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社群营销是当下和未来三年的主流营销模式?
首先,我们来看下传统的营销模式:
1,在市场,商场,临街店铺坐等顾客上门
2.依赖老顾客的口碑转介绍
3,主动打电话d,发短信,发邮件邀约和推销
4,参加展会,特卖会
5,混圈子,结交人脉
6,通过电商,PC端网络推广
7,会销,举办活动促销
这些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营销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参加销售的供应方越来越多,竞争的家具,这些营销推广手段的效果都在降低甚至无效。
我们发现:以上所有推广模式,都是i流量思维
都是通过广告的手段让别人知道你的产品,是赚信息不对称的钱,当你的产品有特别有事和强势的时候,那么你可以凭借产品的自身竞争力来抢占市场,可是,哪有那么多极致的产品?
100个经营者里面,真正能陈伟好产品也就5,6个,出去20个产品比较差的,剩下七八十家c的产品都是差不多的。谁都想挤进这5,6家好产品的序列,但是就那么几家,因为好产品要投入资金来研发,包装策划。很多人无论如何都实现不了。
中国和国外有所不一样,我们看到欧美日韩发达的国家,国内的产品供应也大于需求,但是他们抓住20年前对全球商品输出的红利期。
发达国家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出口,其中中国就是最大的市场,大家看看我们身边,进口品牌和国内品牌的比例。
而中国的经营者,就算对外输出,大部分是从事产业链的底端,比如代加工。
所以我们只能在国内市场激烈的竞争,无法对蓝海市场进行扩张。
现在国家推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把国内的剩余产能对经济更次的国家进行商品输出。
国家当下对国内剩商品和产能对外输出很重视,因为供大于求情况已经很严重了。
国家也在不断去产能化,不然供应方的规模还再增大,会进一步的加剧同质化竞争。
国家金融机构收缩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也是去产能化的一种手段。直白的来说——国家希望一部分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倒闭。
因为大家都在用流量思考,靠信息不对称来挣钱,当下的情况就是——你想在河里游泳,但是河里没有水了,你怎么游?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同时在争抢客源的过程中,为了保持自身的利润能够养活企业经营要求,于是很多人开始去控制成本。
比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比如菜市场摊贩扣称。
没有人喜欢被骗,一旦发现自己被骗,会选择更换供应商。
随着供应市场的良莠不齐,各种套路层出不穷,需求方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边的非常敏感和小心谨慎。
这样就推动了信任成本。
也许你的产品很好,但是因为客户的不信任和防备心理,导致你说服客户的成本变高,周期变长,增加了营销的负担。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信成为我们的必备社交工具,除去小孩和年龄大的老人,余下几乎所有人都在使用微信。
所以围绕微信的营销应运而生
所以就出现了微信营销红利——微商。
微商在2012年开始萌芽,在2015年达到顶峰,2016开始走下坡路。
朋友圈微商,是基于朋友的广告带来的成交。在早期大家有新鲜感,随着转账造假,晒单造假,刷屏广告,微商产品负面曝光,做了代理后出不了货,导致微商口碑急剧下滑。
但是随着我对于微商调查的深入,我发现做到的顶层微商,玩的都是社群。
因为赚到钱的微商,会批量招代理,并且能够激发代理的积极性,他们使用的核心工具就是微信社群。
而朋友圈的微商绝大部分沦为炮灰,或者顶层微商圈钱的工具。
微商红利期消失了,但是微信,微信群,朋友圈这些工具,因为我们仍旧在使用,并没有过时。
有句话这样说:我们的关注点在哪里,营销在哪里。除非有一天大家都不使用微信了。
微信和传统互联网营销比起来有不一样的地方。
你使用百度,淘宝来营销,你需要花费不菲的成本。
而使用微信,我们几乎不用花钱。
大家记住一点:如果一门营销手段,花钱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对于普通创业者来说机会就很小了
因为普通创业的变现能力不够强,必须寻找免费的流量入口,控制前端的成本,才有可能盈利。
基于上述这些分享,我们要想在当今营销形式中突围,我们必须要要转变思维,才有可能有出路。
我们再来分析一个原理,无论做什么生意,你要赚钱,必须得有客户,这一点没有人否认吧?
客户在没有买单之前叫什么?——叫流量。
传统营销中——来到我们店里的,通过网上搜索我们的,点击我们的网店的,我们称为流量,因为他们是有了需求,才来的。
而在微信里,我们对于流量的定义变的更宽泛。
我们的微信好友需要什么?
如果你是卖家具的,你知道哪个微信好友需求吗?
