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找有赞——《社群运营玩法全攻略》
admin
2023-10-14 22:41:16
0

干货预警 干货预警 干货预警


私域流量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就是社群。因为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私域都是依托微信这个社区,来链接粉丝。而在整个微信生态下面,社群可以来做引流、裂变、成交等一系列动作。甚至于现在还可以通过微信社群,直接做电商直播的。


所以社群的重要不言而喻,也因此让很多人会误以为私域就是社群。但事实上社群只能说是私域流量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板块,但并不完全等同。当然今天不是来讲什么是私域的,也不是来说两者间的区别,只是习惯性的说一嘴。


话说回来,今天主要是想讲一讲关于社群的玩法。


目前关于社群的玩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流行的一套:就是先利用个人号引流,然后通过朋友圈营销、种草,不断刺激用户,最后再利用拼团、优惠福利等手段,在社群里完成销售成交。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号主要负责引流工作,朋友圈则主要是品牌、产品曝光、刺激用户,而社群则主要承担着,来营造活动气氛,烘托出一种抢购的氛围,完成收割,同时进一步的实现裂变。对于绝大多数的零售类产品,基本上都是这么一套打法。




而随着社群直播电商的发展,整个社群运营的链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氛围感的营造以及成交行为,被转移到了直播间。而社群主要承担了裂变的作用。


但是不管怎么变,社群在其中的作用,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社群的运营策略。


在具体讲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社群的分类有哪些。常见的社群分类,一般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引流群:以增粉为目的,主要承接流量;


粉丝群:通过内容运营等手段,实现用户成交转化和复购;


快闪群: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剧本引导用户完成指定动作,从而完成产品/服务的体验,实现转化成交!


其中,引流群主要是以增粉为目的,而粉丝型社群和快闪群,都是以成交转化为目的,所以也可以归纳为:2种成交型社群。


很多企业做社群,之所以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最开始的社群定位没有做好,都不清楚自己做的社群是属于哪一类的?要知道,不同类型的社群,在具体的运营策略上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接下来我会围绕着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社群,跟各位好好聊一聊,他们各自的玩法策略是什么样的:


引流型社群玩法攻略


第一种引流群,这类社群主要是以增粉为目的的,它并不是用来成交的。引流群最大的意义是快速的去跟人建立连接,通过你设置的诱饵,去引导用户入群。并且为下一步转化群做好储蓄工作。


诱饵设计


而但凡是引流群,就一定会涉及到一个关键:诱饵!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勾子”,说白了就是要给客户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从而吸引用户进入到你的社群里。所以诱饵的设置,对于引流群来说非常的重要,是引流群能够裂变的核心。


诱饵设置的两个原则:


那我们在具体设置诱饵的时候,首选第一个原则就是这个勾子一定是要跟你的产品相关,比如你是买水果的,那诱饵就是你的水果;如果你是做化妆品的,那就用你的某款产品,比如说面膜来作为诱饵;那如果是知识付费类的,比如课程售卖的,那一般就是用免费的电子书、试听课等等来作为勾子。总而言之,就是诱饵是要跟你的产品、内容有关。不然你引流一大堆非目标用户,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



设置诱饵的第二个原则,就是及时的发放福利


在我做过的那么多活动中,我发现裂变效果最好的时间段,通常都是在第一批用户收到好处之后。因为这里有个所谓的互惠原则存在。用户在收到切实好处之后,通常会更加积极地去帮你进行活动的宣传,所以每次一旦第一波产品发出去,客户收到以后,整体的裂变量就会开始进入涨幅期。所以我们在做裂变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统计工作,一有用户达到要求了,就第一时间把福利送出去,让用户尽快收到。


以上呢就是关于诱饵设置的两个原则,其实勾子的设计,并没有那么复杂。玩法上也很简单,就是拉人进群,拉满多少人可以享受到什么福利。越简单越好,用户操作的难度也不高。我之前接触过一家做化妆品的公司,它的诱饵设计的,真的是一言难尽。虽然最后计算下来,其实福利还是蛮大的,但是整体规则却很容易把人劝退了。


