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造一款户外AR眼镜这么难?浅析李未可MetaLens ...
admin
2023-10-03 11:26:26
0

近几年,智能眼镜的概念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从纯蓝牙到自由曲面再到光波导,可以看到技术的发展正在让我们离科幻片中的想象力越来越近。

较于室内观影、游戏等功能应用,户外场景对AR眼镜的亮度、佩戴舒适度、安全性、联网功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可穿戴一体式AR智能眼镜李未可MetaLens S1,是如何通过硬科技为行业开启可穿戴眼镜的新纪元的?




为业界目前AR眼镜光学方案树立了标杆

作为一款户外AR产品,李未可的光学系统备受业内关注。

为了真正做到“无线可穿戴”,李未可联合MicroLED微显示器优秀制造商JBD找到了行业中最轻、最成熟、可量产的光学方案:李未可AR眼镜的显示部分搭载了JBD 0.13英寸MicroLED微显示屏,整体光机体积仅0.5CC,重量仅0.6g,却可提供高达300万nit的亮度。

JBD极小体积、超高亮度及低功耗的MicroLED微显示技术解决方案,完美适配了李未可AR眼镜潮酷的外观设计、户外的高亮显示、以及长续航的综合性要求。

除此之外,李未可AR眼镜采用了更加接近正常眼镜形态的衍射光波导方案,并突破性地将「单机双目」技术应用在了消费级领域,避免了单目佩戴的不适感,也让户外出行安全更有保证。

同时,李未可还将光波导的厚度从0.75mm降低至0.5mm,在业界首次采用了低密度玻璃,并加入了双层的钢化保护,使重量降低了23%,并通过多台阶光栅设计,以及布局24个光栅分区大大提升了光效,平均入眼亮度高达600nit,保证了产品够亮、够轻薄、功耗够低。

可以说,MetaLens S1的binoculars双目AR光学系统可以说是为业界目前AR眼镜光学方案树立了标杆。




从“可携带”到“可穿戴”的突破

户外应用场景也要求AR眼镜更轻便,具备更强的独立性,李未可Meta Lens实现了AR眼镜从“可携带”到“可穿戴”的突破。

对于一体式产品,独立的运算能力,因为算力的大小直接影响了硬件及功耗的设计,这就是目前大部分智能眼镜要么需要连接手机,要么连接一个主机的原因,从而成为智能眼镜从携带到穿戴的最大制约。

作为可穿戴一体式的AR智能眼镜,MetaLens S1具备独立的联网能力、独立的供电能力、独立的运算能力和独立的声学系统,通过MetaLens S1,用户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信息的读取和数据的通信。

为了将“可穿戴”落到实处,Meta Lens内置eSIM卡,在业界产品中率先加入了4G的联网能力,同时配合WiFi、蓝牙等实现了通信能力的全覆盖,让用户的使用场景不再受限。此外,Meta Lens采用高通4100穿戴芯片,它可以为眼镜提供4*A53的算力,同时,因为4G联网能力的加入,一些较复杂的运算工作,如语音交互,可以在云端完成,实现云端一体。

续航,一直是大家对于可穿戴设备最关注的部分,通过大电池来增加续航一直以来是行业普遍的做法,但对于可穿戴来说,大电池会带来设备过重,从而导致用户佩戴不舒适的问题,所以,此次MetaLens S1从用户使用场景出发,综合考虑了电池对于整体重量的影响,采用了双电池并联方案,将两块电池分列两侧镜腿,同时,在光学、系统、网络等方面的功耗上都下足了功夫。




李未可创始人兼CEO茹忆表示,MetaLens S1它搭载了业界最硬的科技和最酷的交互,它能满足我们对于未来生活方式的一切想象,我们相信,它将引领一个科技生活的新时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