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合作是现在手游运营中的重要环节,对接渠道的运营同事是否用心,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自己负责渠道的业绩走势,甚至是项目的整体效率。
我们工作中遇到的案例:
例子1:
- 合作方提出需求:需要抓取游戏中的用户等级数据。
- 收到需求后运营同事发送需求给技术同事:邮件内容是合作方需要抓取用户等级数据,技术抓取了玩家等级分布,展示为不同个人等级对应不同的用户数量。
- 提供之后,合作方说,我们需要的是建筑指挥中心的等级分布,并且是需要按照流失用户与活跃用户的分布来计算的,运营继续反馈重新提交需求。
- 再次提供之后,合作方说,流失用户与活跃用户定义有误,流失用户的时间点是1天,需要重新计算。
- 问题是:
- 收到需求后,是否有考虑,合作方想要的是什么,要这些数据希望分析出什么结果,然后希望解决什么问题
- 向内部提出需求时,是否确认合作方需要的数据具体如何展示。
- 最后说说合作方,如果对方素质较好,我们在接到需求的时候会方便一些。如果不尽如人意,那就是替对方约束格式,做统一的需求建议反馈表,请对方填写后提交过来。这里边还有问题,对方不配合,或者我们的需求表不健全。
例子2:
- 合作方提出要求:优化Loading,加快第一次看到屏幕等待时间。
- 收到需求,运营同事思考认为导致现在Loading不够快的原因是第一次加载内容太多,如果可以分阶段加载会好很多。
- 运营向主管提交需求:合作方要求分阶段加载资源。主管排入计划,并且顺利执行。更新时和对方反馈更新了xxx内容为了解决xxx问题。
- 功能完成后合作方发现原有问题并未解决,玩家Loading流失率提升了。重新向主管反馈需求,主管要求版回退解决Loading流失。然后明确需求,优化Loading,加速第一次看到画面时间。
- 技术大神检查后发现问题原来是Bug造成,修复后轻松解决。
- 问题是:
- 运营收到需求做了第一步判断,同时考虑了解决办法,到这里一直是没有问题的。
- 问题发生在当运营将需求反馈到主管时改变了合作方的需求,将自己分析的办法当做对方的需求提出。(还有隐藏问题,自己考虑到的方法不靠谱)
- 靠谱的方案提出过程是:在不添加修饰的情况下向主管说明对方最初需求。同时将自己的分析过程与处理方案提出,并且告知,自己的方案仅供参考。希望帮助团队提升效率,尽快完成需求。
- 一旦自己的方案获得主管与技术认同,我们就帮到了大家。如果技术有不同想法,请他详细说明,这就成了一个新的学习机会。
- 这一步要说的是:不要忽略陈述原汁原味的需求。不要替技术决定技术方案。
例子3:
- 三个运营同事收到了类似的工作需求。
- 运营A拿到需求直接去找技术主管提出,技术正在忙,工作被打断,很不乐意的情况下把工作接收,并且安排在本周完成。
- 运营B拿到需求,认为本周技术已经安排好了,很忙了,就自己把需求挡了下来。等周5的时候向技术提出,技术说这个内容需要两周才可以完成。如果本周早点提出本周穿插制作一些,下周再做一些就完成了,现在只好再等两周,运营懊恼没有早提出,于是得出结论以后的需求都直接找过来。
- 运营C拿到需求,判断优先级高,与主管简单同步,然后整理邮件详细说明发送,随后时刻盯着技术主管,挑选他的间隙时间去做说明跟进。技术判断后加入到了本周的工作中。
实际上问题来来回回都一样,一旦我们愿意思考,答案就在眼前。运营对接工作不复杂,只要用心,这些都不是问题:
- 明确需求,有歧义必须问,有不理解追问,觉得不够完善追问,再三确认是美德。
- 需求判断,目的是什么,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判断是否可以解决问题,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
- 优先级判断,根据当前情况判断是否需要马上解决的内容,并根据项目组的流程,按照当天或者当前一周的需求提出,尽快列入排期中。
- 学会提问/需求,当最终的需求投递到技术时,运营的需求是否清晰有效,信息是否周全,是否直接可执行,这几个内容决定了这个内容的效率,往往技术执行不够快,大多数原因是需求不明确。学会提问/需求很重要。
- 手游运营中运营对接逐渐成为各个公司重要岗位,渠道对接运营做好表现在:在需求上挡住差的,完善有潜质的,发散优秀的。根据不同平台做出用户特色对比,数据分析,根据不同地域用户特点提出建议做出产品差异,精细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