诱饵设置好之后,我们还需要对诱饵进行包装。很多时候,出于成本的考虑,企业也不可能送太过昂贵的东西。比如像课程售卖的,一般都是把福利设置成相关的资料、电子书一类的。这些东西,说白了其价格顶天了也就几十块只有。如果你直接这么去操作,那就很难产生吸引力。但是如果通过包装,去夸大其内在的价值,并利用文案来对相关资料、电子书进行价值描述,让用户知道你送的不是电子书,而是某种很实用的价值。那这个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可以得到一本足以改变你命运,连马化腾、刘强东都极力追捧创业手册,让你当下就能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所有当我们抛出诱饵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其本身的价值,还需要对其进行包装,从用户的心理角度来让这个诱饵有更进一步的价值体现。


那关于诱饵包装的具体话术,其核心重点是要突出三个关键点:


1、体现用户身份:就是要让话术看上去像是用户自己说的话,而不是一看就特别官方的那种;


2、突出具体的好处:话术要突出活动的具体好处,并且越多越好。


3、真的有效:要求去强调活动的真实性,让用户对活动产生信任。


确定拉人进群的方式:


诱饵设计好之后,我们还需要来确定具体拉人进群的方式。不同的方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行业,具体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1、直接邀请进群:也就是由种子用户,拉人进群,拉满多少人可以享受到一定的福利,比如产品的试用装、红包雨等等的。这种方式,对于运营者来说,主要就是去统计人头数,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来实现。


2、发朋友圈邀请进群:也就是让种子用户把我们的群二维码和相关文案,发在他的朋友圈,从而来福利领取。利用朋友圈来进行邀人。这种方式相较于第一种来说,对于客户的压力相对比较小,可以说是比较重视用户体验吧。正常来说,一个种子用户发朋友圈,通常可以邀请到3-5个好友进群。


以上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第一种会有一定的骚扰,很多人对于这种方式,在心理上也会有一定的抵触,但是效果肯定是最好的;而第二种呢,相对佛系,当时用户体验,以及目标用户的精准度上比较占有,毕竟都是自己主动扫码进来的。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产品是刚需类的,比如像生活日用品、水果生鲜这类用户需求量比较大的,可以采用第一种,而像知识付费、课程售卖这类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用户体验的,可以采用第二种。




3、群内满XXX人,所有人都可以领取福利(一般就是抽奖、瓜分红包等)。这也是一种拉人进群的方式。在社群运营早期的时候,这种方法被用的很多。但是它有几个致命缺点,首先就是用户类型不可控,很多时候,你裂变了300人的群,但是真正符合目标用户的没几个;其次,就是对于群内部分用户来说,会存在不公平的现象。比如有些用户,在群人数还比较少的时候,他就不会主动去拉人,只有当群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才会行动。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正因为这两个原因,现在这种方式用的人越来越来少了。


不过,如果把这种方式,去跟活动进行搭配,其实还是蛮有效果的,尤其是社群直播发展起来之后,利用直播进行宣传,同时再配合自己人,在群里、直播间进行不断地刺激,比如已经拉了多少了,还差多少……等等的,这种效果就会非常客观了。


那关于引流群的拉人进群,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我发现最好的办法其实是第一种和第三种结合同时使用,效果是最好的。


当确定好了诱饵、明确了拉人进群的方式之后,就可以正是开始实操了,引流型社群的具体执行步骤,大致可以分为下面三个步骤:


第一步:诱饵准备


这一步就是上文讲的,设置好诱饵内容,包括具体的福利、分享文案、话术等等,另外呢,还需要去准备好具体的裂变工具。在当下社群运营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需要依靠工具来帮助我们有效提升运营工作的。尤其是当裂变效果特别好的时候,如果没有工具的帮助,一方面运营人会被累死,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很大的风险,让一个原本很成功的活动,最终毁掉。




那目前比较常用的裂变工具有很多,有些需要收费,有些可以免费试用,具体的就不多介绍了,关键是要弄清楚,你是用企业微信号去裂变还是用公众号去裂变,这两个会有一定的不同,可能使用到的工具也不一样。不过需要注意的事,千万不要用个人号去裂变,因为风险特别大,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封号了。


第二步:建群


这一步,首先就是要给我们的群取一个名字。一般就是跟我的产品、福利或者活动内容相关的,另外有个小技巧,就是在具体的编号上面,不要从1开始,最起码要从6、7开始。这样在最开始的时候,用户不多的情况下,他也会觉得这个活动已经有很多人参与了。给人一种活动热门的假想。


其次,在这个环节中,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是要确定种子用户和活跃用户。其中,种子用户,是任何裂变活动的基础,它决定了一场裂变活动的起始状态,种子用户数量越多,类型越精准,最终的活动效果就会越好。