你不知道,你能做的就是不断的曝光,加深这些微信好友对你的印象,等到他们需求的时候会来找你。
但是——如果你重复的狂刷屏,很多微信好友会不厌其烦把你拉黑,一旦拉黑,就没有机会了。
但是不曝光,别人又不知道我们做什么的。
所以这中间的一个平衡和取舍很重要。
所以就产生一种思维——用户思维,我们来分析和数量用户的需求,围绕他们的需求来做文章,下工夫。
无论是微信好友,还是微信群友,我们又不能把他们称之为传统意义上的流量,我们称他们为流量池塘。
如果我们会用,他们的价值将会很大,如果我们不会用,他们则一文不值。
从流量池塘,到流量,再到客户,是我们所有人梦寐以求想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广告模式已经证明了,只会让人们越来越反感,因为从人性的角度,我们都排斥广告。
如果想把流量池塘变成客户,就要去主动吸引他们,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你能够准确的塑造出你产品的价值,有让对方无法拒绝的方案。
那么这些流量成为你的客户就变得非常容易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你想做的更大,速度更快,最好的方式就是吧成交的客户变成你的转介绍者和推广者
他们为何可以转介绍
因为社交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圈,你能够吧别人的社交圈里的流量,变成自己的流量池塘,这就叫做社交电商
那么客户分为普通客户和核心客户,普通客户是顺道帮你转介绍,核心客户是深度帮你转介绍
普通客户只要有钱赚,好玩,顺手参与分享即可
而核心客户,你要把他们变成团队的一员,不仅给他们收益,还有给他们方法
并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能够和你形成一个阵线
所以大家看到:那些微商大咖,能够让那些代理去大批量的销售出货
曾经有位三四线的女演员叫杨晶晶,演艺事业无法起色,开始转战微商,一年销售二十亿
她的核心客户只有几位大代理
每位大代理可以出货5000万以上。
我们不要掉到微商具体的事物里,我们通过这个事情客户看出:零售培养的普通客户,代理培养的是核心客户。
核心客户是裂变的王牌
创业的真谛就是传帮带,把你们的一整套商业模式进行复制。打造一批核心客户。
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不都是这样的吗?
传统的微信营销是一对一,效率并不高,因为要一个一个的交流
社群——就是可是实现一对多的高效率,比一对一效率提高N倍。
随着规模的发展,500人的社群都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
而所有的社群营销,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所以深度触网已经提前比别人布局了,超火不仅是深度触网自身使用,也是开放端口被我们的会员,1-9期的会员免费使用。
在社群成交的过程中,因为每个人的知识输出能力,解答能力,成交能力都不一样,只有明确的分工,才能够批量的成交,提高销量和效率。
互联网时代比拼的就是速度。
通过深度触网自身,无数实体店会员,以及各种非实体店项目运营了社群的模式来招商,
传统经营的老板运用社群思维(100%利他,100%输出价值后)能够快速和客户建立信任关系,改善了客户关系,业绩纷纷攀升。
所以我得出结论——拼产品,只能是少数人是胜利者的竞争
而拼用户关系,是大部分都可以参与的游戏。
如果要做社群,大家开始都会怀疑你的动机,要么不知道你要玩什么鬼,要么以为你还是按照其他人的老套路建个群来推销商品
如果你真的这么干,正中他们的固有想法,那么你是没有结果的,因为他们不会为这样的营销套路而买单。
如果你想有结果,你就要在做社群的过程中,证明自己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你开始就要大气,不打广告,输出他们认为你不具备的干货,这样可以大大超出他们的认知预期,他们对你开始刮目相看,这个时候他们才能够变的感性。
人一旦从理性变的感性,那么就离买单不远了。
互联网成交的诀窍:让用户从理性变的感性
就像你被朋友拉到一个陌生的KTV,你坐在角落一言不发,拘谨。如果整个晚上没有人搭理你,你会觉得很难受。觉得来这里是浪费时间,
如果有几个人主动找你喝酒,和你摇骰子划拳,有美女和你聊天,你就慢慢的变的放的开,甚至主动去点歌高歌一曲,其他人纷纷为你点赞,你会觉得整个晚上很嗨,如果谁提议去吃宵夜,你肯定想争着买单。
当顾客开始放的开,开始对你的社群产生好感,开始对群主刮目相看的时候,离成交就很近很近。
原来你建个群,只会发广告,现在竟然可以给客户抽奖,能分享干货知识,能够和客户互动讨论,你说顾客难道不喜欢这个群?不喜欢你这个人吗?
作为传统的生意老板,你原来和客户只能吃喝玩乐应酬,聊一些没有用的
现在你可以帮他分析项目,给他将商业势道术,会用六脉神剑分析法,讲的头头是道,他能不对你刮目相看?能不愿意和你接近?
如果你的客户不是老板,或者是宝妈宝爸,或者是职场白领,他们对什么话题感兴趣?
你不能去寻找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去研究,让自己在这方面变的专业,能够让顾客愿意聆听你?
为什么医生做保健就好做?
在对方没有买单之前,你的价值代表你的未来的销量。
有一些专职实操的会员,如何月入几万的?
就是因为他们研究我的方法,研究我的理论,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里,能够帮人分析解惑,别人问如何深入了解?实操会员告知他们加入深度触网就可以深入学习,基本上没有犹豫的。
当你建立信任后,你提供他们的其他需要的商品,并且比商店便宜,还要好的时候,他们凭什么不买?
当你和一部分顾客打成一片了,他们愿意和你一起干,你要招商加盟就太容易了,他们不一定看上了你的产品,但是一定会看上你的营销模式。为了学习这个营销模式,也要和你一起玩。
做社群,先练就社群思维,只要你一心想着利他和输出价值,那么你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