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阿里的「中台策略」-1:中台是什么?
admin
2023-10-03 04:20:26
0

最近看了几份美团的研报,里面在对比美团和阿里的时候,频繁地提到了阿里「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结构。于是针对这个话题做了一点研究,研究的成果准备写成三篇文章分享在知乎。这里是这个系列的第一篇。

「大中台小前台」的概念最早由阿里在2015年提出。在阿里实施后,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例如腾讯、百度、京东、美团、滴滴等,都开始了组织架构的调整,想学习阿里的中台策略。长期以来,外界多听闻过关于阿里中台的各种“故事”,但鲜有人知道,阿里的中台到底是什么。本文将探讨一下,「中台」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中台为「快」而生

「中台」是为适应需求的快速迭代而产生的。具体来讲,中台是提炼各个业务条线的共性需求,将系统的通用能力进行打包整合,并形成可以调用的接口提供给前台各业务部门使用,使产品在更新迭代、创新拓展的过程中研发更灵活、业务更敏捷,从而达到快速支持业务发展的目的。

在这里面,「快」是「中台」诞生的核心原因:快速满足需求,快速响应,快速迭代。因此,为了支持前台不断满足瞬息万变的消费者需求,「中台」需要使用「产品管理」的方式来对待,不停地迭代更新,适应业务的需求,而不是等业务来提需求。这一点是中台与后台最大的区别。

中台是一个组织业务能力的总称,它在一个大的 IT 平台上快速应新业务需求,即提供敏捷性,同时能够稳定地提供服务,使得所有的数据一致、互通,并且业务化,提升业务的智能。
----2019年7月 阿里云中间件架构总监谢纯良



数据来源:2018云栖大会·上海峰会《企业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

随着中台建设的不断推进,阿里已经拥有了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算法中台业务中台更多的是支持在线业务;数据中台提供了基础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数据产品给业务方;技术中台主要负责基础服务、基础组件、存储体系、云平台、运维相关技术支撑。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算法中台等等一起提供对上层业务的支撑。

「强大的中台」支持「敏捷的前台」

当前对于阿里来说,中台是一个基础的理念和构架,一切基础服务都要放到中台里进行建设,同时利用中台进行联通,共同支持前台的业务。“前台”业务需要的资源,例如搜索、共享组件、数据技术等模块,不需要每次都去改动底层进行研发,而是可以像选购一个开箱即用的产品一样,在更丰富灵活的“大中台”基础上获取支持,从而使得“小前台”更加灵活敏捷。




阿里「业务中台」架构图

上图以「业务中台」为例,展示了阿里「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架构。

「前台」(见上图顶部)是系统的前端平台,是直接与终端用户进行交互的业务应用。例如我们日常使用的商城、支付、网银等都是前台的业务应用。这些业务应用在手机APP、H5端、PC端以及小程序平台为中端用户提供服务。

「后台」(见上图底部)是指系统的后端平台,例如基础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服务(IaaS)。终端用户感知不到后台的存在,后台的价值是存储和计算企业的核心数据。例如供应链管理系统存储商品及库存数据、客户管理系统存储用户信息。

阿里的「业务中台」(见上图中部)总共有400多员工,整合了阿里的基础业务服务,例如短信中心、用户中心(会员)、支付中心交易中心(商品、交易、营销和结算)搜索服务等。业务中台把上述所有的系统打通连接好,将所有的基础服务整合成一个产品对整个电商业务提供服务。各个业务需求可以在统一的业务服务界面找到整体解决方案,省去了每一个项目重复开发的过程。

而在没有「业务中台」的时候,业务方需要按照系统独立地对接各个任务,很多时候需要单独开发一个功能,并安排人员提供支持。虽然多个系统用到相似的功能,但是各个系统有相关需求时,都需要重新开发。这会导致“重复造轮子”、产品迭代周期长等问题。

「大中台小前台」有何好处?

知道「中台」到底是什么了,可能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中台这个概念是怎么想出来的?阿里的组织结构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到大中台小前台的模式的?阿里在当前阶段推动向大中台小前台的转变,有什么好处和必要性?

在专栏下一篇文章中,我将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相关内容