而另一个活跃用户,通常也叫做气氛组。一般都是有公司同事等小伙伴组成,主要是起到营造氛围、活跃用户的作用。


这个环节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撰写群公告。主要就是写这个群存在的目的、对用户有什么价值,以及不准乱发广告等群规则。




第三步:分享邀请


开始让种子用户去做第一轮的裂变。在这里,从节奏上来讲,其实还是可以再细分:


1、让内部员工先去私信好友:一般来说,如果种子用户数量不太多的情况下,通常先是有内部人员去一个个私信,尽可能地去让种子用户参与活动。正常情况下,10个种子用户最终可以裂变出300个左右的量级。所以激发更多种子用户的参与积极性是很关键的。


2、关注种子用户拉人进群的效果:除了激发参与积极性之外,运营人还需要时刻关注裂变情况,根据效果不断调整拉人的方式,以及文案话术的优化等。


总而言之,在这个阶段,运营人最主要的精力就是在分享、邀请这件事上。



最后一步:福利兑现


在这里,主要是有社群管理员或者客服来完成对应的工作。具体的包括:完成任务的审核,比如某某用户完成了任务,一方面要第一时间在群里公布,比如说什么恭喜某某完成了任务,可以获得什么福利;另一个方面就是及时的兑现好处。让第一波完成任务的用户,越快收到好处,对于裂变的整体效果就越好。


另外呢,在这个时候,群里的人数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规模,这个时候群管理还需要随时关注群里的状态,例如有人发广告,就要及时提醒,甚至踢出。而如果有问题咨询的,就要做好及时回复。




在这个阶段,肯定会存在不了解状况的用户被拉入进群,如果他一进来就看到群里有广告,那么从第一感官上就会留下不好的印象,有些甚至会直接选择退群。所以在这个阶段,运营人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群内部上,而至于裂变效果上,其实已经不太需要你再多花精力去cue了。


那以上就是关于引流群的具体执行的四个步骤,还是那一句话,对于引流群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以增粉为目的的,在这里暂时不考虑沉淀和留存的事。


那引流群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还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1、引流群,一般在活动结束之后,都是选择解散的。因为引流群跟核心粉丝群的区别,主要是后者的用户都曾经购买过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他对于你是有一定的信任度的,而前者,绝大多数用户对你是不信任的。所以为了不必要的风险,一般就是解散该群。


2、引流群不能只为了引流而引流。虽然现阶段的用户对于你还不够信任,但至少该用户应该是你的潜在目标,所以虽然引流群解散了,但是你还需要为接下来的转化工作去准备的。比如通过个人号的朋友圈打造,去持续影响用户。最后再配合大促、拼团等活动或者直播等形式,去完成进一步的转化。


3、一般来说,群的活动周期不宜过长,正常来讲3-5天左右就可以了。


那以上就是关于引流型社群的具体玩法策略了。


引流型社群的核心目的是增粉、获客,承接流量的。而粉丝型社群和快闪群,则都是以成交转化为目的的,都属于成交型社群。


因为核心目的不同,所以在具体的玩法策略上也会有所不同。



但是,虽然以上这两种社群,都是以成交为目的的,但是毕竟还是有一定本质区别的,其中粉丝型社群,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来实现成交销售,并且产生更多复购的。而快闪群,则是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短期剧本来引导用户完成指定动作,从而体验产品/服务,并最终实现成交。


那今天我们就先来好好聊聊,关于粉丝型社群的玩法策略,具体应该怎么弄?!


粉丝型社群,在具体的运营策略上,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社群定位、群规则、角色分工、活动策划以及激励和互动,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具体聊一聊:


1


社群定位


我之前说过,任何社群在正式运营前,都需要做定位工作,不同的社群类型策略也会不同。虽然就粉丝型社群来说,类型上已经明确了,但是只有这样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再更进一步。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明确我们搭建的这个社群,对于目标用户来说有什么价值!


