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管理学的时候得知,目前的管理理论都是来自于西方社会,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目前是还没有形成,因此,自己打算在这方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在创作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很严肃的事情,学习一套理论体系不难,偶尔想到一两个亮点和妙招,也不难,但是要创作一套理论(即使很烂的理论)却是那么的艰难。希望可以抛转引玉,共同学习。
要创造一套管理理论是很难的,因此,为了简化和降低难度,决定套用矛盾分析法来阐述管理。
先用哲学的观念阐述矛盾,其目的是让读者在学习或者实践管理学过程中能够运用矛盾的方法来认识管理或者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这里认为,矛盾是管理的核心,管理者就是解决矛盾的。
矛盾是客观物质存在的核心,也是人类活动中无处不见的普遍的本质。在这里,矛盾的简单定义就是对立统一。对立是指两种事物的不相容,具有明显的对立冲突标志,统一是指具有共同拥有的性质特征。因此,我们理解矛盾就是矛盾具有两面性,成为矛盾双方,矛盾双方有对抗的趋势,又是互相依存的关系。
如何阐述矛盾的对立性质,在管理活动中是比较容易举例的,企业和员工的矛盾,在于企业想要降低成本,有要增加工时,降低工资支出的要求,而员工有提供工资,降低工时的追求。那么,如果该企业是实行计件工资,则这矛盾会在计件单价上呈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矛盾爆发点,员工和企业会在计件单价出现严重对立。
如何阐述矛盾的统一性质,还是举例计件工资,企业能和员工在计件单价上发生严重对立,都源于员工在企业上班,企业和员工的统一性是企业员工已融合为一体,员工离职,企业倒闭,矛盾双方任何一方的不存在,都会导致矛盾消灭。在此,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指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矛盾不仅仅是对抗,矛盾更加是统一,在管理上,着重点是矛盾的统一,而不是矛盾的对抗。真正的管理就是要时刻牢记矛盾的统一性,解决矛盾的所有基础都是要尊重和保持矛盾的统一上。
在学习管理之前,也必须要明白矛盾论只是复杂事物的高度抽象的名词或者概念。在真正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把具体事物分析透彻,才可试用矛盾分析方法来解决管理上的复杂事物。
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什么呢?从具体的事情来说,物品摆放也是一种管理,车辆停放也是管理,老师管学生也是管理。从抽象的名词解释来说,组织一群人做事是一种管理,为了结果控制过程也是一种管理,制定相关规定也是一种管理。目前在社会上真正认可的管理或者说我们经常说的管理其实就是管人,也就是说带领一群人做事。俗话说,有直接下属的才是真正管理者。在这里,还要加上一点,有直接下属,并且有明显的行政权力,才是这篇文章真正的管理。
管理就是有相关人员直接向其汇报工作,工作指令由其发出,考勤工作表现等考核由其主导。这样的定义,管理的范围就缩小了,也唯有如此,我们在谈论管理的时候才会更加精准。不然,就人人都是管理者,处处都有管理。
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就是一对矛盾,任何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都是会让被管理者感觉不到这是矛盾,通常,被管理者相对管理者来说,其素质和能力是要低一点的,所以,被管理者所认为和理解的矛盾都是对立冲突。也正因为如此,要求管理者必须要牢记管理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并且要努力让被管理者意识不到这是矛盾(尤其是对抗性)。
管理一般来说都是一个人管多个人,我们把这一个人称之为管理者,多个人称之为被管理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就是一对矛盾。管理者一定要牢记管理本身就是矛盾,也就是说上司和下属是天然存在对抗冲突的。
管理和矛盾
我们用矛盾的理论来阐述管理,也必须要用矛盾分析方法来解决管理上的问题
消除管理上的冲突
在前面说到管理本身就是一对矛盾,那么要做好管理就必须要消除矛盾,这里所指的矛盾是指矛盾对立的一面。任何团队的建立,首要工作就是建立规矩,所谓不定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就是团队的规定,企业的制度,国家的法律。建立起团队的规矩,其目的就是为了消除管理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这一对矛盾的对立性,留下统一性。我们经常听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铲除异己,都是管理者所必需要做的事。上司和下属出现冲突就是矛盾的激化,当上司力量强大到可以碾压下属时,就是雷厉风行之日。当上司力量不足以碾压下属,那就必须要徐徐图之,分而治之。当上司力量被下属超越之时,团队便失去了核心,我们把这种团队称之为乌合之众或者群龙无首。
如何消除冲突
管理的矛盾是无法真正消除,真正消除了就没有管理了,管理矛盾的对立性也无法真正消除,只能淡化。淡化管理本身的冲突方法很多。
从根源淡化,制度的建立,军队宣扬的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凡是有出现对抗上级命令的行为一律严惩。在企业里,也是靠企业制度,服从工作安排成为了员工的最大职责。
从日常工作中消除,管理者本身要过硬的业务能力,能服众,具备业务指导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威望。
从人情中淡化,资历,年龄,辈分等都要高于被管理者,这种天然性常识性高人一等的认识,会让被管理者失去反抗的心理。
从资源分配上淡化,管理者具有被管理者所没有的资源或者权力,让下属有求于上级是淡化冲突的关键。
从信息获取上淡化,管理者要有比被管理者更多的信息或者信息获取渠道,信息是话语权的体现,掌握话语权,自然就可以淡化下属反抗的心理。
管理矛盾的淡化只是管理的开始,其目的是为了后续更好地化解管理上出现的各种矛盾。千万不要为了管理而去管理,在管理中上级和下属存在矛盾甚至发生冲突是非常易见的事。
管理者要时刻牢记一件事:管理的作用是管理者驱使被管理者努力完成组织目标。被管理者的能力对于完成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被管理者能力的强弱是管理者和被管理矛盾冲突激发的关键点,在某种情况来说,被管理者能力越强,矛盾激发的概率就越高。
制造矛盾
消除矛盾是指消除团队内部的矛盾,是消除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冲突,而制造矛盾,是制造整个团队和外部的矛盾,好比军队和敌人的矛盾,没有外敌的时候也要创造一个假想敌出来。制造团队与外部的矛盾一般都是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比较高,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做到,需要整个团队一起努力才能到达,这就是人为地制造矛盾。管理上的目标设立是非常重要,这是把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总而言之,目标不论好歹,总比没有好。
如何制造矛盾
这里所说的矛盾特指外部矛盾,即整个团队和外部的矛盾,并应该与全体人员有密切联系。矛盾就必须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让被管理者感受到的矛盾超过和管理者的矛盾,在必要的时候还要让其知道管理者是解决矛盾的重要帮手。
制造矛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转移或者淡化被管理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冲突,其方法和途径往往有以下几个
上策一,定岗定责,管理者事前告知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上策二,宣布团队目标,分解任务给每个下属并告知其实现的方法具体要求
上策三,开诚布公,群策群力
中策一,互相制衡,把工作矛盾下放,管理者负责做裁判
中策二,树榜样,立典型
下策一,拉帮结派,分化打压
下策二,权术阴谋,唯我独尊
以上是制造内部矛盾的几种方式,分为上中下策,从理想管理的角度来看,建议首选上策,关于每个方式的具体应用场景和原理,会在以后详细阐述
欢迎学习和探讨
微信号:pjm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