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扶贫成功经验
建始县地属湖北西部的恩施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硒资源和农产品丰富。近年来,建始县走出了一条特殊的电商脱贫致富之路——“互联网+”,确定了“以销代产、以产促业、以业脱贫”的农村电商发展思路。
1.利用“互联网+”模式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形成产业扶贫反推力。
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帮助传统的农业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形成产业扶贫的反推力。线下批发和零售是传统营销的表现形式,局限性颇大,很难被市场认知,特别是隐藏于偏远地区和深山之中的有机产品更是无人知晓,不能形成良好的竞争力。这样的营销方式不能为企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力量,更不能助力脱贫攻坚,充其量只能勉强维持企业自身的生存。相反,电子商务就能够打破诸多局限,扩大市场范围、企业规模等,把产品的知名度更好的推广出去,企业的发展反向推动贫困农户积极投入到产业发展中去,增加收入。如此的良性循环,企业和贫困农户达到了双赢,脱贫攻坚事业也得到了相应保障。
2.建立以“互联网+”模式为主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保证产业形态稳固。
电商扶贫最初的模式就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产品来达到扶贫的效果,这种模式不能保证扶贫成效的稳定。建始县的电商扶贫相比最初的电商扶贫模式有了质的提升,他们集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为一体,建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电商对接前端的生产加工,打造溯源、分级、包装、策划、推广营销团队,从而系统地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连接,促进扶贫产业加快发展,带动农户就业、创业,以此助力扶贫脱贫。
3.利用互联网平台,逆向推动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的培育力度。
当地农产品的供应和市场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导致“柠檬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的出现,不能实现优质优价,损害生产者利益。而品牌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提升产品价值。建始县相关部门通过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传播效应,着重推广硒以及优质的特色农产品,助力打造当地农产品的公共品牌。通过品牌打造反向推动上游产业的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4.借助“互联网+众筹”的模式助力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众筹是日趋成熟的一种互联网商业模式,以互联网为中间媒介助力农产品的销售。建始县的电子商务企业利用众筹的方式可以提前获取销售订单和资金,这等同于和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签订了买卖协议,彻底解决了营销的难题,保证了生产者的销售预期和购买者购买预期,从而实现了农产品的提前销售、统一集中采摘和发货,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解决农产品在市场上流通时间短、储存条件不足、供应分散不集中等难题。这种方式有良好的宣传作用,能够很好地诱导网民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消费农产品,从而助力脱贫攻坚。
5.利用互联网的大规模消费,反向激励企业的运行趋于标准化和组织化。
农产品的电子营销日趋火热,这部分消费者主要来自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城市,一旦使其突破对产品的信任,就会形成规模消费反馈到电商平台,这就要求产品的质量必须过硬,必须达到消费者要求。基于利益导向,产品供给端必须吸纳意见,改变模式,使得产品的生产标准化。建始县的电子商务企业与时俱进,以往的“散、小、非标准化”的产品生产模式被“组织性强、标准化、规模大而集中”的生产模式所取代,从而达到了标准化的生产,满足了消费者的期许,推动了电商扶贫的长足发展。
上一篇:国内AR智能眼镜发展难点分析
下一篇:互联网行业就业市场大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