那在具体的定位方法上可以分为两步:


1、第一步明确用户画像:比如你是卖服装的,那根据你卖的男装或女装,来确定用户性别、年龄段等等;


2、第二步找出目标用户的共同目标,比如追求性价比、有趣好玩等等,举个例子卖女装,年龄段是在20~30岁的女性,那么这类人的共同目标可能是爱美、变美;这个共同目标,其实就是你社群的价值输出方向。


以上这个就是社群的定位。其实根据这个我们大概也就能知道,社群定位的三步走就是:明确社群类型、确定用户画像以及找出目标用户的共同目标(也可以说是用户需求)。


2


制定社群规则


当我们确定了社群定位之后,我们就可以来开始制定群规。也就是要告诉用户,这个群里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般来说会把群规放在群公告里。毕竟等群成员多了之后,如果每进来一个人,管理员都发一遍,不免造成刷屏的困扰。这个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很多人都懂,只是想补充一点,俗话说打一棒给一颗枣,群规则在制定之后,发布时最好带上社群能提供的价值,这样用户在接受的过程中也会相对比较容易。通常群公告的撰写模板都是先说清楚群福利(也就是能提供的价值),然后再讲清楚群规则,最后补充相应的惩罚机制(例如踢出等),这就是所谓的利益前置。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关于更改群内昵称的。虽然要求用户更改群昵称,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几乎很难做到让所有人都更改。所以就我个人来说,这个要求可以有,但未必一定是要强制的。而且,不同行业的群,对于昵称的更改其实也未必有很大的影响。关键是作为群管理员,你需要去了解你这个群里的每一个成员,最好是通过表格把成员信息汇总一下,以便于你后期在一对一沟通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


3


角色分工


因为粉丝型社群,是一个长期运营的社群,需要依靠内容来输出价值的。而通过合理的角色分工,可以使得群保持合理的活跃性。所以角色分工对于粉丝型社群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之前的文章《私域流量之社群四步运营法,让你掌握社群运营的本质核心》中,我有详细分享过,关于社群8种角色的类型以及内容。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


不过在这里,因为是成交型社群,并不是核心粉丝群,所以在具体的角色分工上,其实不需要这么多。我们可以简单粗暴的划分成三类:


1、第一类KOL,也就是意见领袖,或者说是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个人IP。比如像很多知识付费课程售卖类的社群,很多都会有一个拥有较强背书的讲师,来作为群里的KOL;再比如像完美日记一样,通过打造一个虚拟的人物:小丸子,来作为个人IP的存在。这类人在内容、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或者说具备让人信服的点。是作为社群核心价值输出的主要贡献者。


2、第二种KOC,也就是消费者意见领袖。这类人至少明面上是用户,在相关领域内也有一定的认知和见识,有时会代替群主,去主动回答其他用户的一些问题。KOC一般在社群运营的初期 ,其实是可以通过企业员工潜伏来扮演的,但是当运营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们需要主动去挖掘,真实用户中有潜力的人,努力把他们培养成KOC,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好处的。对于用户来说,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而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对KOC的培养,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很多时候KOC可以配合KOL或者群主,去带动社群运营的整体节奏,促使更多用户完成转化。


3、第三种就是活跃小分队了。如果说一个社群一般搭配一个KOL,3-5名KOC的话,那么活跃小分队通常可以安排在10-15名左右(以社群200-300人为例)。活跃小分队的作用看名字就知道了,主要就是来活跃社群,在活动、促销的时候,营造氛围的。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羊群效应。其实就是这个的灵活运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现今几乎所有的商业活动中,都存在着这类人。


当然,并不是每一次的气氛营造整个小分队都要一股脑的冲上去,这个大可不必以免把真正有需求的用户给刷过去了。可以适当的分组,从而避免每次都是这么几个人在努力营造氛围的尴尬情景。



以上这三类人,对于成交型社群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角色相互之间的分工、彼此配合,在平时的时候进行有价值内容的输出,在活动促销的时候营造氛围、给与决策意见。几乎可以把绝大多数的用户代入到我们的节奏中来,最后实现目标转化。


4


社群活动策划


社群运营中,如果说前面几点是前期准备工作的话,那么活动策划就是在日常运营中最重要的一个点了。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社群转化都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没有活动,基本等同于没有转化。


那具体的社群活动,我们先来进行一个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促销型活动、内容分享型活动以及主题活动。这三种活动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促销型活动主要就是通过营造抢购氛围来实现销售转化的,这个是直接跟成交型社群的终极目的挂钩,常见的形式有拼团、限时抢购、满额立减等等;而内容分享型活动,主要是来让用户体验到社群价值的,比如大咖分享、话题交流会等等的;而主题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来增加用户粘性,通过核心价值的输出,来提升用户对社群、产品的依赖。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分享过关于活动有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噱头和利益点的设置,这个在社群活动中也同样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于社群活动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活动时间上的安排。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社群SOP!因为社群活动,你的目标用户、参与活动的人数等这些其实已经不需要你多考虑了(都已经在你的碗里了),所以对于社群活动需要考虑的就是你的节奏问题,但这个节奏又区别于所谓的预热期、启动期、高潮期和收尾期。它更多的应该是以用户生活习惯为出发点去设计的。比如下面这个社群的SOP:




