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学“春季养生”
admin
2023-10-18 04:01:34
0



春天万物复苏,人的身体法象天地,合乎自然,作“发陈出新”之态,仿佛嫩芽携昂然生机破土而出!那我们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如何顺势而动,借春之势?我们将从《黄帝内经》中探寻“春季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分别从起居、运动、情志的三个方面描述了春季养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节选如下: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则从阳气的重要性,在阳气不足的情况下风作用于人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以及情志对人健康的影响,节选如下: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提醒我们注意肝胆疾病容易起于春季,应该注意防风,而脾胃疾病容易在春秋加重,节选如下:

“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根据《黄帝内经》的论述中,我们总结出春季养生的五项措施:

一、晚睡早起唤醒冬藏的能量

二、步行提升阳气推动身体发陈

三、调整心理状态清静平和避免怒气伤肝

四、注意保暖预防身体受风之伤

五、注意脾胃方面的疾病容易加重


另外,身体健康离不开膳食营养,中医食疗首重脾胃,然后辨体辨证施食,意思就是说如果脾胃不好,吃啥好东西都白搭,因为吸收不了,甚至还有造成便秘,拉肚子,肚子胀,打嗝嗳气等不同的症状;补身体也分阳虚阴虚,对于有实症的还有可能要以通为补。春季是肝的王时,

《黄帝内经》中关于春季饮食又有哪些理论供我们借鉴的呢?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关于饮食的描述,节选如下: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