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末,照例我们聊一些投资之外的事情。
今天来聊聊新零售的事情。
新零售指的是线上线下结合。以前电商和线下实体基本上是独立的,甚至相互冲突,新零售就是把二者相互融合。
对新零售的印象,总是离不开"流量""信息""跨界"等关键词。
从品牌频频联名营销、不约而同的开旗舰店等动作来看,也能窥知一二。
IP联名是破圈做阶层中重要的一环,其中肯德基是说的上名的。
这两年,肯德基的联名营销之路似乎越走越“宽”,与故宫、六神花露水、国产游戏《原神》、《宝可梦》可达鸭等著名IP都开展了广泛合作,但是在这个其中,像可达鸭确实是爆火了一把,但是有一部分IP营销,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
还有一个吸引流量的方式就是旗舰店。
旗舰店是线下体现的重要一环,所以不管是店面选址、店内规模、产品丰富度、装修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其中需要投入的不止是精力还有大量的金钱。
最近几年情况特殊,在消费方面需求或多或少是有所下降的,不管是实体店还是网店。
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品牌转战新零售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呢?又或者说新零售的前景如何呢?
来看下名创优品转战之后的相关情况。
高盛此前发布的一份研报中提到, 2022年在销售方面名创优品或有下降,仍对其毛利率趋势持正面态度,估计毛利率将达36.8%。由于名创优品去杠杆化的影响,较高的品牌推广费用部分被严格的成本控制所抵销,预计营业费用率为23.1%,相对于2021年12月季度为21.9%;经调整边际利润率或扩大4个百分点至11.1%。
这是摘出来其中的一部分,简单得说就是去年名创优品通过成本控制抵消了品牌推广费用利润是上升的,但是对于这个数据,个人觉得并不是很严谨。
另外一家联名出圈的太平鸟,在今年发布的业绩预告称业绩预减。
2019年至2021年,太平鸟的营收增速分别为2.8%、18.41%和16.34%,即便在2021年的净利润增速出现负增长,但6.77亿元的净利润仍远高于2019年及之前的水平。然而,2022年太平鸟急转直下
前几年太平鸟凭借年轻化的的战略和接二连三的联名款出圈,签下王一博做代言人也掀起一阵热议。大手笔的营销让太平鸟的热度得以维持,亦令其成为疫情以来为数不多能够维持收入和利润双增长的服装品牌之一。
曾经的联名营销战术似乎也失去了功效。
从国内看,市场需求有所下降,尤其在服装行业。但是奢侈品中国市场的业绩,同比增长近20%。
或许也向清醒的人提了个醒,高质量消费升级过程中所要面临的诸多问题。营销只是手段,重要的还是质量。
上一篇:《市场营销》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