上面这个表格呢,是把社群三种类型的活动,浓缩到一天之中。当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根据行业不同,是可以把时间轴拉长的。这里我只是为了方便说明。


正常来讲,在上午的时候,用户一般比较容易接受一些政能力的内容,而相对比较抗拒带有营销性质的广告。所以在上午阶段,社群除了做一些早安问候之外,可以推一些有正能量的内容,同时呢适当的在群里做个互动,主要目的是让用户关注到你。


而到了上午快下班以及中午休息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做一些小主题分享类的内容,通过互动话题,来引导群内成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同时输出产品方面的知识、利益等。主要目的是让用户强化对产品的感知。


而到了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就可以发布一些今日促销活动的信息,比如引导用户通过报名参加、发朋友圈领取红包等等,主要是为接下来晚上的促销活动做预热工作。因为在这个时间段,人们工作一天之后,身心上其实是很疲惫的,而购物是很好的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如果你的产品是一些生活日用品、瓜果蔬菜类的,那就非常容易激发用户购物欲望的。


最后就是晚上的促销活动开始,目前最流行的就是通过社群直播来作为活动的载体,那么在19点到19点30的时候,也就是直播活动开始前半小时左右进行直播预告,同时管理员、KOC、活跃小分队等各个角色同时出动,来引导用户互动,并营造活动抢购分为。


最后,当促销活动结束之后,我们的客服人员,一个开始去添加好友,不管是已经购买产品的还是没有购买的,都可以去主动添加。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做好用户沉淀。在这里,需要注意一点的事,可以安排两个客服人员,一个去添加参与活动的,另一个是添加没有购买的。前者不用多说,所有购买的用户都需要添加个人号,一方面是做好售后工作,另一方面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加深感情,为复购做好准备。而对于没有购买成功的用户,客服也应该去主动添加用户个人号,一方面是了解用户没有购买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抢到还是有什么顾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深感情,为下次成交做好铺垫。当然对于买有购买的用户,在添加个人号的时候,因为受到微信规则的限制,一次性不能添加过多好友,所以原则上是优先添加那些在群里互动较多的。


社群活动的三种类型,理论上是完全可以结合成一场大活动的,关键重点就是节奏上的把握。当然我在这里举的例子,是把时间浓缩成一天,这种比较适合生活日用品、零食、瓜果蔬菜类的产品,因为基本上每天都会有用户产生需求;而像课程售卖、美妆、服饰、电子品类的可以把这个时间轴拉长,例如3~5天为一个周期去进行社群活动策划。


5


激励和互动


粉丝型社群的最后一个部分就是激励和互动。那最好的激励办法就是所谓的社群运营三板斧:价值内容、情感互动和福利。


其中福利,比如像红包抽奖,这个是最直接有效的,毕竟人都是趋利的。金额不用太大,几块钱就足够了。


而情感互动,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就是像什么早安、晚安的问候、节假日的祝福、粉丝感谢之类的,这个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行业来定,原则上就是不能过于频繁,容易造成麻痹和反感,如果可以最好就是能有创意。具体的还得实际情况来定,没什么好说的!


最后就是价值内容的输出了,这一块目前做的比较好的可能就是知识付费类的社群了,毕竟打着学习的口号,可以通过大咖分享、话题讨论、主题交流等形式来体现,再比如像美妆行业、服饰行业的,也可以以变美、爱美等作为切入口来进行内容输出。这个其实主要就是围绕着前面说的,目标用户的共同目标,围绕着这个去展开就行。


而关于互动,目的都是为了增加黏性,所以需要依靠运营人员平时的工作中去体现,一般就是制作一个社群运营的SOP。这个定制化流程,网上有很多,但是不建议直接拿来用,你可以以此作为参考,比如下面这个表:




这个是我以前做过的一个社群的SOP,大伙可以参考一下,里面有设计多波的福利,同时在配合群内不同角色之间的配合,来达到互动提升用户粘性的目的。


其实每一个社群都应该有一个这样的SOP,虽然说不同的行业社群运营SOP会有所区别,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这个是完全可以复用的。


