消费者需求的,能够解决一些问题的话,它其实它自然就会引来资本的投入,然后帮助你赚到钱。那如果你能一开始动机就是想多少钱,所以才做这件事那一件这件事情。他没有让你获得足够多的钱你就很容易放弃他没有让你获得足够多的钱,就很容易放弃,其实根本就无法去让这个企业得到足够的支撑。
当然也不一定说一个企业做这些事就跟赚钱背离,一个人开办企业,如果他并没有想清楚他想做出的承诺是什么,他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愿景。其实他是很难坚持让这个企业一直走下去的,所以当这个创始人讲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他这个企业能够成功的概率其实很小很小,各方面是浅尝辄止,因为他并没有足够的信念去支撑他去完成这个企业
走回这本书的核心,它阐述了所有企业不同阶段企业的人才架构,核心目的,以及后期企业为什么会逐步走入下坡路,如何缓解扭转。
个人看完感觉企业下坡其实在于企业不同阶段需要的人才类型已经有所不同,但是前期功勋的部门成员让贤或者引入新人进入高层非常困难。初期的价值观指引创始人驱动,到长大期销售变现部门让企业飞速长大进步。到人事类组织性人才逐步占据主导,再到财务资源整合型人才团队。一家公司从头到尾要踏对每一步,组织机构不断升级实在是太过艰难(书中提到所以让企业长青的难点就是,要有掌舵人不断改变企业的架构组织,而最终使命感是引导公司破除结构问题的良药)
我之前对于公司的目的理解比较单一,就是解决赚钱投资回报问题,其实在不同时期如
孕育期:承诺、价值体系
婴儿期:资金、投资回报
幼儿期:管理体系
进入长大期的企业,授权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一直只想到了工作中的授权,忘记观察公司的授权情况。这也是很多公司做到上市但难以突破的原因。因为创业时期所需要的技能和公司进入长大期之后所需要的技能是不同的,如果领导不能跟着公司的节奏变跟自己的技能的话,会导致企业上升停止。
企业在不同时间看问题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
书中的例子也都很有意思!!
1.去到一个不穿鞋的市场。衰退期的业务会说,这个区域的人都不穿鞋子,没法做。长大期的业务说,这个市场不得了,所有人都没有穿鞋子的习惯还。
2.在管理一家公司,有点像景区载着人的马,因为马每天都是同样的路线,自己会走。你坐在它上面似乎是你能驾驭它。实际上根本无力驱使它听你的指挥。
其次这本书破除一些我之前对于一些问题的因果逻辑。让人看完之后回溯。改变偏见。
比如是公司的结构决定了战略。结构导致了公司能招入什么样的人才,而不是人才导致了公司的结构,
内部营销总是优先于外部营销,可用于及被用外部堂销的精力即便有,也是在满足了所有内部营销的需求后剩余的.。
公司永远, 永远,永远不要从结构上将下述职能合并到一起。
营销与销售,
生产与工程,
财务与会计,
人才发展和人事管理
因为这完全即使两种类型的组织,而有太多企业把他们合并到一部门或者上下级关系,没有搞清楚这些环节的长远期关系和他们本质的对立面。
分权程度越高,越能激发公司的创业精神
很多时候低目标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无能等
这本书尾部还对于几个公司核心板块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做了阐释,提出PAEI理论
比如价值观,是引导公司能够一直走下去,不偏离根本,不断升级改造的核心驱动力
比如未来核心还是人事组织,除了人员搭配还有薪资激励。保证各方平衡,才有可能带动企业组织长大,而不是基础人事管理工作。薪资激励决定了人才的流向(比如销售工资大幅度高于人事,那哪有高端人才做人事工作)
还有创新和目标达成(销售)的板块,非常的深刻及具体
绝对是一部你待过的公司越多越长,越能感受次数的魅力。
看完这本书就是咨询十个八个小公司都不会成问题的,能把那些公司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因为说到根本,创始人和公司机构不跟上企业的周期阶段需要的思想架构,一切解析也都是白搭,参考本末最后BB公司的咨询结果。(作者作为专业的培训咨询,或者用他的形容共生公司。需要到咨询的时刻,几乎都是引发企业组织架构,分权,人才引进的重大变革。否则想要通过内生逆转一家公司的方向实在太难)
好书适合不断拿出来研读,每个阶段再翻看,这本书会有不同的魅力。作为理论上确实天花板也不为过。
上一篇:快手的商业化跃进
下一篇:纯干货!企业战略分析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