快闪群具体应该怎么玩。




快闪,各位小伙伴一定都不陌生吧,它算是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那放在社群运营里面来说,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某些具体行为,最终实现成交目的。


那要完成这些,就需要我们运营人员有较高的把控能力。但是再这么牛逼的运营人员,在具体实操的时候,也总会碰到很多预料之外的问题,如果完全依靠临场应对,一次两次或许还行,时间一长就会显得不切实际了。


所以,像快闪群这类的,想要运营好,最核心的是要有剧本!跟短视频内容拍摄一样,是要有一个剧本来作为整体运营策略输出的。


如果你不理解,没关系,我先通过一个案例拆解来看一下: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知不知道斑马AI课?这是一个针对3-8岁孩子打造的学习平台,里面涉及到的内容比较丰富。那斑马AI课的社群,基本上都是通过快闪群的形式,来实现成交的,而且做的还挺不错的,我简单来拆解一下它的整个流程:


第一个阶段:


首先,因为斑马AI课的客单价差不多在2000多,这个价格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是一个比较高的客单价,如果直接推这个,那效果肯定不用多说,会死的很惨。所以斑马AI课首先是在前端设计了一款低价引流的产品,也就是我们上一篇文章中说过的:诱饵和勾子。


当然,这个引流产品是要收费的,虽然比较低价。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筛选精准用户,为后面做快闪群准备的。其实在社群运营中,适当的增加引流门槛,对于像以成交为目的的社群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


接着,就是推广这个低价引流产品,并把所有付费购买的用户拉到一个群里,然后根据引流课程的内容,去安排群内成员学习。整体的流程,大致可以分为:


先是进行开营仪式,由班主任来介绍群内信息、学习计划等等;


然后引导学员做自我介绍,目的就是来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


之后就是安排学习内容,包括每天学习安排、学习总结以及预告第二天的内容,同时,老师也会对一些成员提出的问题、学习中的困惑,给与解答。


最后,就是由运营人员引导,让群内成员对学习过程进行分享。




以上这整个的过程就是为了来强化用户体验和感受到课程价值。也就是我说的剧本第一个阶段,建立信赖感的过程。同时,在这一步的时候,斑马AI课,还设置有一个奖励机制,叫做完课奖励,就是每当学员听完所有课程之后,可以得到一个代金券,你分享出去之后,好友和你自己都会获得购课优惠。这个可以有效刺激学员听完全部课程,从而体验到产品价值。这个其实在绝大多数的教育型社群中都有,因为对于知识付费来说,产品体验就是听课,只有用户听完了某个课程,才能知道课程的好坏,从而产生进一步消费和复购的可能。


第二个阶段:


那之后,斑马AI课的运营人就会开始跟群成员进行私聊,提供一对一的服务。这个是跟第一阶段其实是同步的,一手抓社群、一手抓私聊,通过运营人员的私聊,既能满足用户被尊重的需求,又能让运营掌握客户需求,从而进一步深挖,为之后的成交转化做情感等方面的铺垫。等到引流课完成之后,就需要通过私聊来实现成交转化的。一般就是告诉用户,后面还有什么样的课程,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等等。


另外,斑马AI课有一个家长课堂,其实就是一场直播!他们的具体做法就是先进行直播活动的预告,同时配合奖励机制,也就是一套虚拟的斑马币,用户可以利用这个去兑换奖品。以此来激发用户参加家长课堂,并在群内进行直播预告转发。上一篇讲过,社群成交的一个核心是氛围!所以斑马AI课会通过激励手段,让每一个用户,都去群里面进行晒单,具体晒的内容包括学习心得、参加活动后获得的福利等等的。




通过以上:直播活动、私信邀请、群内分享等等这一整套动作下来,家长被教育了,用户黏性也有了,产品体验也做了,所以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去做转化成交!


第三个阶段:


斑马AI课最后会通过一个活动,例如现在购买,可以享受某种优惠的形式,来制造紧迫感,促成用户成交。


所以通过直播来教育客户,之后再通过私信来做成交,最后再让已经成交的用户,在社群里进行第二次的晒单!(这里的晒单主要是晒抢到优惠福利,低价购买到系列课的内容,同时也会伴有晒单奖励)。


这样一套逼单攻略,就可以让那些还在观望、犹豫的用户,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跟风的(羊群效应),最终下定决心付款购买。


那通过简单拆解斑马AI课的社群运营流程,我们简单总结归纳一下,就会发现,它的整个流程,先是跟客户之间建立信赖感,然后是对客户进行教育,接着是追踪成交、激励政策、引导分享,最后实现批量成交、转化。


由此,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关于快闪群的剧本创作核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阶段:建立信赖感,要知道所有成交的前提都是因为用户对你产生了信赖;


第二个阶段:促成转化,也就是快速实现客户成交;


第三个阶段:持续追销。


而快闪群剧本的创作核心,其实就是整个快闪群玩法策略的核心。


根据上面这一套打法,斑马AI课的整个转化率应该至少在60%以上。而且,每次一个群成交之后,运营人员就会把成交用户拉走,剩下极少的用户,也会在之后立马解散掉。这个就是快闪群的特点。




在很多教育类的社群,其实都是用快闪群来实现成交转化的。这类社群的核心关键点有这么几种:


一、引流产品。运营快闪群是一定要有引流产品的,也就是诱饵和勾子。在具体设计引流产品时,主要是满足强关联和极致体验这两个点,至于是免费的还是低价付费,这个可以根据行业特征来定,并没有什么孰优孰劣的;


二、快闪群三个不同阶段的运营核心是不一样的:


在第一个阶段:


主要目的是来建立用户信赖感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设计的剧本内容,要有下面四个重点:


1、首先是要想办法让用户使用我们的引流产品,通过产品使用来建立信赖;


2、其次,设置完成任务的奖励机制,来激发用户去完成,我们希望他们采取的行为动作;


3、群管理、群托等社群成员,想办法带动群内分为;


4、引导用户分享。


上面这些,基本上就是快闪群第一阶段的运营重点,周期上一般也就是1~2天的时间。因为快闪群本身就不是长期运营的社群,是一个又一个短而快的存在,所以时间上要有所压缩。


第二个阶段:


当进用户信赖感培养的差不多的时候,就进入快闪群的第二个阶段:成交预备期。对于运营人来说,具体工作就是通过私信、激励政策、转化话术等等内容,来引导用户分享使用产品心得、进一步挖掘用户深层需求,又或者可以利用现在比较火的直播形式,来进一步教育客户。整体上来说,就是在剧本设计上要为最后的成交转化做好铺垫。


第三个阶段: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持续的追销。把前面通过私聊,挖掘出的,有刚需和较强消费能力的用户,进行快速的逼单!同时,利用已经成交的客户,激励他们进行晒单行为,来形成抢购氛围,激起群内的羊群效应,让更多客户去跟风、成交。


以上呢,就是关于成交型社群之快闪群的具体玩法策略。其实快闪群的核心,就是短频快!利用短期剧本,来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成交转化的目的!所以在运营的过程中,一不要贪图长效,当有遇到明显短期内无法成交的客户,就果断沉淀到个人号去,不要试图实现当下交易,这样会浪费运营人员的效益;另外呢,要有一个优质的短期剧本来作为整体的运营策略支持。




这个呢是一个5天的快闪群剧本SOP,在实际运营中可以根据行业属性和具体的内容,适当的延长或者缩短!但是个人建议,快闪群这类的,时间上不宜太长,而且所有的营销动作一定要全部前置!也就是说要把用户信赖建立、激励政策、产品体现等等,这些全部在前三天跑出去(以5天来策划的话)。除非你的产品是比较特殊的,或者说客单价特标高的,那可以适当延长,比如到7天左右。


总结


OK,关于快闪群的具体玩法策略,差不多就写到这里了。我们再总结一下,目前常见的社群类型大致可以分为3类:引流型社群、粉丝型社群以及快闪群。


其中引流型社群以增粉为目的,主要承接流量;


粉丝型社群则是通过内容运营等手段,实现用户成交转化和复购;


而快闪群则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剧本引导用户完成指定动作,从而完成产品/服务的体验,实现转化成交!


所以粉丝型社群和快闪群又可以称为:成交型社群。


其实社群运营都大同小异,无外乎就是前期设计一个优秀的运营剧本,然后根据这个节奏,去一步步的引导用户。同时呢,通过优惠、福利等激励手段,来激发用户下单购买!当然,最重要的还有诱饵的设计。


做生意,找有赞。如需了解有赞相关私域营销解决方案可私信。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